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困難,老百姓都沒錢。」在廣東東莞的郝先生現在基本不怎麼消費,收入不穩定,「沒有工作就是吃老本」。

近期,大陸、海外網絡熱傳中國老百姓失業、找不到工作的影片。這類事件在吸納外來打工人的廣東省尤為突出。網民「東尼多尼」說:「這,還是春天嗎?分明是寒冬。」

面試人多工資低 廣東工作難找

湖北人袁兵(網名袁奉初)目前在廣東找工作。3月8日他告訴大紀元記者,還在趕路找工作,「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廣州陳先生(化名)是袁兵的朋友。陳先生6日說,袁兵曾在深圳住了一段時間,但工資很低,到廣州後看到人才市場招聘,只招30人,但有300人來面試。

「他(袁兵)是親身體驗,看到找工作困難的情況。」陳先生說,自己所在的工廠行情不如去年,做三天歇兩天,「老闆也困難,工人也很難受。」

陳先生單位周圍有十來家工廠,有的是服裝廠,有的是塑膠廠,但工人數量明顯沒有去年多,有的還把機器搬走了。

「經濟收入下降,感覺還是很吃力。」他說,「很多廠直接就說了,86(年)以上的就不要來應聘了。」因為他的年齡接近37歲,若現在去找工作可能都找不到。

影片顯示,廣東某電子廠只招200人,但前來1500人應聘,工價15元/小時(人民幣,下同)。

影片顯示,一工廠招工者喊道:「只要90後,90後以上的,33歲以上一個不要。」

另一影片顯示,一批年輕人在東莞排隊應聘,一名中介向排隊者大喊,「9塊,9塊錢一個小時,接受不了的自己提著行李給我走(離開)。」旁邊另一人喊道,「超過9塊的,自己找老闆。」官方宣稱最低工資是每小時22元。

廣東深圳高先生6日向大紀元表示,今年廣東工作特別難找,工資有的低於每小時10元,失業的人太多了,普遍是年輕人。

高先生的一個朋友還未找到工作,一直住在高先生那裏。「他結婚了,上有老下有小,小孩子都讀高中了,壓力特別大。」高先生說。

東莞一家中介公司人員6日告知大紀元,他們在幫一家電子廠招人,工價為16、17元/小時,包吃住,水電費要平攤,還要自己交環境保險費。該人員披露,他們給出的工價就是如此,他們與工廠結算,從差價中賺取利潤。

「錢低,今年行情不好。」該人員說,「沒廠(開工招人)啊,外面有人沒廠啊。」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3日對大紀元說,現在才3月份,再過兩三個月,1100萬新畢業的大學生也會加入失業大軍,或者是加入試圖找工作的大軍,就業壓力非常嚴重。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將達到1174萬人,首次突破1100萬人次,比2022年1067萬人次多出100萬。

產業轉移 訂單少

東莞柳先生已見到當地許多店面倒閉、公司關閉。「很多都轉讓了,我身邊開店的朋友他們的店也都在喊著轉了。」柳先生說,「朋友都在想著出國,不願意在中國了。」有的朋友到了美國,還有的到了越南。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12月1日,中國餐飲相關企業註銷吊銷49.6萬家;零售相關企業註銷吊銷190萬家;兒童相關企業註銷吊銷2萬家。今年1月至2月,中國河南、四川、浙江、江蘇、廣東等多省以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下發「清理長期停業未經營企業」公告。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6日對大紀元說,找工作難,其中一個原因是中美貿易戰、中共疫情政策等導致產業鏈轉移,大批外資企業撤走轉到東南亞,上下游的配套產業相關訂單也跟著轉移。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整體配套設施、人員培訓、產業上下游整合已形成,未來中國的優勢產業也會陸續轉移過去。

《日經亞洲》近幾個月報道,蘋果公司計劃2023年首次將部份MacBook的生產轉移到越南。索尼集團(Sony)已將在日美歐銷售的相機生產,從中國轉移至泰國工廠。

日本東芝,南韓三星撤出中國,三星把工廠轉移到越南、印度等國家。近期消息,曾在中國吸引大批工人的富士康正在將工廠向越南、印度轉移。越南歐盟商會今年1月表示,在2022年最後一個季度,將部份業務從中國遷往越南的歐洲公司的比例,已從第三季度的13%上升到41%。

產業鏈轉移的同時,中國的出口訂單也在大幅度減少。黃大衛說,訂單沒有,一些工廠就跟著倒閉。電子廠、紡織廠這類中國傳統出口優勢產業尤為明顯。2023年第一季度外貿訂單估計下降40%左右。

