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艘台製潛艦海鯤軍艦已進入泊港測試(HAT)最後階段,今天(27日)從台船海昌工廠藉中信8號浮塢移至乾塢。26日下午5時多「海鯤號」緩緩移動出廠,船身未遮掩首度讓外界大致一探艦體全貌。
為嚇阻中共軍事進犯,台灣政府全力推動建造潛艇。2016年12月台船與海軍簽約,成立潛艇發展中心,2017年台船、台灣國防部及中科院簽署合作備忘錄。2019年在高雄中船「海昌廠區」動土開工,2023年9月28日首艘台製潛艦舉行下水典禮。依據計劃時程,將依序進行泊港測試(HAT)、海上測試(SAT)作業,再交由海軍進行作戰測評,測評方式包括發射魚雷並驗證戰鬥系統,最後才能成軍並正式投入戰備序列。
據中央社報道,截至26日下午5時30分「海鯤號」軍艦(Narwhal,舷號711)已露出大半船身,知情人士透露,海鯤潛艦目前已進入HAT最後階段,中信8號浮塢的進駐並非執行海測(SAT),而是後續HAT相關測試項目「預備傾測試驗」,以品質、安全為首要條件執行,目前進度一切順利。
依台船公司發布測試作業項次規劃表,27日上午8時至上午10時30分,執行第1階段浮塢拖帶,內容為浮塢載運至2號碼頭浮船航道,地點為4號碼頭。
第2階段為浮船離墩,時間從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1時30分,內容為浮塢檢查與人員定位、浮塢下沉完成浮船、移除部份邊墩及中心墩,地點在2號碼頭。第3階段為拖帶進塢,時間從1時30分至2時30分,作業內容為拖帶入塢,地點為台船小塢。
台製潛艦海鯤號泊港測試最後階段 艦艏、側視聲納首曝光
排水量3萬5,000噸的中信8號大型浮塢,近日進駐台船海昌工廠前碼頭。根據高雄港務分公司發布的港灣通報,台船公司26日、今天進行新造船艦移泊入塢作業,其中27日上午8時至下午5時為新造船艦整體測試作業時間。
台船26日下午已啟動移置作業,海鯤號已自海昌工廠緩緩移至浮塢,並首度曝光在民眾面前,不少軍事迷及媒體在鄰近漁港記錄這一刻。今天則預計藉浮塢移至台船小塢。
根據曝光畫面,較難觀察是否已裝設光電桅杆,但相較去年下水時,側視及艦艏聲納、魚雷管等均以帆布遮蓋,此次均未遮蓋,除清楚可見艦艏上方直立鰭狀物截收聲納(incept sonar)外,艦艏及船舷側視聲納陣列(flank sonar array)、魚雷管、進排水口亦清楚可見。
不過,因水下作戰是聲音的戰爭,因無法目視、得靠聽的,所以識別潛艦重要方式為「聲紋」,每艘潛艦因車葉角度等多重因素,均有獨特聲紋,聲紋資料均屬高度機密,必須確保不落敵對陣營,因此海鯤車葉仍以帆布包覆,避免對外暴露遭敵對陣營反推其數值。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院學者舒孝煌則指出,許多先進潛艦均會採用側視聲納,可藉此進行三角定位,精確解算敵目標位置;國防院學者蘇紫雲則指出,傳統潛艦艦艏聲納偵測範圍約130度,但側視聲納等同「側邊長眼睛」,大幅提升更完整的戰場感知。
前海軍艦隊戰隊長、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江炘杓分析,海鯤在乾塢應是執行特殊測試項目,可能包括測試排水量是否符合設計,以及獲得潛艦在水面時左、右擺動極限角度的傾測浮力試驗,甚至電瓶、光電桅杆安裝都有可能在乾塢進行。
江炘杓說明潛艦測試的大概流程包括,初始接受裝備時先檢查測試,特定裝備安裝至潛艦前須在廠房測試,若沒問題,裝艦後再測試一次,釐清通風系統、相關管路、裝設位置等是否正確,隨後進行多種裝備單機測試,例如測試主機引擎是否達正常馬力輸出值,再接續進行艦艇上各項系統的運作與連動測試,待測試項目全數完成,才會進入SAT階段。#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