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首查香港「未審先囚」港府被裁定「任意拘留」
早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立法會表示,自香港國安法生效後,總共有252人被當局指控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的案件被捕;當中有155人及五間公司被檢控,其中79人已被定罪或正等候判刑。
當中不乏為人熟悉的政治人物,包括鄒幸彤。根據光傳媒報道,港府早前引用《公安條例》及《國安法》拘捕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法庭拒絕其保釋申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任命、獨立人權法專家組成的「任意拘留問題工作小組」調查事件。
任意拘留問題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on Arbitrary Detention)負責調查所有涉及任意「剝奪自由」的案件,分析案件是否符合「任意拘留」類別。小組去年12月16日邀請港府在60日限期內回覆,以證明鄒幸彤繼續被拘留的合法性。最後,小組認為鄒幸彤案符合四個「任意拘留」的類別,上月裁定有關做法構成任意拘留。
報道指,小組回顧鄒幸彤在2021年6月4日在社交媒體鼓勵人們點燃蠟燭紀念六四。小組指,當局聲稱鄒幸彤通過兩則社交媒體貼文煽動未經批准的集會,但她在貼文並沒有呼籲人們在特定地點聚集,而是在城市各處燃點蠟燭,而港府在其遲交的回覆中選擇不對此進行回應。小組認為,事件符合第一類任意拘留的定義,即「顯然無法援引任何法律依據來證明剝奪自由有理」。
另外,對於鄒幸彤其後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小組指,港府從未真正解釋過哪些行為或言論導致對鄒幸彤提出如此嚴重的指控,鄒幸彤僅因和平行使《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保護的權利而被拘留是任意的,符合第二類任意拘留的定義,即「剝奪自由是由於行使《世界人權宣言》所保證的權利和自由」。
此外,報道引述,小組指出鄒幸彤在2021年5月29日的社交媒體貼文表示,支聯會無法在維園舉辦6月4日的燭光悼念活動,並鼓勵人們在「香港的每個角落」點燃蠟燭,但法官在裁決中將這些有利於鄒幸彤的陳述刪除。小組批評,法官明顯地干預了證據並對其進行修改,以對鄒幸彤不利的方式抹除了她的無罪陳述。小組認為符合任意拘留的第三類定義,即「完全或部份不遵守《世界人權宣言》和有關締約國所接受的相應國際文書所確立的關於公正審判權的國際準則」。
最後,小組指出,港府在回覆時,否認逮捕和拘留鄒幸彤是因為她和平行使權利,亦否認特別針對鄒幸彤。但港府並未回應為何其它活動獲批准,但鄒幸彤的活動卻被禁止小組認為,鄒幸彤被捕和拘留源於香港當局對她長期的騷擾和針對,是對她的政治觀點和行動的打壓,因此逮捕和拘留是任意及具有歧視性
因此小組認為符合第五類的任意拘留的定義,基於政治或其它意見遭受歧視,目的是造成忽視人權平等,剝奪自由違反國際法。
報道又提到,港府在回覆時,否認有任意拘留情況,更指發表有意圖干擾或妨礙司法公正的言論,或做出有同樣意圖的行為,可能構成刑事藐視法庭罪,強調刑事指控是否成立,由司法機構在獨立公正的審判下決定,又稱《基本法》全面保護了香港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不過,小組認為政府若想否認指控,應該承擔舉證責任,僅僅聲稱已遵循合法程序並不足以反駁指控。
倫敦國王學院法律學院訪問研究員黎恩灝向《光傳媒》指出,這次應該是小組首次就香港人權律師或抗爭者遭任意拘留展開調查。
