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長而言,要讓孩子每天準時完成好分內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部分時間,家長在經過一天辛勤工作,滿身疲憊地回家後還要照顧孩子,事無大小地費心提點或催促,一心只願趕快完事。如是遇著孩子聽話,一叫即做,那就一切好辦,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多數孩子不是拖拖拉拉、三催四請仍舊了無反應,就是說一句動一下,頑劣的更會用諸多藉口,敷衍頂撞。

若是遇上孩子頑劣,疲倦的家長難免容易動怒,責備孩子,孩子與父母的心情會因此變差,雙方關係頓時也變得緊張敵對,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火藥味。父母越躁動,孩子便越害怕和抗拒,做不好應做的事情,甚至懷著滿腔冤屈,與父母糾纏不清。事情瞬間陷入惡性循環之中,父母和孩子都偏離了本來事情的重點,兩相被情緒的漩渦淹沒,變得焦慮不安,躁動甚至憤怒!

換位思考 懂得體諒孩子

對家長來說,他們只是單純地想叮囑孩子去履行每日的該做事項,卻因孩子的愛理不理,對其失去了耐性,變得躁動,而在躁動的情緒之下,家長並沒有平和的心情和餘暇去思考有效的處理方法。若雙方情緒長此以往都處於這種狀態下,定會嚴重影響甚至破壞親子關係,因此父母宜冷靜檢討一下,怎樣去解決這種棘手情況。

家長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時,首先要清楚這件事情是否合時?合理?是否符合孩子的能力?還有孩子當下的情況是否適合去做?譬如做作業,通常父母都比較緊張孩子的學業,放學回家後總想孩子快速妥當地完成功課,複習好在學校一天所學。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他們在學校上了一整天的課,自是覺得勞累困倦,歸家後自然希望可以放鬆一下,看看電視、玩玩遊戲!但自己正玩得興高彩烈之際,家長一聲令下,要自己立刻停止手上遊戲去做作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筆者相信沒有多少孩子可以辦到,即使口頭應允,但孩子還是會繼續自己的遊戲,把父母之言當作耳邊風。父母見此,自然失去耐性而變得囉唆,甚至責備孩子,雙方情緒由此升溫,規勸反釀成了意氣糾纏,偏離了父母原意,孩子也自此心生不快變得抗拒,事情更是膠著無法解決。

特別是當孩子玩得興起時,家長若要求他們立刻停下來更是萬分困難,他們或會因不開心而鬧情緒,最好的方法是給他們溫馨提示,並給予5至10分鐘寬限作為緩衝,而不是嚴厲地責罵或強行阻止,這樣容易令孩子產生對抗性情緒,深深不忿,因而影響之後的規勸工作。

窮則變 變事半功倍 親子和睦

好的方法應是靈活有趣,讓孩子願意自發性地去執行。孩子生性好動,若每天的流程多是死板重複,孩子難免覺得枯燥乏味,失去興趣。家長不妨多動些腦筋,嘗試將一些重複的日常巧妙地略加變化,盡量令其變得生動活潑。這亦切合了筆者時常提及的活動式教學方針,父母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做作業或執行日程。至於什麼時候做,不同科目的前後次序,在哪些地方做,如何做這些都可以靈活變化。

另外,家長也可事先與孩子協商,在可能的範圍內提供多些選擇,例如:孩子慣常在書桌上做作業,偶爾轉換地方也可有不同的感覺;再譬如讓孩子扮老師,拿着書本向扮學生的父母授課,親子間還可有互動:由父母扮演的學生在課堂中發問,再由「老師」來解答,如此一來可加強孩子對知識內容的記憶,二來作法生動活潑,趣味無窮;三來孩子也可藉此獲得成就感,可謂一舉數得。

只要善用一些細微的技巧,將一些日常事情略微變通,靈活運用,很多看似平凡無奇的事情霎時便能引起孩子的興趣。父母管教孩子也就不用像「拉牛上樹」般地費神費力,親子關係自然也就變得更加融洽和睦。

歡迎讀者電郵florasen2021@gmail.com或聯繫www.facebook.com/Parents4SEN,大家一起研究及揣摩教兒之道。下期「教子有方」將於6月2日(五)刊登。◇

作者簡介

Flora現為育兒及烹飪專家。她畢業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具多元化才能。Flora將其獨具一格的育兒技巧寫成《擁抱缺陷》一書,面世後,旋即獲各大傳媒訪問和香港教育大學邀請主持、分享講座。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