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曹操創作《短歌行》,一首樂府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人生苦短,不在愁中,即在病中。更甚的是,在愁中,也在病中,有如烏鵲,繞樹飛了好多圈,還找不到可棲身之處。

一位76歲老媽,由女兒帶來,臉色暗沉,眼神淡漠,步伐無勁。一切由女兒代敘病情,老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失眠,都服西藥中。眼睛乾澀、模糊、又畏光。膝蓋無力,食慾差,腹常脹……說了一大串,都不是重點。那老媽來看甚麼病?

重點是老媽會頭暈,來看頭暈就好,女兒特別加重語氣強調「暈」。不是很暈,動不動就暈,吃完飯暈,喝完水也暈,越到下午越暈,已暈了兩年多,已看過220位醫生,所有中西名醫都看過了,都治不好。

哇!真驚人!求診超過200位醫生,算一下,一年約52~53周,2年就算106周,一周看一位醫生,也只有106位。220位醫生,是怎麼看的?扣除周六周日,國定假日,大約兩天左右,就看一位醫生,如秋風掃醫葉,落滿地!

老媽是不是想要女兒多陪陪她?還是老媽害怕死亡?女兒好辛苦啊!

這麼多醫生是怎麼定病名的?有的說是巴金森氏症,有的說是自律神經失調……不論怎麼說,都治療無效。老媽給醫生的時間,只有兩天定療效。沒差,馬上換人。那麼頻繁的看診,不論哪個醫生都沒辦法處理,有些病是要階段性用藥的。一般醫生開藥7天,老媽只吃2天,那她家是不是很多剩藥?

老媽頻繁出門看醫生,不厭其煩,體力很消耗,逛醫院啊!不累嗎?光是看病的態度,就已超過生理病態,是心理病態。是老年精神官能症嗎?其實,你在看病,病也在看你。

針灸處理

老媽動不動就暈,指揮中樞失調,陽氣下陷,針百會穴。吃飯後就暈,是心力不足,兼治腹脹,針內關穴。老年氣血虛,中氣下陷,易暈,針三陰交、足三里穴。越到下午越暈,因年老精虧,陰虛,下盤空虛,補腎上濟腦髓,針氣海、關元穴。

暈大多與風有關,針風池、曲池穴。致病原因,都築基好了。頭暈,針頭皮針,頂中線,約前頂透百會穴、暈聽區,耳尖直上1.5厘米,向前後各引2厘米的水平線、風池、曲池穴。

年老因虛致瘀,血管較無彈性,頸動脈可能有某種程度硬化,而影響氣血上注於腦而暈,先點刺大椎穴,針風池、血海、三陰交穴。胃中、耳中細胞內有水氣,易暈,針三陰交穴。

老媽抑鬱寡歡,抑制了交感神經興奮,針神庭、印堂、太陽穴,皆由上往下透刺,能鎮靜,也有止暈效果。四肢無力,針合谷、太衝穴。

我教老媽,心裏不舒服時,按合谷穴,深呼吸。頭暈,按曲池穴。心氣不足,十指用力撐開9秒,用力握拳9秒,連做5次。一般頭暈,處理氣、血、水的問題,調節肝、腎、三焦、腸胃系統,形、氣、神同調,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針灸完,老媽臉色紅潤,走路較輕鬆。可是,當我問老媽:「妳的頭暈,有好一點嗎?」老媽卻搖頭,說沒有。

第2天,老媽又來針灸,針完,老媽臉色明顯改善,步伐又更輕鬆了。而她卻說頭暈沒改善。所以2天時間,不滿意,走人。之後,就沒再見到老媽,應該又去找其他醫生了,我也成為老媽甩掉的醫生陣列之一,第221個醫生。老媽可以寫一本醫遊記了。

人生去日苦多,何以解憂?唯有前行。但願老媽烏鵲南飛,擇得心木而棲。

選自《九九歸真──上善若水》/博大出版http://broadpressinc.com/

九九歸真 封面。(博大出版社提供)
九九歸真 封面。(博大出版社提供)

點閱【溫嬪容醫案專欄】系列文章。#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