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絕大部份人都害怕孤獨、寂寞。而香港大律師查錫我認為,只要你有豐富的精神世界,無需懼怕孤獨,更不必依靠追求物質的滿足來獲取幸福的人生。

自己才是幸福的唯一來源

查錫我在第59集【錫我的心靈空間】節目中表示,我們如果對人性和所生存的外部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追尋快樂就變得比較容易。更重要的是,追尋快樂不是向外面去追尋,而應該向自己的內心去追尋。

查錫我說,我們通過追求物質的滿足,能否帶來快樂?肯定可以,但這不是一個正確的途徑。「當你獲得物質的滿足那一刻,你很開心。但快樂很快就過去。而且你的慾望會更強烈。你更想得到更多的東西。無窮的慾望是無法完全填滿的,因此你注定不會快樂。因為你得到多少也不會滿足,不滿足就不會快樂。」因此,無論是佛教還是基督教,都教人不要把寶貴的生命全部放在物質的追求上。

查錫我建議,我們可以嘗試從另一個途徑去追求持久的快樂,從我們的內心去找。簡單說,你的內心是怎樣的比外表更重要。當然,要清楚看到自己有什麼優點和缺點、要真正瞭解自己非常不容易。「我們有一種機制,可以自己騙自己,永遠覺得自己接近完美。」但是,這不妨礙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下功夫。我們要經常回歸到自己的本心,看看我們是什麼人?經常問自己,我們來這個世界是否具有某種意義?我們應該怎樣生活呢?「就像神秀所講,我們要天天勤拂拭,令到心靈無處惹塵埃。或者像明朝的王陽明所講,要致良知。」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就算我們在物質上一貧如洗,都可以變成追求快樂的優勢。我們自己才是獲得幸福的唯一的、真實的和持久的來源。

在寂寞中追尋幸福

絕大部份人把孤獨和寂寞與孤苦伶仃的悲劇人生畫上了等號,人人避而遠之。不過,查錫我在節目中,向觀眾推薦德國哲學家叔本華。

據維基百科介紹,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是唯意志論主義的開創者,其思想對近代的學術界、文化界影響極為深遠。

查錫我說:叔本華終身未婚,沒有家人,沒有後代,沒有朋友,晚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條狗。在外界看來,叔本華的一生是孤獨和寂寞的。但是,叔本華卻覺得自己的心靈很富足,生活很幸福。在某個角度來講他很會享受孤獨。他在孤獨裏面找到了幸福。當你一個人在想事情的時候,你可以天馬行空並樂在其中。你的思想活動與他人無關,也沒有人可以阻止你。當然,前提是你必須擁有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

查錫我表示,有些人是很會享受孤獨的,他在孤獨當中感受到平靜和愉悅。所以不管你個人有多麼喜歡社交和熱鬧,都不應該批評那些享受孤獨的人。比如叔本華,他每天有固定的生活軌道,在固定的餐廳吃飯,遛狗,看書,思考,寫作,樂在其中,他覺得自己的一生快樂和幸福。

叔本華出版了很多書籍,查錫我特別向大家推薦的是叔本華晚年的作品:《從悲劇中開出幸福花朵的人生智慧》。

查錫我說,淑本華在書中指出我們追求幸福的人生需要克服兩個大敵人,痛苦和無聊。生活就像一個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任何一樣你都躲不開。另外,叔本華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孤獨,一是庸俗。沒有追求精神滿足的人,就是庸俗。

查錫我表示,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我們,因為別人的吹捧或低貶,跟我們的幸福無關。也許你的成功引來了許多吹捧,你不要飄飄然。有的人就因為別人的吹捧,將一生的精力放在滿足他人的期望;也不要介意別人對你的貶低。有的人因為抵受不住別人的低貶,用盡一生的力量,去證明自己不是那麼差。人為什麼有時會有一種焦慮感?就是因為我們太過在意別人如何看待我們,是因為我們的自尊心太過脆弱。

查錫我認為,叔本華有一句話說的有道理:多數人都是過度重視別人的想法,於是陷入虛榮之中,這是愚蠢至極。

叔本華說,在什麼情況下他人的看法才變得很重要?就是當你跟別人一起做事的時候,或者與他人一起生活的時候,你才要去留意別人的看法。大家互相瞭解,互相尊重,才會相處的愉快。所以叔本華建議大家要經常自我反省。對自我、對他人、對這個世界要做更加深入的瞭解。

叔本華提出,我們要在三大疑問上努力尋找答案:我是一個什麼人呢?我的人生追求是什麼呢?什麼才是幸福和快樂?進而探索人生的意義和幸福人生的真諦。

查錫我表示,大家不要把他的分享當作真理,他所講的只是個人的領悟,不一定正確。他鼓勵大家多看書,並且對自己好一點,每天留出一點時間,讓自己能夠安靜的看書,聽音樂,思考和反省,聽聽內心的呼喚,把苦短且無常的人生變成一個快樂之旅。@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