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月7日中共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6.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降0.8%。其中,出口3.5萬億元,增長0.9%;進口2.68萬億元,下降2.9%。按美元計價,今年前2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8,957.2億美元,下降8.3%。其中,出口5,063億美元,下降6.8%;進口3,894.2億美元,下降10.2%。
其實,被譽為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進出口自去年10月以來一直呈大幅跳水狀態,去年12月出口數據下跌9.9%。
中國外貿下滑的趨勢早有明顯跡象,2022年2月11日,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處於3,587.91點的歷史高位,但此後持續不景氣,到2022年12月30日,只有1,271.31點,2023年開局仍在一路下滑。
另據財新網報道,2月份全國貨櫃空置量達到了500萬標準箱,是疫情前同期的兩倍,預計很多造箱廠將陸續關閉。承擔大陸轉口貿易的香港1月出口跌幅同比達36.7%,較去年12月的糟糕表現繼續擴大,為1953年9月以來最大下降幅度。
一、外貿景氣對中共經濟的重要性
外貿特別是出口對於中共的經濟有多大影響?首先在經濟增長方面,據計算,自2001年中共加入WTO以來,至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外貿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常年高於15%,其中2005年超40%;2009年金融危機後,外貿整體貢獻率仍保持在10%以上水平,2020年外貿的貢獻率達39.18%,接近恢復到2008年之前的最高水平,同時拉動實際GDP增長0.9%。2021年外貿貢獻率為13.44%,拉動率為1.18%。2022年,貨物與服務進出口總量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了20.9%,拉動GDP增長1.7個百分點。
其次,外貿產業鏈在帶動中國就業方面的貢獻不可小覷。對外貿易為中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截止2018年數據顯示,中國外貿直接和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高達1.8億,每4個就業人口中就有1個從事與外貿相關的工作。從全球價值鏈角度測算結果看,中國每百萬美元貨物出口對中國就業的拉動為59人次,其中,每百萬一般貿易出口能帶來82.7人次的就業,每百萬加工貿易出口能帶來26.5人次的就業。2022年上半年,外貿市場主體中民營企業達到42.5萬家,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量佔比全國外貿總值49.6%。
再者,中共對出口企業或其它單位出口貨物(包括對外援助、對外承包、境外投資等視同出口貨物行為)、對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實行免徵和退還增值稅政策。但進口企業對全國稅收還是有一定貢獻的,2021年全年中共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7,316億元,同比增長19.1%。關稅2,806億元,同比增長9.4%;2022年全年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9,995億元,比上年增長15.4%。關稅2,860億元,比上年增長1.9%。此外,中共年年的貿易順差對穩定外匯儲備和國際收支平衡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對外貿易是中共經濟雙循環中的國際大循環,已經形成相當程度的外貿依賴度,沒有這個經濟循環圈,在房產投資復甦不力和消費疲弱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將更加慘澹。李克強將2023年的全國經濟增長設定在了5%,連續近半年的外貿不舉,跨年度順延到2023年第一季度,無疑對這一經濟目標是當頭一棒,中國經濟增長第一季度很難達到5%。
二、影響外貿斷崖式下跌的幾大因素
中共稱內需短缺是長期性的,但外需短缺是短期的,意思是說,外貿不景氣也就是幾個月的事,對經濟的影響不會太大。從投資、消費、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拉動上來說,外貿顯然不及前兩駕馬車,但中共說外需不足是短期性的,可能也是過於樂觀了,下面從導致中共外貿大跳水的幾個因素來分析一下。
1. 全球經濟衰退、需求疲弱致使中共外貿前景不妙
近日,中共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干表示,中國外貿領域的主要矛盾,從2022年的供應鏈受阻、履約能力不足,已經轉變為當前的外需走弱、訂單下降。這句話中,李興乾將2023年中共外貿的預期困境研判為外需不足,進而導致訂單不足,對2022年中共動態清零造成的供應鏈斷裂內因而造成的中共企業違約現象一帶而過。
