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9月出現「500年一遇」暴雨。渠務署稱會於2024至25年度,為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並同步招標,盡力縮短工程設計、採購及施工時間,儘快開展和完成改善工程。《施政報告》早前提出,全速推展超過80億元的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包括黃大仙及港島東區等曾發生較嚴重水浸事故的地區。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11日)發表網誌,引述渠務署講解早前在暴雨期間的應對及善後工作。渠務署署理高級工程師(九龍及新界南)潘浩然表示,渠務署轄下4個分別位於大坑東、上環、跑馬地及安秀道的蓄洪池,在暴雨期間發揮作用,例如熱帶氣旋「海葵」引致多區水浸期間,大坑東蓄洪池和跑馬地地下蓄洪池的高峰儲水量,曾達到其最大設計容量,位於上環和安秀道的蓄洪池的高峰儲水量,則曾達到其最大設計容量約四成。

渠務署現正建造尖沙咀市政局百周年紀念花園地下蓄洪池,及觀塘秀雅道遊樂場地下蓄洪池,以進一步紓緩九龍區的水浸風險。

翻查資料,當局早前期望尖沙咀的蓄洪池,分別於2027及2028年完工。

渠務署又把創新技術應用於渠務工作,例如在早前的暴雨前後,利用清淤機械人在不同環境進行緊急清淤工作,當中包括專為河道清淤的「源𢳂跑」,每日可收集高達18公噸淤泥;而「智水清」則是渠務署目前體積最小的清淤機械人,適合在箱形暗渠工作,每日可收集約10公噸淤泥。

署方並在全港不同地點安裝約300個「遠程防洪裝置」,包括水文站及水位傳感器等,24小時收集水位和潮位等數據。工作人員可利用智能電話或電腦,實時監察各主要河道和水道的狀況,協助渠務署迅速採取預防及應變措施。@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