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會引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呼吸睡眠中止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等病症,也會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所以肥胖是需要重視的健康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基因、生活習慣、環境、個性、身體健康等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與飲食最相關。
錯誤減重沒有效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生郭智偉說,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藥物、手術都有助於改善肥胖,但這些體重控制管理方法背後的原理,都是強制肥胖患者少吃,來達到體重下降的效果;少吃意味著攝取的營養素減少,可是人體每天都需要基本6大營養素的補充,而藥物或手術介入治療只是輔助,治標不治本。
利用減重手術快速瘦身的患者,普遍都有皮鬆、肉垮和產生肥胖紋的問題,這是因為強制減少食物的攝取量之後,身體所需的營養素也變得不足,造成肌肉量減少,皮膚的膠原蛋白流失且失去彈性,也失去正常皮膚的保水功能。
多吃蛋白質能減重
郭智偉提出,《2017年肥胖因素醫學期刊》中的一篇隨機臨床研究報告,對於代謝症候群患者來說,進行高蛋白飲食的患者,半年後體重平均下降7公斤,而進行標準蛋白飲食的患者,半年後體重平均下降5.1公斤。
這些大型臨床研究顯示,人體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會促使體重下降,而提高蛋白質的攝取量會促使體重下降更為明顯,但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同,如果要以提高蛋白質攝取量的方式減重,還是需要諮詢專業醫生。
兩個減重成功的案例
郭智偉分享兩個成功減重的案例,一位李先生在4年多前因大腸癌末期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再接著做9個月的化療,變得極為消瘦;他在2023年10月與朋友慶祝癌症重生4周年紀念,大吃大喝21天,增胖約20公斤,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上身。
回診時,醫生談到慢性病的危害有時比癌症更可怕,於是他接受建議以提高蛋白質攝取量的方式進行體重管理,不到3個月的時間減重14公斤,減掉的幾乎都是脂肪,肌肉量沒有下降,反而上升1公斤。
另一位黃小姐做大腸鏡時發現有癌前病變的瘜肉,切除瘜肉之後,發生大腸穿孔的併發症,進行緊急手術;術後醫生建議她以提高蛋白質攝取量的方式減重,不到3個月的時間減重11公斤,減掉的都是純脂肪,肌肉量上升大約1公斤。
郭智偉補充說,正確的減重方式,需要耐心和時間,而非少吃、多動和過度挨餓,否則不但容易放棄,也容易復胖,所以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觀念和習慣,才能瘦得健康又美麗,還能調理成不容易胖的體質。◇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