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IPO倒查大風暴正在席捲中國的A股市場,一周內有八家上市企業的老闆遭到留置或立案調查。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通點,它們都在上市後出現業績大幅下滑。有評論認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與圈錢已經是中國市場的「底色」。
在三月中旬不到一周的時間,已有八家上市公司相繼發布公告稱相關實控人已被實施留置或立案調查,涉及的公司包括國光電氣(688776.SH)、思科瑞(688053.SH)、天宜上佳(688033.SH)、華是科技(301218.SZ)、超越科技(301049.SZ)、勁嘉股份(002191.SZ)、康華生物及ST奧康。
法律上的「留置」就是監察機關對於被調查人採取的強制措施,將被留置在特定場所。採取留置措施意味著監察機關已經掌握被調查人部份違法犯罪事實及證據。
對實控人被實施留置的原因,上述上市公司均未予以披露,他們只是在公告中委婉的表示尚未知悉立案調查的進展及結論,公司將持續關注上述事項的進展情況。
消息出台股價大幅下跌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實控人被留置消息披露後,上述上市公司的股價大多在短期內出現大跌走勢。其中國光電氣、思科瑞3月13日至14日跌幅分別達21.97%、18.4%,僅兩天市值累計蒸發超26億元人民幣(3.64億美元)。
天宜上佳股價也難逃暴跌命運,3月15日一度大跌超過18%,截至收盤下跌14.89%。華是科技股價開盤後也出現大跌,儘管隨後稍有回暖,但截至收盤仍跌3.34%。康華生物及ST奧康(曾用名:奧康國際)股價也大幅下挫。康華生物3月18日下跌6.56%,ST奧康跌停。
只有超越科技股價逆勢上揚,3月14日至3月15日,連續兩日「20cm」(20%)漲停,這兩日股價累計漲幅偏離值達44.13%,外界懷疑超越科技或被操盤。
近年業績下滑是被查上市公司共通點
3月15日,深市主板深圳勁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002191.SZ ,簡稱「勁嘉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於當日收到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監察委員會簽發的通知書,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喬魯予被立案調查並留置。
事實上,這次是喬魯予三年內第三次遭到有關部門調查、留置。2022年4月15日,喬魯予就被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監察委員會立案調查並實施留置;2023年6月1日,喬魯予被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監察委員會調查、留置。喬魯予兩次被留置的原因均未被披露。
作為「煙標」龍頭企業,勁嘉股份與中國80%的省級中煙公司(隸屬於中共國家菸草局)長期保持戰略合作關係,煙標佔全中國總量12%。勁嘉股份推高了喬魯予的財富,於2009年以31億元人民幣(4.34億美元)身家登上胡潤百富榜,2015年身家更是高達86億元人民幣(12億美元)。2023年,勁嘉股份開始走下坡路,前三季度營收下降25%,淨利潤同比下降將近40%。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財報顯示,勁嘉股份實現營收29.55億元人民幣(4.14億美元),同比下滑25.03%;歸母淨利潤為3.56億元人民幣(4,984萬美元),同比下滑39.25%。喬魯予通過控制深圳市勁嘉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新疆世紀運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計持有勁嘉股份34.37%的股份。
喬魯予並非唯一被留置的上市公司老闆。科創板上市公司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688033.SH ,簡稱「天宜上佳」)的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吳佩芳,創業板上市公司浙江華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1218.SZ ,簡稱「華是科技」)的公司實控人之一、董事、總經理葉建標,創業板上市公司安徽超越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1049.SZ ,簡稱「超越科技」)的公司實控人、董事長高志江,以及成都思科瑞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688053.SH ,簡稱「思科瑞」)、成都國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688776.SH ,簡稱「國光電氣」)兩家公司的實控人、董事長張亞均相繼收到監察委員會簽發的留置通知書。
於2019年7月上市的天宜上佳從事光伏裝備行業,是國家及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其主要產品為高鐵動車組用的粉末冶金閘片等,2023年起就增收不增利。
於2022年3月才開始上市的華是科技同年業績就開始走下坡路,到2023年前三季度更是營收利潤雙雙下滑。2021年上市的國光電氣和2022年上市的思科瑞,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均下滑。
從收廢品起家的超越科技老闆高志江在超越科技上市之前,就因行賄安徽方面的某環保官員,名字出現在官員的判決書中。截至2023年9月底,高志江直接持有超越科技股份2,742.7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9.10%,其妻李光榮與其子高德堃也分別佔股29.10%及14.55%,三人為公司三大股東同時也是一致行動人。
另外,同時擁有康華生物及ST奧康(曾用名: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奧康國際)兩家上市公司的實控人王振滔人稱「溫州鞋王」。3月15日,康華生物與ST奧康同日發布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共證監會決定對公司實控人、董事長王振滔立案。
王振滔於2012年將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募集資金超過10億元人民幣(1.4億美元),號稱中國「男鞋第一股」。
王振滔同時看好生物疫苗行業,並於2004年開始投資康華生物,經過多年發展康華生物開始登陸資本市場,於2020年6月上市,總市值一度超過500億元人民幣(70億美元),目前經過股價調整,該公司總市值跌破百億元人民幣(14億美元)。
這些公司的共通點都是上市時間不長,而且業績均在上市一兩年後開始下滑。
自去年以來,中國A股逾130家上市公司被中共證監會立案調查。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28日,2023年共有138家A股上市公司或相關方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涉及上市公司、高管、控股股東等,較2022年同期的77家增長79.22%。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圈錢是中國市場的底色」
中國時政評論人士夏一凡認為,從這些上市公司所表現出來的狀態看,財務造假和圈錢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他說,「中國的上市公司造假是中國市場的底色與常態。」他還表示,縱觀全球股市,目前唯有中國這邊獨爛,就是上述情況所導致的結果。
中共證監會主席吳清在今年中共兩會記者會上變相地承認,很多企業的IPO上市是以圈錢為目的,造假欺詐上市,他還提到,一些企業的大股東、實控人等「通過『技術性』離婚、融券賣出、轉融通等繞道違規減持」是因為存在「制度漏洞」,並聲稱要「嚴厲打擊」等。
就在上述上市公司老闆遭到留置和立案調查的同一時間,3月15日,中共證監會一次性發布四項政策文件,再次釋放當局所謂「嚴監嚴管」的信號。
夏一凡認為,中共當局近來聲稱要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一方面是為了迎合中共黨魁習近平在早前提出的金融監管要「長牙帶刺」、「有稜有角」的說法,另一方面也是因中國經濟面臨困境的現實狀況所逼迫。@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