黎恩灝又指,小組明確指出《國安法》違反「法律確定性」(Principle of legal certainty)原則,基於該法律的任何拘留行為都可能變成任意,故小組才建議港府要修訂《國安法》,「即使政府成日強調依法辦事,但是法律本身存在不確定性,讓政府任意剝奪市民的人身自由的話,亦會造成任意拘留的情況」。
他指,小組最終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報告港府有否採納小組的建議,若港府拒絕履行建議,中國政府在人權理事會回應其它國家代表的提問或質疑,演變成政治問題。
此外,他認為,小組做出決議後,亦影響香港司法界和法庭,小組的調查結果為《國安法》的保釋限制、未審先囚問題做出聯合國官方專家定論,成為一個基準(benchmark)。假設將來有國安案件再有保釋申請,若辯方引用小組報告意見,法庭或要回應為何選擇不遵從。
全球風行AI主播 專家:道德與倫理責任AI承擔不了
這兩天,很多人都在討論香港電台採用AI 主持 Aida ,由昨日開始每逢周一至周五晚上負責報道天氣消息。
網站除了認為AI技術未夠成熟,包括聲音語調生硬、以及手臂太幼之外,最為人詬病,便是在Aida身上加了器官捐贈的標誌。網民笑言,是當局趁機硬推銷,呼籲市民去器官捐贈。
除了香港之外,印尼電視台「TV One」日前亦都推出3名AI虛擬新聞主播。
根據中央社報道,3名主播,分別為爪哇人、華人和東印尼人,代表印尼的不同族群,後來又增加了多位男性AI主播,在印尼的社群媒體上引發討論。
有印尼學者對電視台使用AI主播感到擔憂。報道指,巴查查蘭大學(Padjadjaran University)新聞系講師丹迪(Dandi Supriadi)表示,新聞工作者必須在道德與倫理上負很大責任,這是AI人工智慧技術無法具備的。
他說:「新聞業的道德不能以語言形式或機械邏輯來呈現。規範、倫理和道德不僅是『對與錯』的問題,因此雖然AI已大範圍在新聞業中使用,但要使用到多大程度仍需評估。」
丹迪補充稱,AI人工智慧的構建方式是由工程人員注入程式,雖然能發展出接近人類的思維,但它沒有知覺也沒有良知。
他說:「AI主播無法證明能符合大眾的道德及規範,因為道德和規範是由人類的良心所建立,和數學不同。因此,如果我們讓AI不受人類控制地做任何事情,將會造成社會混亂。」
山東農民用黃河水要收費 乾旱仍不放水
講起有關道德又新奇的事,要說一件發生在內地的事了。
最近,一則「五千年來第一次農民用黃河水要收費」的影片爆紅網絡,引發網友熱議。據山東村民披露,山東濟南商河縣一條黃河支流,是由村民十幾年前集體開挖的,但最近被爆料,村民從黃河支流取水澆地,一人一年要交100多元,並且跟養老保險掛勾。
有網友披露,每個縣用黃河水,都要交錢,如今旱的無法播種,黃河也不放水。
家住黃河邊的山東村民表示,政府調控黃河用水量,部份村莊個人要交澆地費,山東從去年冬天以來乾旱很嚴重,當地農民都靠自救。
山東村民齊先生:「黃河這個水不就是天然的嘛,那些居住的村莊不也是自然村莊嗎?人家祖祖輩輩就住在那個地方,不就是那麼用水的嗎?收人家的費是沒有道理的。中國現在這個乾旱,農民太難了,買一些管道,過了晚上10時,沒有巡邏的了,偷著澆地。」
山東荷澤、聊城、濱州等地農村也有人反映,市民用不到黃河水,但政府還在收水費。山東鄆城縣黃集鄉被網友曝光,黃河放一次水讓農民澆地,每人交水費一百多元,比前幾年翻倍。
山東村民傅先生表示,中國糧食短缺,就是因為農民種地不掙錢,他本人家裏有地,已經好多年不種地了。
山東村民傅先生:「黃河水澆地這塊都收費啊,交上錢以後才放水的,每年修河挖溝,水渠排水,他這一塊也交錢啊,地方的經濟條件不一樣,收費也不一樣,有的不是個人交,縣和鄉不一樣,鄉鎮經濟條件好一些,可能鎮政府出部份資金。」
黃河水收費引發網友議論,有網友認為「這是地方政府財源枯竭的徵兆」。此外,有網友反映,花45元買學生票來看黃河,不想再來了。去年也有人反映去黃河灘玩,開始收費了,一人30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