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親共惹禍 法媒諷其諂媚中共 法官方忙於收拾爛攤子

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之後,聲稱歐洲不應該在美中對抗中選邊站,要「戰略自主論」,避免捲入「不屬於歐洲」的台海危機等親共言論,引發歐美社會不安,譴責之聲還在繼續發酵。法國官員11日出面收拾爛攤子,試圖平復相關言論引發的憤怒。

法國知名雜誌「觀點周刊」最新一期,對馬克龍訪華的言行給予了辛辣的諷刺,周刊開篇寫道:「中國(中共)是一個建立在謊言和偽裝上的國家。」「反觀馬克龍此次中國之行,他去了這個充滿謊言和偽裝的國家,表現出來的配合和逢迎,以及他與普京之間的相互欣賞,似乎他對獨裁國家情有獨鍾。」

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的外交政策顧問Marcin Przydacz明確表示,華沙不贊成任何脫離華盛頓的做法。

德國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資深議員Norbert Roettgen在一條推文中說,馬克龍已經設法把他的中國之行變成了一場有利於習近平的「公關政變」(PR coup)和一場歐洲的「外交政策災難」。

外交政策專家、德國議員Nils Schmid說,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和馬克龍長期以來都贊成「歐洲主權」的理念。他警告說:「中國(中共)正在打分裂歐洲的牌。我們必須防止這一點。」

馬克龍親共言論引發的「大麻煩」不斷發酵,促使法國官員和外交官出面收拾「爛攤子」,強調馬克龍並沒有暗示歐洲應該在地緣政治上與華盛頓和北京保持等距離,只是說歐洲的利益有時會與美國的利益不同。

法國原計劃於11日為外國外交官舉行關於馬克龍訪華的簡報被取消,官員稱努力確保信息一致,並降低與美國的任何不良影響。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馬克龍盟友對路透社表示,「總統的溝通存在問題。這是一場災難。」

一位法國高級外交官說,現在的想法是讓美國放心,告訴他們馬克龍講話的內容並不新鮮,「在台灣問題上我們的立場和以前一樣」。

這名外交官表示,馬克龍言論帶來的麻煩最終不會來自美國,而是更為複雜的歐洲內部,特別是波羅的海國家、北歐國家和東歐國家。

對馬克龍的言論,美國官方沒有直接評論。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John Kirby)10日表示,美國對美法兩國之間的強大聯盟和牢固的友誼感到安心及自信,兩國一直在非洲大陸以及世界其它地方進行合作。

此外,台灣方面也沒有官方回應,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法國國會議員計劃組團訪問台灣。一名將同行的法國官員說,代表團將於4月16日前往台灣。

曾勸習近平退位 許志永被重判14年 美國發聲明譴責

法國總統馬克龍帶著鉅額商業合約,由中國返回巴黎之後不久,10日,中國著名維權人士許志永和丁家喜被秘密庭審後,以觸犯「顛覆國家政權罪」而分別判刑14年和12年。其中,許志永被重判14年,也是2015年「709」大肆抓捕維權律師以來最重的判刑。判刑前,許志永的法庭陳述通過友人曝光,他說「這一代人的責任就是根除專制」。此前,他曾勸習近平退位。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巴特爾(Vedant Patel)當天發表聲明,譴責中共政權不公正拘留和判決人權捍衛者許志永與丁家喜,並指出「判決暴露出中國(中共)從社會所有層面恐嚇公民的手段,使公民噤聲」。

美國敦促中共立即無條件釋放許志永、丁家喜,並停止騷擾他們的家人。

現年56歲的丁家喜是商業律師,曾獲得2021年中國人權律師獎;現年50歲的許志永是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憲政學者、公盟重要創辦人。2019年兩人發起新公民運動,參與「廈門聚會」討論時政,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

在開庭前一天,旅居美國的丁家喜妻子羅勝春在Twitter上指出,4月10日是開庭宣判,而不是開庭審理。他們對丁、許案根本不敢開庭審理、不敢傳證人到庭、秘密庭審九個多月不敢宣判,現在只是通知律師去拿宣判的通知書,都不敢提「宣判」二字。

4月11日,羅勝春又發推說,輾轉得知律師們全被中共當局嚴厲警告,除了告訴家屬刑期,不許給家屬判決書。

在兩人判刑前,羅勝春發布了許志永、丁家喜事先通過口述留下的法庭陳述。

許志永的陳述書長達八頁,題為「美好中國」,他說:「我想有一個夢想,美好中國,美麗且自由、公正、幸福。那是民主中國。天下仍是天下人之天下,非一族一黨之江山,真正人民的國家,政權出自選票,而非槍桿子。」

他說,「人類文明有普世的標準,那是寫在世界人權宣言,也寫在中國法裏的自由權利,不能永遠是一張白條。」相信「三千年之大變局將在我們這一代完成」

夏寶龍訪港 大律師公會訪北京 23條立法恐加速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將於13日至18日展開一連6日訪港行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稱,香港「快要」處理基本法「23條」立法,夏寶龍訪港有利於氛圍。與此同時,12日,香港大律師公會代表團訪問北京時,也談及23條立法事宜。分析認為,當局現階段先「創造」積極氣氛,為立法提供有利條件。

早前,多間親共港媒引述消息稱,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今次訪港行程中,會特別出席港府15日舉辦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禮。消息引起外界關注北京的對港政策。

