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的生活經歷會給人們帶來啟發,而他們在人生旅途中的磨練也使他們更有韌性,值得年輕一代學習。有專家建議說,如果你想讓自己快樂,你就應該像老年人一樣思考。
美國精神病學家暨作家奧爾森(Loren A. Olson)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上撰文說,研究老化和幸福的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斯騰森(Laura Carstensen)發現,比較年長的人會比中年人和年輕人快樂。很多研究都有相同的結論。
奧爾森寫道,老年人是智慧和經驗的寶庫。他們的工作步調可能比較緩慢,但卻能對勞動力做出卓越的貢獻。老年人是可以解決部份勞力短缺問題的一種資源。
他說,重返職場會給予老年人生活的意義。以他而言,他今年80歲,仍在工作,而且無須依賴他人。當然,老年人能否在退休後繼續工作,也與他們的教育程度和工作種類有關。
奧爾森在文中提到了「老化的悖論」(paradox of aging),亦即人們的生理健康和功能在老一點時會衰退,但快樂卻不會。很多研究顯示,憂鬱、焦慮、壓力、擔憂和憤怒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
他說:「體認到我們無法永遠活著會以正面的方式改變我們的觀點。」
他表示,實際年齡只是個數字。人們還有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它們會因人而異,也會因時而異。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在很多方面都會所有改善,其中包括:接受自己與他人、建立更深關係的慾望、智慧和同理心、寬恕的容量、感恩的心、恢復力、情緒波動和衝動減少等。
他說,當年齡越來越大時,人們的時間範圍會越來越短,目標也會改變。年長者會將認知資源(cognitive resources)用在正面訊息的機率大於負面訊息。
儘管時間仍有急迫感,但老年人對時間的急迫感已經發生改變。對他來說,現在急迫的事情是體驗每一刻,不浪費剩餘的時間。
察覺未來
奧爾森指出,年輕人比較注重與學習、事業規劃和新的社交關係有關的目標。在他年輕時,他沒有感受到時間的限制。
隨著年齡的增加,他開始把注意力放在正面的觀點上,他的目標也轉移到有情感意義的目標上。他活在當下,未來的事情就留給未來。
他說,他現在比較著重在現有和在情感上很重要的人際關係。他有在工作,但只在他選擇的時間和地點工作。
儘管他的社交圈萎縮,但他追求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他開始回味生活,忽略瑣碎的事情,更欣賞其他人,也更能寬恕別人。他越是這樣做,他就越感到快樂。
他說,他經歷過喪親之痛,但對悲傷變得比較自在。生活不再是一系列痛苦的事件。他體驗了更多的喜悅、快樂和滿足。
他說:「我不再相信『明日復明日』。我不保證還有明天,所以我善用今天。我會讓未來帶給我驚喜,它會像它願意的那樣展現。」
他最後敦促人們開始像老年人那樣思考,也像老年人那樣快樂。#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