的確,全球經濟進入下行通道是不爭的事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31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顯示,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為2.9%,預計2024年將升至3.1%。中共外貿主要針對美國、歐盟、日韓、東盟、一帶一路等經濟體,其中的發達體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能源價格上漲、通脹、貨幣緊縮、利率上升、金融風險增高等情況,特別是美聯儲加息引發全球發達體貨幣緊縮,帶來經濟下行,一般情況下,消費的主體是中低收入階層,投資的主體是高收入階層,2022年全球通脹和歐美貨幣緊縮會導致中共人民幣匯率下降,資本大幅流出,2023年全球經濟滯漲不景氣將會帶來外部需求走弱、購買力不足,這對中共的外貿極為不利。
全球經濟進入下行通道,特別是2020年以來,三大因素直接導致世界經濟進入高位震盪期和低速增長期,首當其衝的就是這個病毒的全球擴散,2020年歐美經濟蕭條,武漢肺炎病毒功不可沒。其二,2022年持續至今的俄烏戰爭,導致地緣政治危機、歐美能源危機、大宗商品漲價、軍備消耗,給全球經濟蒙上陰影。第三,中共的動態清零政策和左轉傾向,致使全球資本火速撤離大陸,產業鏈外移,世界經濟與中共漸行脫鉤,供應鏈重組,過程中的短期震盪會衝擊全球經濟穩定性。
反觀上述三大因素,哪一項與中共無關呢?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擴散,中共是罪魁禍首,俄烏戰爭,中共一直拉偏架,明著勸架,暗裏與俄羅斯互通款曲,動態清零政策就是一部經濟破碎機,三大因素拖累全球經濟增長,中共不可能獨善其身,也要買單,代價不菲。
2. 產業鏈外移,亞洲替代供應鏈正在形成
中共的產業鏈外移是中共自食其果的一個典型案例。產業鏈移動本身是正常的經濟活動,是生產要素依據市場規律進行重構與重塑的經濟活動,但中共國的產業鏈外移卻有著濃重的政治誘因色彩。動態清零、對民企的打壓、瞬息萬變的政府政策、外資也要聽黨話等因素讓外資與外企穩不下來做生意,也不敢穩下來做買賣。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高科技電子產品的製造國,產業鏈完整、技能工人多、產能強大,但高科技外企近年來不斷看到的是在中國的投資風險遠超過中國的比較優勢。南韓三星、美國蘋果等不斷外移其產業鏈,2022年鄭州富士康工人大逃亡事件讓蘋果代工廠準備紮根印度和越南。
據自由亞洲引述英國《經濟學人》期刊報道,全球製造業者將在亞洲尋找中國以外的新生產基地,這些國家和地區包括台灣、南韓、日本、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泰國、汶萊、孟加拉、柬埔寨、菲律賓、老撾等。《經濟學人》指出,這些Altasia各國出口額加總與中國不相上下:技術勞工方面,Altasia擁有1億5, 500萬的25至54歲、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中國則是1億4,500萬。儘管完整替代中共世界工廠產業鏈特別是高科技電子產品,還需要一段路要走,但這扇門一經打開,就不會關閉。
長三角珠三角本是中共外貿企業雲集之地,但現在傳出的消息都是壞消息,去冬今春,浙江廣東官方紛紛組團帶著企業到海外搶訂單,但基本無功而返。
3. 中美關係緊張,中美科技戰,深度影響中共經濟
中共近年來不斷左轉,同時加強軍備,發展核武,叫囂武統台灣,並連年擴充軍費,今年預算竟然遞增7.2%。中共的最終目標是取代美國在國際政治秩序中主導地位與話語權,進而向世界輸出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這直接導致中美關係緊張,中共針對美國本土的滲透也是全方位的,知識產權偷盜、科技滲透、網絡攻擊與監控等,這迫使美國不得不對中共進行反擊,美國對中共晶片採取最嚴厲的封鎖制裁手段,據《南華早報》消息,中共今年前兩個月進口晶片676億顆,較去年同期下滑26.5%,為20年來晶片進口首次下降。
中共宣稱的科技創新經濟增長點,以彌補傳統製造業經濟的動力不足和房地產投資的衰退,但實際上,中共AI、智慧製造、5G、6G、電動車、太空科技等產業的關鍵零組件大多來自台灣,在制裁下,台灣高端零組件無法進入中國,導致中國對台灣進出口衰退最明顯,高達27.9%。2022年台灣對中出口前十大產業中高科技類都呈現10%到50%不等的衰退。美國的制裁影響的不只是中共外貿,將對中共經濟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高科技密集型轉化起到打擊與遏制的作用。
今年1-2月,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在今年1—2月同比下降了21.8%。一年前的同一時期,出口仍然增長了12.3%。中國從美國的進口下降了5%。對美貿易順差2,852.4億元,收窄24.9%。美國已不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而是排位於東盟和歐盟之後。
中美關係有可能回暖嗎?根本不可能了。美國兩黨已經徹底認清了中共,對中戰略上越來越清晰,中共似乎也心知肚明,習近平在兩會期間公開譴責美國,旨在轉移國內矛盾,但也說明中美關係走向對抗已不可避免,直至中共解體。
三、中共經濟不確定性因素並未消除
2023年,中共經濟仍面臨相當大的壓力與不確定性。房地產投資繼續做減法是大概率,幾乎消耗掉基建投資的增長,製造業投資如果沒有外需支撐,沒有內需反彈,勢必會造成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降低,投資、消費、進出口對經濟的拉動其實是相互關聯的。就業仍然是個讓中共棘手的問題,沒有就業率的增長就沒有消費的增長。此外,美聯儲加息仍對中國經濟有著壓制的作用,讓中共貨幣大水漫灌有所顧慮,另一方面所謂的積極財政政策最終是讓債務增長砸倒自己。
當然,對中共來說,最大的危機是信任危機,老百姓根本就不信它了,它所說所做沒人信,不但經濟難起色,中共身家性命業已十足堪憂了。#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