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31日,延遲了的「第六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升級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後在北京舉行。之前6天,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突然視察央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這是他上台11年來的第一次。
習的突訪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應的都是中國金融形勢的動盪。舉幾個例子:第一,10月20日,A股上證指數跌破標誌性的3,000點,雖然「救市」動作迭出——諸如印花稅減半徵收、階段性收緊IPO再融資節奏、匯金增持四大行、10家央企回購等等。第二,北向資金2015年以來首次連續3月減倉,8月淨流出為896.82億元、9月為374.6億元、10月為447.86億元。第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5月17日起跌破「7」關口,已成常態。第四,地方債務風險高企,當局被迫近期發行超萬億特殊再融資債券來置換地方存量債務,規模之大、發行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同時金融系統也在配合化債。
但是,從關於「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新華社通稿來看,當局仍在高喊形勢一片大好,「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自欺欺人、畫餅充飢。
眾所周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三大攻堅戰」,化解金融風險是第一個,6年下來效果如何呢?越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卻越高。中共甚麼牛都敢吹,但在正式文件中就是不敢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決定性成就」,只說「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是的,中國迄今尚未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但是,這就如洪水圍城,洪水越來越猛,城垮只是個時間問題,而且時間越拖越危險、災害越大。換句話說,只要雷一日不爆,中共都說雷不存在或在排除之中,而絕不管雷真炸時將有多少人死傷。
近二十年中國金融發展迅猛,金融資產負債規模巨大。根據中共央行數據:據初步統計,2023年二季度末,中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449.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同期,金融業機構負債為410.48萬億元,同比增長10.6%,詳見表1。
表1:中國金融業總資產與負債(截止2023年二季度末)
簡單分析可以發現:第一,2020—2022年中國GDP年均增速達4.5%,2023年前三季度GDP增長5.2%,遠低於同期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的增速(見表2);而金融業機構負債的增速略高於總資產的增速。與此同時,中國在工業化還沒有全面完成的背景下,開始過早「去工業化」。這「反映出中國金融運行效率的低下,意味著金融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正在喪失,預示著金融風險爆發的可能性正在提高」。
表2:2019-2022中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和負債
第二,相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程度,金融業可謂畸形發展,因此埋雷無數。舉例而言,2015年中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佔8.44%,之後略有下降(參見下圖。2022年金融業增加值96,811億元,增長5.6%,遠超當年3.0%的GDP增速,在GDP的佔比為8.0%),但仍在高位。這不僅高於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也高於美、英等傳統經濟發達國家。
第三,目前中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是2022年GDP(121萬億元)的371%,雖沒有「大到不能倒」,但「倒了卻誰也救不起」,如果金融發生系統性風險,就是中國經濟的滅頂之災。
以上三點表明,中國金融已經呈現總體性危機。而當前金融形勢的動盪,又以如下三個方面的爆煲最為危險:(一)房企巨頭爆煲。中國負債最高的15家房地產企業負債總數高達13.042萬億人民幣(如恒大負債2.4萬億、淨資產為-6,000億,碧桂園1.43萬億,萬科1.35萬億),相當於中國GDP的10%,超過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GDP。它們如果集中爆煲,後果不堪設想。(二)地方債(尤其是隱性地方債務)。(三)中小銀行爆煲。
然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應對卻是「大而化之」、「大而無當」,沒有化解金融系統性風險的路線圖,沒有實打實的根本性措施,只用一個「管」字來包治百病(「黨管金融」),乞靈於毛澤東時代的政治挂帥(諸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金融隊伍的純潔性、專業性、戰鬥力為重要支撐」等等)。
一句話,當局頭腦僵化,面對金融危局,束手無策,只會畫餅充飢。這恰恰又會加速金融危機的爆發。而金融危機爆發之日,可能就是中共崩潰之時。
大紀元首發#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