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對醫者德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些療疾如神、能治奇症的古代名醫,往往都懷揣著「大慈惻隱之心」、「普救含靈」之願。道在先,術在後,術只是道的延伸與外化。

中醫治病對醫者德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些療疾如神、能治奇症的古代名醫,往往都懷揣著「大慈惻隱之心」、「普救含靈」之願。道在先,術在後,術只是道的延伸與外化。當後人歎服於古代醫者將神妙的針術、奇準的脈術運用得爐火純青時,就該想到他們必是心性超凡、境界高遠的有德之士。本篇將介紹幾位精於脈術且德行出眾的清代名醫。

能知官員仕途的徐養恬

徐養恬,字澹成,是謝家橋(位於江蘇常熟)人。他兒時曾跟隨鄉裏的名醫蕭函谷學習醫術,不久便大有長進,其脈術更是堪稱一絕。

道光十四年(1834年),清代名臣林則徐當時在江蘇巡撫的任上,因負責疏通白茆河河道而來到了虞山一帶。正當他忙於治水時,身體卻出現了異常反應:只要一閉上眼睛,就會看見有人向他進獻禮品。除此之外,他飲食如常,並沒有其它不適的症狀。不少醫生看了,認為是疑心病,但無論開出了怎樣的藥方,都沒能治好林則徐的「怪疾」。

一日,林則徐微服出門,來到徐養恬的家。聽說那奇怪的症狀後,徐養恬便給他號了號脈。然後,徐養恬對他說:「從脈象來看,這是痰症,但也預示著您有大貴之象!」徐養恬不認識眼前這位大人物,因此感到很疑惑。可林則徐卻笑著說:「看來,您真是一位良醫啊!」就在徐養恬書寫藥方時,道光帝身邊的侍從就來到林則徐的住處,等著宣讀加封的聖旨了。

後來,頗受道光帝器重的林則徐一路高升,不僅擔任過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還兩次被授命為欽差大臣,甚至官至一品。這與徐養恬診出的「大貴之象」若合符節。

還有一位姓王的觀察使,辭官歸田後,痰喘的舊疾就經常復發。每次吃完了藥,症狀會立刻消失,等到再發病時,症狀也不那麼重了。後來,徐養恬去給他號脈,發現情況並非如此。他對王家人說:「這病沒法治了,你們趕快準備後事吧!」果然,第二天,這位觀察使就病故了。

徐養恬在當地是出了名的慷慨之人。他給窮人看病從來都不收診費,若見親戚、朋友家日子難過,也會施以援手,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對他來說,每年向窮人家施捨棺木,只是略盡綿力而已。

清 金廷標 畫《仙山樓閣》 軸 故畫00370600000。(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 金廷標 畫《仙山樓閣》 軸 故畫00370600000。(台北故宮博物院)

預知生死的方起英

方起英,字遇春,其祖上都是浙江淳安人。三十歲時,山東巡撫因政務需要,將他召為自己的副手,於是他搬到了山東歷城。他年少時很愛讀一些經史之類的書籍,詩也寫得極好,但考了幾次科舉都未能榜上有名。他懷著濟世救人的願景,不久便踏上了懸壺之路。他在醫術上極具天賦,很快就能參透《素問》、《難經》等古書中的玄奧。他療疾如神,最擅長的就是診脈。

一日,有位婦人來找他看病。那婦人看起來行動如常,只是有咳嗽的症狀,但每次都能咳出血來。他號脈後說:「這病怕是治不了了,你讓家裏人準備後事吧!」果然,沒幾天,就傳來婦人病故的消息。

另有一位年輕女子,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了。旁邊的人以為她死了。可方起英給她診脈後,說:「不過是氣鬱而已,沒有生命危險。」他讓人將那女子抬到屋內,然後開始熏醋。不一會兒,她就醒了。

方起英樂善好施,遇到沒錢的病人,就免費給人治療。多年來,受其恩惠的人已經多得難以計數了。如果有人急需用錢,即使他不認識,也會傾囊相助。他從醫多年,卻沒有留下一點私產。他的房子是租來的,可屋外總是擺滿了鞋。他把自己的家當作窮人的避寒之所,每天都為那些飢寒交迫的人們提供飯食。直到他去世,家裏都沒有一粒存米。

能知胎兒命運的蘇士珩

蘇士珩,字彥升,是湖南新化縣人。他兒時聰慧過人,也很愛讀書。長大後,在學問上大有長進,他寫的文章如行雲流水,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當時有位名醫對他父親說:「你兒子天資不凡,就是身體有點羸弱。既如此,就讓他跟我學醫吧!」蘇士珩不負所望,那位醫生教他讀《難經》、《脈決》,他很快就讀懂了。後來給人治病時,他總因為脈術精湛,而被人稱為「神醫」。

一次,他給一位婦人看病。別的醫生都說沒法治了,可他診脈後,卻說:「這是喜脈,且是龍鳳胎,只可惜,這兩孩子都不能生育。」

幾天後,一位身懷六甲的婦女來找他,他診脈後說:「你生的是一男一女,男孩會先出生,可以活;女孩後出生,就不能活了。」後來,果真如此。

他救活了很多性命垂危的病人,連他們病癒的日子,也說得一清二楚。他治病救人無數,卻幾乎從來不收謝禮,對窮人更是免費治療。儘管他腿腳有些不便,但就算路途遙遠,也不讓病家派車馬來接。

四十歲那年,他知道自己命數已定,便對家中的兩位胞弟說:「我為父親、母親把過脈了,他們能活到耄耋之年,二弟也能活過古稀,而我福薄,只有三四年的壽命了。」就在他一病不起時,家裏人打算去找大夫來看。他卻笑著說:「如果我的病能治好,哪還需要去外邊請大夫呢?」最終,他甚麼藥都沒吃,安然地閉目而逝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