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到南北朝之世,戰亂流離給許多人的生命埋下苦難,也有許多人在這時代舞台上活出自己特有的風采,沈道虔是其中一個,留名在《宋書》隱逸列傳中。
沈道虔是江南吳興郡武康(今浙江吳興縣南部)人,住在武康縣北的石山腳下。沈道虔從小就自然顯露了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仁愛之心,在學問上他喜愛研習《道德經》和《易經》,對教導學生也很有能耐,經他授業的學生都有所成就。當時的郡縣甚至遠至州府都聽聞了沈道虔的聲名,徵召他出任官職,前後達十二次,然而沈道虔始終不為所動。他樂在隱居,靠自己的力量所能過日子,而且一生始終不變自己的節操和隱逸的志向。
清貧又慷慨的沈道虔
「捉襟見肘」是沈道虔的生活寫照,「慷慨大量」是沈道虔亮麗的生命風采,沈道虔是怎樣活出清貧又慷慨的一生呢?
東晉末年歷經了三年的孫恩之亂(孫恩於西元399年起兵造反,402年敗死),吳郡、吳興郡和會稽郡等東晉最重要的屬地都遭到嚴重的掠奪,沈道虔居住的武康縣也是遍地饑荒,沈道虔盡力救濟貧困,並資助兄弟子侄們的生活。
縣令庾肅之在縣南廢頭里臨溪的地方,為他建了一間小宅,讓他遷到那裏去住。那裏雖然山水景致很好,但是他還是不時回去石山小廬,和他亡兄的幾個孩子一起過日子,窮困中也不改志節。東晉的藝術家、長年隱居會稽剡縣的高潔隱士戴逵(約西元331年─396年)傳授給他琴藝;東晉的名士王敬弘(在南朝宋時任職尚書令)非常敬重他。
沈道虔整理家院的土地作成菜園種植蔬菜,在家宅後面種竹子。有人進了他的菜園偷他的蔬菜被他看到,他並沒有上前去抓賊,反而遠遠地趕忙躲開了,等到偷菜的人離去,他才出來。又有一次,有人看上他家後院冒出的竹筍,就偷偷地去挖採。沈道虔看到了,並沒有出面制止,而是讓家人購買大筍送給偷竹筍的人,並告訴對方說:「我們家屋後的竹筍,是要讓它們長成竹林的,你如果想要筍子,我們可以買好吃的送給你。」偷竹筍的人聽了感到羞愧,將筍子送回到沈道虔家門內,此後再也沒有人來偷竹筍了。
沈道虔以寬容和善意化解了困擾他的問題,並啟發了他人的良知。
有時他家裏無米無菜的時候,他就撿拾一些人家不要的東西過日子,像是收穫後散落在田裏的零星稻穗。一同在田裏拾穀穗的人因為爭奪稻穗而發生衝突爭吵,沈道虔碰上了就出面勸善,並且將自己所拾取的穀穗全部分給他們。這使爭吵的人有了羞愧之心自動停止了紛爭。由於沈道虔平日的雅量風範,當鄉里人因為爭奪而吵架時,常會羞愧地說出這樣一句話來:「不要讓沈居士知道。」
冬天到來時,沈道虔家裏沒有厚的衣服足以禦寒,老師戴逵的兒子戴顒為他製作了新衣並送來了一萬貫錢。沈道虔將全部錢財轉送給貧困且缺衣的兄弟和家族弟子。
鄉里的年輕人知道了沈道虔的節操與學問,紛紛跟隨他學習,然而沈道虔有時欠缺食物,餓到沒辦法教學講課。當地武康縣令孔欣之知道了就幫助他,讓他能夠正常教課授業;從而,來跟從道虔學習的學生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宋文帝劉義隆(西元407─453年)讚賞沈道虔的品德和教化學生的成就,得知他生活極為拮据貧困之後,就派遣使者來問候他,賞賜他三萬錢和二百斛米。沈道虔把這些賞賜全數當作亡兄的子女們嫁娶的費用。宋文帝徵聘他為員外散騎侍郎,他也不就職。
沈道虔的家族世代信奉佛教,他將父親的古宅和園地捐獻出來,建造了一座佛寺。沈道虔一生都沒有改變清高的志向,老來時仍然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但他毫不在意,讀書和彈琴讓他天天滿懷喜樂,樂此不疲。#
資料來源:《宋書‧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