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柴灣山上有一座被遺忘的三級歷史建築:明德小學舊翼,是柴灣首間小學校舍更保留至今,建築由一座單層及一座兩層高的斜頂,以「凹」字形組合而成的石建築,是香港現存少見的石構學校建築(而另一間沒有被評級的石構學校建築:福德學校,本專欄曾在2022年6月初介紹過)。

學校正門上除有法國國際學校的名稱,亦原址保留了明德小學的石額。(鄺嘉仕提供)
學校正門上除有法國國際學校的名稱,亦原址保留了明德小學的石額。(鄺嘉仕提供)

明德小學由瑪利諾神父修會所創辦,辦學團體的資料在「校園開放日巡禮」專欄介紹福德學校及華德學校時提過:修會原於華南工作,直至中國在1949年主權易手後來到香港,被教廷及香港教區安排到柴灣、牛頭角、九龍仔及東頭村等地展開福傳工作。

學校內望主樓及右手面用作飯堂的建築,右後方有十字架的建築,是明德小學校在2001年搬出後成為的天主教明德學校。(鄺嘉仕提供)
學校內望主樓及右手面用作飯堂的建築,右後方有十字架的建築,是明德小學校在2001年搬出後成為的天主教明德學校。(鄺嘉仕提供)

法國國際學校仍保留有明德小學時期的奠基石。(鄺嘉仕提供)
法國國際學校仍保留有明德小學時期的奠基石。(鄺嘉仕提供)

香港在開埠之初,柴灣是片荒蕪之地,現時法國國際學校(柴灣校舍)範圍正好前臨海邊(即現東區走廊走向)的高地。直至1845年,英軍在這個學校範圍建立了柴灣軍營,作為防守港島東面駐軍之用,在鯉魚門軍營啟用前後遷出。太平洋戰爭後的柴灣仍然十分荒蕪,但當中國在1949年主權易手,現時學校一帶的山頭即建設了柴灣平房區興華村,以安置南來的難民。

瑪利諾神父修會所負責的美國天主教福利會,在1952年中開始負責興華村的牧民工作,負責開發的正是美籍文顯榮神父,他在自己居住的平房區第一段住所首先舉行第一台彌撒。同年底在平房區第三段以南的地方,即現時海星堂的位置建立新的聖堂,並在翌年(1953年)以聖母作為海星之母為堂區主保而命名。

至於在辦學方面,瑪利諾神父修會在1952年向政府租借英軍曾經進駐的一排木屋創辦明德小學,並交由修女打理,明德小學舊翼在1953年落成啟用,並先後在1955年及1959年間擴建。修會在1959年繼而創辦海星小學,在1962年創辦已與海星小學合併的進教之佑學校。順帶一提,上期介紹的張振興伉儷書院,亦由文顯榮神父祝聖。

香港柴灣明德小學在2006年遷入旁邊的現代化新校舍,更名天主教明德學校。(鄺嘉仕提供)
香港柴灣明德小學在2006年遷入旁邊的現代化新校舍,更名天主教明德學校。(鄺嘉仕提供)

學校向柴灣方向望去,從前的全海景早已建築不少高樓大廈,最左手面有十字架的建築,是上期介紹的張振興伉儷書院。(鄺嘉仕提供)
學校向柴灣方向望去,從前的全海景早已建築不少高樓大廈,最左手面有十字架的建築,是上期介紹的張振興伉儷書院。(鄺嘉仕提供)

明德小學在1953年定名瑪利諾明德小學校,校名「明德」來自《禮記》中《大學》第一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學校的管理權在1975年交予天主教香港教區後,更名為香港柴灣明德小學,學校在2006年遷入旁邊的現代化新校舍後,除轉作全日制上課外,同時更名天主教明德學校。

在2010年,政府將明德小學舊翼撥給法國國際學校作擴充校舍,雖然東區區議會曾經就此提出反對,要求保留作社區用途,但舊翼最終在2011年被復修使用,成為法國國際學校當時的第三間校舍,定名法國國際學校(柴灣校舍)。

現時,校舍保留了原有的麻石外牆、扶壁、走廊及「凹」字形建築設計,而正門上的學校名稱石額及地腳位置的奠基石亦保存下來。法國國際學校以不足六千萬元的工程費把明德小學舊翼翻新,得到香港建築師學會2013年年獎中的「主題建築獎——加建及改動工程」。

上方是法國國際學校在現址的揭幕碑,下方是學校在復修及建立新校舍過程中,曾得到建築師學會所頒發的獎項。(鄺嘉仕提供)
上方是法國國際學校在現址的揭幕碑,下方是學校在復修及建立新校舍過程中,曾得到建築師學會所頒發的獎項。(鄺嘉仕提供)

原明德小學校聖堂暨及禮堂,法國國際學校曾用作圖書館,現用作飯堂。(鄺嘉仕提供)
原明德小學校聖堂暨及禮堂,法國國際學校曾用作圖書館,現用作飯堂。(鄺嘉仕提供)

學校走廊內有扶壁。(鄺嘉仕提供)
學校走廊內有扶壁。(鄺嘉仕提供)

學校內望,前面安裝了復修時在主樓新建的鋼及玻璃混製庭廊。(鄺嘉仕提供)
學校內望,前面安裝了復修時在主樓新建的鋼及玻璃混製庭廊。(鄺嘉仕提供)

而法國國際學校則在1963年創辦,是香港最早期的國際學校之一,源於當時一批來港興建石壁水塘的工程師,其子女需要繼續修讀能夠銜接法國國民教育部的課程而開辦,初時學生只有約30人,上課地點在薄扶林區。學校在1988年成為香港首間提供國際文憑(IB)課程的學校,所以現時學生可選讀法國原來的課程或國際文憑課程。

學校課室已現代化。(鄺嘉仕提供)
學校課室已現代化。(鄺嘉仕提供)

法國國際學校現有的渣甸山校舍最先在1984年啟用,藍塘道的中學校舍在1999年啟用,將軍澳校舍最後在2018年啟用。現時,學校在四個校舍,共有約2,500名來自40多個不同國家的學生就讀。而學校的柴灣校舍有約230名學生,法國課程提供幼稚園的程度,國際課程則提供幼稚園及小一的程度。

老師在說故事,小朋友在用心聆聽。(鄺嘉仕提供)
老師在說故事,小朋友在用心聆聽。(鄺嘉仕提供)

近年,法國國際學校的做法和其他國際學校相若,提供可以預約的校舍參觀,讓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就算未能在開放日參觀學校,亦可在教職員的帶領下深入認識學校。另一方面,學校近年亦會不定期舉行開放日,而對上一次開放日在2023年其創校60周年時舉行。有興趣認識學校的公眾人士,需要預先透過網上登記這次為時兩小時的開放日。開放日在校長簡單致辭後便展開,當中只安排了少量活動(如老師說故事及簡單課堂美術製作等),其餘時間參加者可以自由在校內參觀,或在禮堂中與各校長老師交流。◇

明德小學南面舊翼是康翠臺。(鄺嘉仕提供)
明德小學南面舊翼是康翠臺。(鄺嘉仕提供)

學校的飯堂曾經用作圖書館。(鄺嘉仕提供)
學校的飯堂曾經用作圖書館。(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主樓內安裝了復修時在主樓新建的鋼及玻璃混製庭廊。(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主樓內安裝了復修時在主樓新建的鋼及玻璃混製庭廊。(鄺嘉仕提供)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