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今天(27日)發布行政總裁梁鳳儀於中國資本市場會議的講話內容,表示第一季的數據帶來了曙光,大型投資銀行旗下的持牌機構錄得稅前純利按季增長兩倍,總收入的增幅達到高單位數百分比。

梁鳳儀指出,疫情或許不再是市場的焦點,但地緣政治局勢似乎仍然緊張。大國博奕持續,歐洲的戰事未止。全球通脹曾一度失控,而為了壓抑通脹,政策瞬間轉向量化緊縮和加息。其後有多家美國銀行出現線上擠提,更有一家大型國際銀行倒閉。在這樣的動盪時刻,本港的資本市場和持牌機構卻展現出強勁的韌力,正是因為它們設有嚴格的風險管理措施。

演說中提到,在過去幾年,疫情、行業相關政策的調整、地緣政治等因素,無疑帶來了短期的擾動,但未有改變中國融入全球資本市場的發展路徑。而香港從一開始已在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時至今天,內地約有70%的國際資金是透過股市互聯互通機制下的北向交易而流入的。即使在目前的嚴峻環境下,香港的中介人角色保持不變,而且只會越加重要,同時證監會採取了靈活應變的策略,時刻與時並進。

近年來,為了配合更多內地企業來港上市,證監會和聯交所對上市規則作出多項修訂。不同投票權架構、中概股「回歸」、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等新舉措,皆有助新經濟獲得所需資金,並加大香港市場上高增長股票的數目。目前,新經濟股佔香港股票市場的市值約40%及成交額的44%,兩者均自2017年起增加了一倍。香港亦已成為全亞洲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集資中心。此外,約80%的海外上市中概股已來港作雙重上市或第二上市。

因此,梁鳳儀表示監管方針必須保持靈活,方能迎接未來機遇。證監會認為,最新適用於特專科技公司的上市制度將帶來資金,助力中國的經濟轉型,並為科技初創公司的加速成長創造條件。與此同時,證監會正致力擴闊上市公司的來源地,吸引來自中東、東南亞以至整個亞洲區內的企業。

另一邊廂,梁鳳儀指香港在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及創新方面一直位居前沿,而證監會將繼續推進相關工作。剛在昨天,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轄下的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正式發布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匯報準則。有關準則一經全球採納,銀行、基金經理和資產擁有人將會有一套可比較且具一致性的企業資料,作為他們在配置資金和為可持續發展風險定價時的依據,同時履行向其持份者和監管機構匯報的責任。證監會歡迎ISSB準則的發布,並會就此進行深入的研究,以便在香港以相稱的方式實踐有關準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