3月7日,中共公布數據稱,今年前兩個月,與美國貿易總值下降10.6%,對美國出口4941.1億元,下降15.2%。美國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但按單一國家算,美國是中國最大的進口國。美國商務部2月7日公布2022年外貿數據顯示,美國2022年從中國進口5,370億美元產品,低於美國從歐盟進口的5,530億美元。

大紀元記者8日聯繫了中共商務部、廣東省商務廳。但商務部電話無法打通。廣東省商務廳工作人員說,若招商引資、聯繫業務可以幫忙轉接,採訪只能用傳真發採訪函;就業情況需找人社廳。但廣東省人社廳電話無法打通。

出口名鎮變蕭條

仍在廣東找工作的袁兵8日告訴大紀元記者,現在找工作非常艱難,企業無訂單很少招人。

廣東東莞大朗鎮是中國出口名鎮,主要做紡織業。該鎮第一家毛紡織企業於1979年由港商投資開辦,此後30多年裏,大朗毛紡織業逐漸變成「世界毛紡基地」。「只要是沒事(工人)他們都儘量做工,做了才有錢。」東莞柳先生說。他之前看到的情況是,大朗鎮遍地都是小工廠,多是家庭作坊,幫大工廠做代工。在大朗鎮的郝先生也說那裏的工人以前每月只放一天假,「像勞改犯一樣」。

疫情期間,該鎮遭遇多次封控,不少老闆在微信群裏表示企業生存艱難,要聯合去表達抗議,結果被中共當局壓下來了。

現在訂單很少。該鎮最大的紡織公司兆豐服飾傳出倒閉的消息。大紀元記者8日接連撥該公司多個電話,多數無人接聽。其中一通電話接通後,記者一提及「兆豐服飾」,對方立刻掛斷電話,記者再撥打對方不再接聽。

東莞茶山鎮工業區一家織造廠負責人7日對大紀元表示,目前不對外招人。

廠長說,「要控制成本,不需要那麼多人⋯⋯沒有訂單的話,就很麻煩。」他解釋,要保持合理、適當的規模,如果擴招,成本會增加。

公開資料顯示,該廠員工千餘人,客戶包括北美、東南亞等,客戶群為針織廠、印染廠、 服裝廠。

東莞市福光紡織品有限公司做原材料、金銀線的生產。員工羅女士8日告訴大紀元記者,他們目前只招一名文案,一個月休兩天,早上5時上班,中午12時午休兩個小時,下午2時再上班,晚上8時下班。

「工作薪資是直接跟老闆談。」羅女士說,很多都是不提供五險一金,包吃住,包午餐和晚餐,早餐算在補貼裏。

大紀元記者7日撥打廣東多家企業座機電話,對方或無人接聽,或電話已變成疑似停機狀況。

廣島經濟大學教授廣田堅志(Hirota Kenji)7日向大紀元表示,民營企業紛紛倒閉是就業難的重要一環,民營企業脫離了全球供應鍊條,失去生產機會。以半導體為例,最近兩年中國半導體盲目狂奔,連房地產、餐飲業也要做晶片,兩年間新成立的晶片企業近10萬家,但現在受到巨大打擊。

中共竊取美國高科技技術,美國去年10月份實施嚴格出口管制以來,中國晶片公司變得更加孤立。

「沒有高端的晶片製造設備自然不會造出高端晶片。」廣田堅志說,很多跨行業的半導體公司就是白手套,「國家有政策,批巨款要發展半導體,所以大家就來個空手套白狼,把資金套到手就完事。」

負債纍纍「我有點絕望了」

柳先生身邊的不少朋友因為公司倒閉後負債。「還有甚麼辦法?啞巴吃黃蓮啊。」柳先生說,三年疫情,公司倒閉,人員負債纍纍;工廠沒有訂單,車、房都被用於還債了,房子被法院拿去拍賣。

柳先生感慨,「過一輩子到老年累了一生病,國家的醫保也是假的,也是騙人的,到老了人都是一無所有。」

廣州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李孔岳的2022年夏天公開演講影片(超連結)中,他提到,目前中國有高達8億人負債。

廣西林霜(化名)曾創業開公司,因疫情封控被迫關店。「創業之前一貧如洗,創業之後負債纍纍」,為了還按揭、做生意和給老人看病,欠的債務達30萬元,妻子要與他離婚。雖然已還了一年半的貸款,但還欠很多錢。

「老人走了。催貸的過二十天左右裁決。」林霜3月6日對大紀元說,他的房子將變成銀主盤,不僅要面臨租房,而且小孩上學也變成只能上差的學校。

目前,他在靠跑外賣掙錢。「夠吃飯。」林霜說,「我都睡不著。」「現在只能先熬著,聽天由命吧。」「我有點絕望了……我想是不是可以賣個腎。」#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