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上月30日,重提擱置21年的《基本法》23條立法,引起外媒普遍關注,會損害香港的國際地位,並將此法案同大陸以間諜控罪、加強打擊企業相提並論。

彭博(Bloomberg)通訊社在8日,發表題為「香港領導人的國安法宣傳未能消除疑慮」(Hong Kong Leader's Security Law Outreach Fails to Dispel Doubts)的文章。當中引述消息人士提到,特首李家超及兩名高官,在周二(6日)與約100名外交官和游說團體,舉行的長達一小時的會議中,大部份時間演講,只回答4項提問,包括如何定義國家機密、擬議罪行的模糊性、法例的潛在遵從成本(potential compliance costs)、制衡相關問題。

報道並引述出席者稱,政府似乎並不熱衷於傾聽,會面「似乎只是為了形式」。有一些商界領袖擔憂類似中國大陸的國家機密定義,並擔心立法,會加劇本已緊張的中美關係。彭博在6日的報道中形容,23條立法禁止與海外團體接觸的條款,及對國家機密定義模糊,已經引起商界的焦慮。

評論:港府騙局希望國際商界相信

彭博專欄作家、資深傳媒人Karishma Vaswani,在港府開啟23條諮詢後不久的1月31日,即發表題為「中國對香港的轉型已幾乎完成」(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Hong Kong Is Almost Complete)的文章。她認為,23條立法是港府將香港轉變為另一個中國大陸城市,並受到北京更多的控制,「這不僅不利於商業,也不利於金融中心的全球聲譽」。

文章形容,觀看李家超在23條立法公眾諮詢的記者會是「超現實」,批評李聲稱立法目的是維護金融中心的安全並吸引投資者;但這是為進一步加強控制去辯護,「希望國際商界相信的一場騙局」。她並形容,23條只是向大陸城市轉型的拼圖中的最新一塊,轉型現在基本上已經完成,在經濟活力或政治活動方面,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香港都已不再如昔日一般。

她認為,金融中心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國安法律,又指出認可大陸處理事情的方式,無疑會嚇到投資者,港股已經受到重創。

或破壞重振商業努力

2月1日彭博發表題為「香港新國安法為金融中心帶來焦慮」(Hong Kong's New Security Law Brings Anxiety to Finance Hub)的報道,提到李家超努力重振因疫情限制措施和中國經濟放緩,遭受重創的商業環境,但23條立法「可能會破壞這些努力」。

報道引述金融界人士私下表達立法後,會造成公開討論經濟和政策問題的寒蟬效應。報道引述華盛頓喬治城大學法學教授Thomas Kellogg稱,23條立法給香港商界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可能會損害香港作為全球領先商業中心的聲譽。

《經濟學人》則指,李家超的言論令外國非政府組織感到不寒而慄,沒有人會相信特首說的自由和權利將得到「尊重和保障」。

商界憂中港差異拉近

英國《金融時報》在1月30日的報道,引述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榮譽教授卜約翰(John Burns)質疑,在大陸有商人因涉嫌侵犯國家機密而被拘留,「對國家安全的同樣不自由(illiberal)的解釋,也會成為23條實施的特徵嗎?」

報道引述一名外國商會在香港的代表指,23條立法或會令外國公司的持份者認為,使香港與大陸更加接近;但他們認為,重要的是強調兩地的差異而不是相似之處。報道亦提及,香港經濟難以從疫情及政治打壓中復甦,恒生指數在2023年連續第四年下跌。

大陸擴大間諜活動的定義

《華爾街日報》1月30日的報道,題為「香港擴大國家安全打擊力道」(Hong Kong Expands Its National Security Crackdown)。當中將立法同大陸加強打擊間諜活動,並拘留企業高層的舉動相提並論,指23條立法將擴大涵蓋煽動叛亂的法律,及被視為國家機密的材料的範圍,使其更符合中國大陸的標準。報道並引述卜約翰稱,未有23條立法下,香港已經「幾乎沒有權利進行有組織的抗議或反對」,人權空間已經縮小,23條立法為政府提供了更多工具,來確保這種緊縮持續下去。

《華盛頓郵報》1月30日報道題為「在類似法律鎮壓異議多年後,香港開始制定自己的國家安全法」(Hong Kong begins work on its own National Security Law, years after a similar law crushed dissent)。報道指《港區國安法》「幾乎消除了這座半自治城市的異議」,鎮壓反對派為23條立法輕鬆通過「掃清了道路」。

報道引述喬治城大學亞洲法律中心研究員黎恩灝表示,港府諮詢一個月,比重要法律通常三個月的公眾諮詢要短,似乎是「門面工夫」(window dressing)。國際特赦組織中國部主任Sarah Brooks形容,「這可能是自2020年實施國安法以來,香港人權最危險的時刻」,23條立法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對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的鎮壓。

日本傳媒《日經亞洲》1月30日的報道標題,直言「香港推出新國安法進一步廢除自由」(Hong Kong unveils new security law in further repeal of liberties),稱指新例為當局進一步限制公民自由,「提供了另一個工具」。

報道引述曾任職國際特赦組織、現為東京大學訪問研究員的潘嘉偉稱,擬議法例定義廣泛,涵蓋各種活動,包括與外國實體就香港政治接觸。他指出,「竊取國家機密」類似於大陸對「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的指控,舉例揭露地方腐敗的「六四天網」創辦人黃琦,就曾經因此被控。

東京立教大學教授倉田徹表示,23條立法針對被視為「外部干涉」香港和中國事務的行為,比現行國安法針對「勾結外國勢力」的影響更為深遠。他認為,23條立法似乎主要針對外國人,將引起外國傳媒、民間組織和企業的關注。◇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