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販運是人類社會的嚴重問題,針對兒童的人口買賣,背後更與戀童癖的邪惡罪行密切相關,荷李活大片商多年來卻對該議題視而不見,直到小片商製作的《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才打破了這類自我設限,透過有觀賞性的故事塑造,促進大眾觀注嚴肅議題。

《自由之聲》劇照。(CATCHPLAY提供)
《自由之聲》劇照。(CATCHPLAY提供)

故事取材自真人真事,男主角提姆是美國國安局的探員,多年來致力於偵辦戀童癖的惡行,曾逮捕過兩百多位相關罪犯。他在某次辦案過程中,順藤摸瓜成功救出一名慘遭毒手的拉丁美洲男童米格,然而米格的姐姐羅西奧卻仍在人口販手中。提姆為了解救羅西奧,長期在拉丁美洲蹲點,最終鎖定哥倫比亞叛軍控制的地盤。不過營救任務並未得到政府軍警的充分支援,救援難度自然也大幅提升。

核心議題得到出色刻劃

針對兒童的人口販運、戀童癖惡行,是《自由之聲》的核心議題,劇本對該面向的塑造也頗具含金量。羅西奧、米格這對年幼姊弟的遭遇,在故事中起到撐起嚴肅議題的骨幹作用,既是全片故事的開端,也攸關男主角營救行動的走向,以及最終高潮與故事結局的發展。過程中也能藉著角色的實際經歷與不幸遭遇,有效深化戲劇張力,確保關鍵主線能有足夠觀賞性。

就部分情節的呈現而言,本片能展現導演Alejandro Monteverde刻劃劇情的能耐,以姊弟倆當初為何會被人口販綁架而言。過程中能讓觀眾感受到,事情的開端似乎稱不上威脅,與一般大眾對綁架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

隨後則能藉著關鍵訊息與拍照等情節的詮釋,逐步讓故事導向正面事務其實包藏禍心、災難即將降臨的面向。在此前劇情的鋪陳下,當姊弟倆的父親最終發現大事不妙時,戲劇張力也能得到大幅升高,使犯罪事件的發生成為前半段的一波小高潮。

片中部分畫面則與姊弟倆的故事並未直接相關,但同樣能聚焦在針對兒童的綁架與人口販運。不過,呈現方式則與核心故事有諸多不同,除了畫面是黑白還是彩色這類顯著區別外,事件也可明確分為詐騙與暴力綁架的區別,為作品帶來不同風格。儘管相關片段占比有限,但能讓議題的面貌更完整,且更有助於渲染真實犯罪正不斷發生的嚴肅氛圍。

《自由之聲》劇照。(CATCHPLAY提供)
《自由之聲》劇照。(CATCHPLAY提供)

辦案經歷以樸實風格取勝

男主角提姆的查案經歷,自然也是《自由之聲》的另一條關鍵主線。對於該情節的詮釋,電影則採取了較寫實的敘事手法,商業大片為了提升娛樂性常用的元素,諸如警匪槍戰、華麗的武打戲、激烈的飛車追逐、視覺效果出色的場面調度等,在片中基本上絕跡;如何保證作品的觀賞性,也更考驗導演的執導功力。

就實際成果而言,亦稱得上頗具水準,儘管少了容易吸引眼球的元素,但電影能透過偵辦過程中的實際進展,讓故事同樣能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過程中涵蓋的面向也較多元,可體現提姆與罪犯的心理戰攻防;過程中取得的照片這類線索,也能很快迎來重要作用;階段性的成果,則能為劇情適時增添正面氛圍。不同面向的情節安排,能保證故事得以有合理的跌宕起伏。

《自由之聲》劇照。(CATCHPLAY提供)
《自由之聲》劇照。(CATCHPLAY提供)

由於人口販運是跨國性犯罪,這也讓提姆的辦案過程不會侷限於美國,大部分時間甚至相當國際化。必須長期在國外蹲點,也為劇情增添不同風貌,有別於諸多警匪片都趨向於武力與偵探推理的面向,提姆在片中的經歷更偏向於經營建設與假扮身分。除了藉著情節差異營造不同風格外,亦能藉此體現處理兒童人口販運的難題,涉案對象十分難纏,傳統的警方辦案風格已較難奏效。

配角的幫助 能體現不同看點

辦案過程自然少不了他人幫助,該面向亦能體現不同的劇情特色。有的角色外在形象與道貌岸然的知識份子、菁英階層截然不同,但其為提姆提供的助力,頗能體現俗話說的「仗義多為屠狗輩」;該角色的過往經歷與個人背景,亦能體現其外在形象的背後原因,以及一個人改過自新的可貴。

部分配角同樣屬於提供幫助的範疇,但其在提姆提出邀約的過程中,則能突顯人性同時具有善良與怕惹麻煩的兩面性。提姆設法說服他提供協助的過程,能有效體現說服技巧的重要性,好的技巧能引導對方善良的一面佔上風,最終做出正義選擇。相關過程也讓人性、個人選擇的變化、技巧的運用等面向,成為替電影增色的內容。

《自由之聲》劇照。(CATCHPLAY提供)
《自由之聲》劇照。(CATCHPLAY提供)

《自由之聲》的部分情節,則代表了偵辦過程的重大進展。過程中包含哥倫比亞警方與提姆密切配合所採取的行動,風格的呈現同樣貼近於全片的寫實調性,並未刻意營造場面看點。武力層面的元素固然較收斂,不過仍能透過合理方式塑造觀賞性,孩子們的心境與舉止,便能有效彰顯本片命名為《自由之聲》的背後含意,在氣氛的營造上帶來良好效果。

《自由之聲》劇照。(CATCHPLAY提供)
《自由之聲》劇照。(CATCHPLAY提供)

最終高潮頗具不可能任務色彩

往後提姆前往哥倫比亞叛軍盤據的地點,設法營救羅西奧,儘管屬於最終高潮的定位,但與諸多警匪大戰的題材不同,並不以計畫的周延取勝,而是帶有更多臨場應變的色彩;過程中更藉著男主角隻身犯險手無寸鐵,有效深化營救任務的高難度,藉著宛如「不可能的任務」的氛圍,為故事創造懸念。

最終如何突破難題,劇情的塑造則能兼顧合理性與戲劇張力。行動的當下同時包含有利與不利的因素,能讓任務更具變數,孩子能否與提姆合理地配合、反派可能的動向、敵我交手時的實際情境、逃亡的順利與否,均能牽動觀眾的神經。儘管場面本身激烈程度有限,但實際營造出的緊張感卻絲毫不低,在艱難情境的鋪陳下,提姆的使命必達也得以顯得更為美滿。

優秀的故事本身就蘊含強大力量,《自由之聲》對議題的刻劃,以及電影本身的出色觀賞性,相信足以喚醒大眾對兒童販運、戀童癖犯罪的重視;而1,450萬美元製片成本,卻獲得2.1億美元以上的票房回報,也足以讓本片成為花小錢辦大事的成功範例,以實際成績突顯優質作品的可貴。◇#

《自由之聲》劇照。(CATCHPLAY提供)
《自由之聲》劇照。(CATCHPLAY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