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近日向「香港電台」表示,夏寶龍到港反映「香港已恢復常態,各方面亦已較為穩定」,夏寶龍此行有助於制訂對港政策,「特別是香港好快要處理基本法23條立法問題」,「亦有利於為日後立法工作營造更有利政治及民意氛圍」。

劉兆佳的言論再次引起社會關注,23條立法會否如期在今、明年內完成似乎是個關注點。今年2月中,劉兆佳曾向明報談及23條立法的時間點,他認為「明年、後年(立法)都未遲」,「以免西方借詞打壓香港」。

與此同時,香港大律師公會代表團11日,前往北京會晤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5年前,大律師公會曾組團訪問北京,雙方關係出現突破。但是在「反送中」爆發後,彼此關係陷入谷底。外界有人形容大律師公會代表團這次北京之行是「破冰之旅」。

雙方會晤之後,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向港媒表示,代表團與沈春耀就基本法23條立法和香港國安法的實踐交換了意見。

杜淦堃說,相信23條的立法很快就會發生,代表團向沈春耀表示,希望基本法23條的立法可在「維護國家安全」與「保障人權」之間取得平衡。

此前,向來被視為北京「放話」的親共陣營「權威人士」的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兩個月前屢次於明報撰文稱,「本年度不宜展開23條立法」,「連相關公眾諮詢亦不宜展開」,提及要提防台灣綠營「抽水」在明年初總統選舉大勝。

對於中共近日針對23條立法放出的各種信號,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北京針對23條立法的大方向「肯定不變」,搞好經濟亦只是「維穩」手段之一,北京和港府始終以「政治」和「安全」為優先。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基本法「23條」對北京來說,是肯定不變的目標,而亦是他們的一個心魔,因為陰影越不解決,長期令他們會越把持不定。尤其是他們眼中外國勢力仍在香港虎視眈眈。只是手段則視乎眼前形勢改變,必定會行一套說一套。

劉銳紹又指,相信夏寶龍訪港,會以國家安全名義來不斷加強「23條」立法的依據或需要。

劉銳紹說:至於他(夏寶龍)會否直接提出儘快為「23條」立法,相信當局先製造氣氛,在民間創造大家認同23條立法的重要性,攻破心理關口,下一步考慮何時23條立法。

習近平視察南部戰區 美菲聯合軍演威懾 日本指中共是最大威脅

在美國和菲律賓舉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聯合軍演之際,習近平前往廣東湛江,考察南部戰區。

中共黨媒新華社4月11日報道,習近平10日在廣東省考察,他首先到湛江市,先後考察了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等。

新華社並未披露習近平詳細的行程,也未在第一時間報道習到軍隊視察的消息。但明報引述消息指,習近平在湛江視察時,檢閱了司令部設在湛江的南海艦隊。

直到4月12日,新華社才報道了習近平前一天到軍隊視察的消息。報道稱,11日上午10時許,習近平到南部戰區海軍機關,同軍方人員合影,聽取匯報。

習近平要求軍隊,要深化練兵備戰,加快轉型建設,靈活開展軍事鬥爭,維護周邊大局穩定等等。

就在習近平視察南海戰區當天,4月11日,美國和菲律賓在南海與台灣海峽水域啟動了30年來規模最大的聯合軍演,為期18天,本次軍演有超過1萬7千人參加。這場年度演習被稱為「Balikatan」,是他加祿語中「肩併肩」的意思。

美國演習主管奧斯汀少將:菲律賓和美國軍隊的第38次聯合軍演,總共約有17,600人參加,表明我們對彼此以及對共同防禦條約的承諾。

演習將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巴拉望省、巴坦群島省等地區舉行,演習的重點是沿海聯合實彈操演,訓練雙方在海上的聯合打擊能力。美軍的愛國者導彈,以及在俄烏戰爭中大放異彩的海馬斯火箭系統、反坦克「標槍」導彈將在演習中亮相。

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森蒂諾將軍:我們不僅在共同防禦、人道援助和應對災難方面,擴大提升了我們軍隊的互操作性,還明確地為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做出重要貢獻。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上任後,不斷加強與美國的安全合作。今年2月初,菲律賓決定額外增加四個軍事基地給美軍使用。其中3座位於呂宋島北部,位置上靠近台灣,另一座則在巴拉望省的南端,與南海相鄰,為華盛頓提供了加強應對中共的新陣地。

另一方面,圍堵中共的進程也在多方面穩步推進,4月11日,日本公布了2023年度《外交藍皮書》,再次強調:中共威脅是日本面臨的嚴重戰略挑戰。

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希望通過外交藍皮書,向國內和國際社會,清晰展現日本在維護國際秩序方面的領導力。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抹黑指責中國的陳詞濫調,渲染所謂的中國威脅。

同一天,中共外交部對日本發表新版外交藍皮書再次惱怒,原因是新版藍皮書中,再次將中共的地區威脅列為「最大戰略挑戰」。

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最近,中共和俄羅斯的軍隊在日本周邊進行聯合行動,而且越來越頻繁。從日本的安全角度來看,政府意識到有必要密切關注,並嚴重關切。

為應對中共以及俄羅斯聯手帶來的軍事壓力,日本顯著增加了針對軍事領域的投資,包括AI先進武器的研發,以及在太空、網絡等領域的投資。@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