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理李強日前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會議並通過有關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管的文件。專家表示,中共搞「統一大市場」本身有體制障礙和決策機制弊端,而加強醫保基金監管也暴露出醫療腐敗和資金困境。

分析還認為,這兩個議題都涉及中央向地方收權和打擊地方保護主義,未來央地博弈會加劇。

專家:中共推「統一大市場」謀破局 自身有兩大問題

近年中共重啟供銷社、搞社區大食堂,已被外界認為是中共要重回計劃經濟的老路。2022年4月10日,中共國務院拋出《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到「立足內需」和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也被質疑是一種計劃經濟模式,意在做好內需機制,應對西方的經濟脫鉤。

5月19日李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下稱國常會),要求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但有提到「更好利用全球先進資源要素」。

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Davy Jun Huang)5月22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搞統一大市場,主要是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問題,強調全國一盤棋,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經濟集權。但這並不完全是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經濟,而是中共因應國際環境變化而搞的一種「半市場、半計劃」模式。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黃大衛授權)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黃大衛授權)

因為中共對市場的操縱,美國、歐盟不願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西方一直批評中國產業只是複製或竊取在華建廠的西方公司的知識產權,再在利用他們受保護的國內市場擴大規模,在國內外和西方公司競爭,但中國公司會得到北京的補貼。在三年疫情和俄烏戰爭爆發後,近期西方與中國「脫鉤」一直是熱話題。

黃大衛表示,中共有段時間想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現在由於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中歐、中美關係變化,中共的意圖就是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找平衡點。同時再將過去依賴歐美經濟的部份轉去東南亞國家和「一帶一路」、俄羅斯和中亞國家。

本次中共國常會,就建設統一大市場,提出要「針對重點領域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

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5月21日對大紀元表示,李強這個會議就是衝著地方保護主義來的。比如,3月份湖北政府和車企補貼購車放出政策:「直降9萬,買到就是賺到」「僅限湖北,補貼最高4.8萬」,這就是地方保護主義。

李恆青表示,中共要推統一大市場,既有體制性障礙,又有領導人固有的治國弊端。

他說,現在中央當局想使國內的31個省市自治區之間統一市場,不搞條塊分割,但有一個體制性的障礙,就是嚴格的戶籍制度。

「中共實際上一直想這樣做(打破地區侷限),一直沒有完全解決,比如農民工本來按照市場來流動就可以,但是中共的戶籍制度限制這一點,農民工的孩子在城市沒有辦法上學。上學本身也已經是市場化的,但因為沒有戶口,就算你在北京一直讀到高中畢業,最後你考學的時候因為沒有戶口,你還得回到原籍去。」

李恆青還說,中共的目的是不依賴國際市場,在國內就能夠形成大市場,開發更大的消費潛能。但是現在領導人的治國理政辦法是典型的「翻大餅」,朝令夕改,這本身對經濟有害。

「現在習近平的治國就是翻大餅,今天是這面,然後又翻過來,包括防疫政策和市場經營都是這樣。對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政策也是翻大餅,今天整頓你,明天又翻過來了,因為怕你跑了。這樣國民經濟不會有長遠的發展,因為沒有真正長期穩定的政策。」

當局提加強醫保基金監管 專家:暴露腐敗和資金困境

中共國常會審議通過一個有關加強醫療保障基金(下稱醫保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的文件。會議說,要加強醫保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保障基金安全運行、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等等。

黃大衛表示,當局提出要加強醫保基金的監管,其一是因為這方面腐敗嚴重。

「中國醫藥貪腐和利益輸送非常嚴重,包括藥物誰能上誰不能上、醫療設備誰能夠賣誰不能賣,這些都存在權力尋租。在醫院建設方面以及幹部病房、領導幹部的報銷,水也是很深的。」

另外就是說明醫保基金實際上陷入困境,黃大衛說,「過去醫保基金就很緊張,現在在整個經濟困境下就會更加緊張。所以在更加有限的資金範圍內,當局要加強監管。」

李恆青說,中共通過這個醫保基金文件,核心是進行所謂的有效監管,實際上就是由中央來監管,說中央可以保障基金的安全運行。

李恆青解釋說,中共現在以市、省這一級收繳基金和管理基金,一直以來多數省份基金支出比收入多得多,但有一些地方醫保基金收入比支出高。加上在過去三年的疫情防控期間,由於財政不足,許多地方又動用了醫保基金。當局後來搞全國「統籌」,拿有餘額的那些省份的錢去填補那些沒有餘額的、虧空的省份。

美國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李恆青授權)
美國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李恆青授權)

2023年初,中共在全國多地試行推動所謂「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改革」,就是全國「統籌」的一部份。但因職工醫保個人帳戶劃入減少,先後在廣州、武漢、大連等地引發退休人士的抗議活動。

據中共官方數據,2021、2022年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基金均有結餘,其中2021年居民醫保基金當期結存428.10億元,2022年當期結存787.13億元。但大陸《醫藥經濟報》2021年12月27日曾以「罕見!醫保基金收不抵支」為題報道說,據國家醫保局數據,2021年1月至10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基金收入7211.27億元,支出7217.57億元,支出大於收入,結餘為負數(-6.3億元)。

該報道還提到一個「更為嚴重的城鄉居民醫保情況」:當期結餘不足以支付一個月的基金的省份有12個,最低的天津只能支付0.1個月,也就是3天時間。

分析:中央收權和試圖打破地方保護將引發激烈衝突

李強5月19日召開的國常會提及統一大市場和醫保基金監管,都牽涉到中央向地方收權問題。

李恆青對大紀元分析說,這兩個項目都涉及現在中央要收權,習近平和李強以為收上去會管得更好,便於中央的統一化管理,但是中央能否管得好要打很大的問號,而且這樣會壓制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比如有關醫保基金的監管,本來收入和支出的都是以地方的企業和個人為基礎的,現在收到中央,要有結餘的省份把錢給那些虧空的省份」,他說,「這本身是不合理的,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2023年5月22日,官媒《中國新聞周刊》報道,中共財政部長劉昆表示,今年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增強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並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

據報,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數約為9.7萬億元,當年地方公共預算支出超過22萬億元,轉移支付佔比超四成。

中共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同比下降2.1%,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上年增長6.4%。分省份來看,共有21個省份財政收入同比下降,僅有5個省份實現增長,多為山西、內蒙古、陝西等資源型省份。

官媒報道認為,在地方政府收支矛盾加劇的背景下,地方財政自給率下降,越發依賴中央轉移支付填補收入與支出的缺口,這是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創下紀錄背後的現實矛盾。

李恆青說,中央轉移支付顯然已遇到地方極大的挑戰,否則本來習近平大權在握,一聲令下就可以調配資金了,現在卻要李強開會反覆強調。

他認為,以後會出現更多的地方消極怠政的事,會越管越亂。「既然中央去管了,那我地方就不負責任了。今後亂象會很多。」

至於統一大市場,李克強在任時就開始在推,但也沒有推動,現在李強接著推。李恆青說,就是因為各地有壁壘,都要保護自己。「地方諸侯會有更多的招來耍弄習近平,未來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會加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