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COVID清零以及地緣政治原因,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西方銀行在華業務利潤大幅下滑。總共只有7家西方銀行在中國大陸設有投行業務,其中4家在2022年虧損。

根據銀行公告,2022年,高盛(Goldman Sachs)、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和滙豐(HSBC)的在華業務出現虧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在華業務利潤出現下滑。

只有摩根大通(JPMorgan)和瑞銀(UBS)實現利潤增長,滙豐的大陸投行業務虧損較前幾年收窄。

多年來,西方銀行一直需要在華業務上投入資金維持,因受中共政策限制,這些銀行的規模較小且經常帳面虧損。

但它們押注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終能夠為它們帶來回報,比如參與幫助中國企業紐約上市等業務。不過,隨著中美關係的惡化,這些銀行的財務數據表明,很難打贏這個賭。

西方銀行已經感受到,要同時應對美、中兩國的監管已變得十分困難。

《金融時報》引述香港的一位資深金融家的話說:「這些銀行在中國全速成長的時候設立了這些(大陸業務),當時沒有地緣政治雜音。不可否認,現在跟當時相比,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些銀行在2022年財報中列出的虧損和回報低迷的原因包括:中美關係緊張、COVID防疫限制措施、中國房地產危機、在岸股票交易減少、重組成本以及激烈競爭。

目前,西方銀行正在評估其在華業務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美國制裁和中共更嚴格審查的打擊。

一家西方投行駐香港的高管告訴《金融時報》:「人工智能是下一個(投資)風口,要是在5年前,我們會花大量時間布局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

他補充說:「但是現在我們不會這樣做。(因為)這些企業最終可能會被列入美國的實體名單。」

此外,這些銀行還必須應付中共監管機構的指引,包括要求它們限制高管薪酬、推遲發獎金,以配合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共同富裕」運動目標。

在中共當局的監管下,已經越來越少的中國企業希望到紐約上市。與此同時,雖然西方銀行仍主導著香港IPO業務,但中資銀行競爭對手正開始挑戰它們的主導地位。

一家全球銀行負責大陸業務的高管表示,中資銀行正日益努力地「擠進來」,它們告訴客戶在香港IPO時,除了聘請一家國際銀行,也應該聘請一家大陸銀行。

儘管存在阻力,但西方銀行不太可能放棄它們在中國大陸的業務。一位資深銀行家表示,「獲得牌照和僱人都花了很多錢。我認為它們根本不會退出這個市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