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周三(4月10日)將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前景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理由是中國經濟已無法依賴過去的成長模式,面臨越來越多不確定性,公共財政也出現風險。
去年12月,穆迪(Moody’s)在12月也採取了類似舉措,理由是中共當局需要花費成本來救助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並控制房地產危機。
惠譽在報告中表示:「近年來廣泛的財政赤字和不斷上升的政府債務侵蝕了財政緩衝。」
「在未來幾年裏,財政政策在支持經濟增長上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將使債務保持穩定上升的趨勢」,惠譽表示,「由於名義增長率下降,加劇了管理整個經濟高槓桿率的挑戰,或有負債(Contingent Liability)的風險也可能上升。」
報告表示,需要關注的一個關鍵不確定因素是,「財政支持能在多大程度上重振潛在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表示:「惠譽對展望的調整,反映了中國公共財政在增長減速和債務增加的雙重打擊下,正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很快就會出現違約,但一些LGFV(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可能出現信貸兩極化(credit polarization),尤其是在財政狀況較差的省份。」吳卓殷說。
惠譽預計,中國一般政府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將從2023年的5.8%升至2024年的7.1%,這是自2020年的8.6%以來的最高值,當時中共嚴格的「清零」措施,對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
雖然惠譽將中國的評級展望從下調至「負面」,表明在中期之內有可能下調評級,但該機構仍確認中國的發行人違約評級為「A+」。
另一家主要評級機構標普,也將中國的評級定為A+,相當於穆迪的A1。
惠譽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從去年的5.2%放緩至2024年的4.5%。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今年的GDP將增長4.6%。
在過去的十幾年裏,中國的公共債務迅速增加,因為政府向經濟注入了大量資金,以保持過去幾十年裏全球領先的增長速度。
目前,房地產市場低迷有可能導致經濟產出放緩,因此中共當局提出了一些新的刺激措施,比如為希望升級家電或機械的家庭和企業提供補貼,並表示可能還會有更多措施出台。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截至去年年中,中國的公共債務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80%,大約是2010年代中期水平的兩倍。這一數字雖遠低於日本、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但對於新興市場來說相對較高。#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