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出的小腹、暗藏的脂肪會增加許多慢性病風險,外觀瘦的人同樣不可以輕忽。然而,有一些強調瘦小腹、消除腹部脂肪的方式,其實會讓人失望,所以到底如何減脂才有效呢?
內臟脂肪勿輕忽 健康體重仍有風險
人體的脂肪,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皮下脂肪在皮膚下,用手是可以捏起來的,而內臟脂肪無法捏起來。
內臟脂肪包括圍繞著心、肺、肝,以及腸道等消化器官的脂肪組織,約佔體內所有脂肪的十分之一。小腹凸出、蘋果型身材的人,在腹部多餘的脂肪只是內臟脂肪的冰山一角。
內臟脂肪本身是保護內臟的緩衝墊,但是攝取過多的熱量,內臟脂肪增多會往腹部堆積,導致腹部肥胖,就會對健康造成威脅,提升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胰島素阻抗和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因為內臟脂肪可視為一種內分泌器官,會分泌對健康產生深遠影響的賀爾蒙和其它物質,而且過多的內臟脂肪,會破壞體內賀爾蒙的平衡和功能。
不過,即使外觀看似瘦的人,只要腹部有多餘的脂肪,也要面對這些風險。
觀察腰圍是最容易判斷內臟脂肪多寡的方法。台灣衛生福利部制定的腰圍標準是:男性的腰圍應小於90公分(約35吋)、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約31吋)。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男性的腰圍不宜超過40吋(102公分),女性不要超過35吋(89公分)。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一種基於身高和體重的肥胖測量方法,通過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而得出,本身沒有直接測量身體脂肪。
健康體重的BMI,介於18.5~24.9kg/m2。美國心臟協會指出,BMI處於健康範圍內,但腹部和內臟脂肪過多的人,同樣會增加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然而,BMI屬於肥胖,但腹部脂肪含量低的人,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比較低。
英國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無論在哪個BMI類別中(<25、25~29.9、≥30 kg/m2),罹患冠心病的風險都會隨著腰圍的增加而上升。
此外,當步入中年後,脂肪佔體重的比例會逐漸增加,多出的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周圍,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體內脂肪會堆積在腹部。
局部瘦身不存在 這樣減脂才會有效
在網絡上經常會看到一些可以甩掉腹部脂肪的商品廣告,或是消除小腹的文宣,其實收到的效果多數會讓人失望。
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王思恒說,局部瘦身的效果不存在,也就是運動腹部,無法針對腹部脂肪消脂;運動手臂,也無法針對手臂脂肪消脂。
要消除凸出的小腹和內臟脂肪,最有效的還是原始方法:控制飲食熱量和運動。至於藥物治療的效果,在減少內臟脂肪方面,不如運動有效。
雖然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都能消耗熱量,但薈萃分析顯示,中等到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比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是重量訓練,對內臟脂肪的影響更大。
王思恒說,中高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會消耗比較多的熱量,例如:跑步、飛輪等,建議每星期運動150分鐘,而且持之以恆。激烈一點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也有助於減脂,但本身必須是有運動底子的人才適合,否則很容易受傷。
此外,針對小腹的訓練,比如仰臥起坐,雖然能收緊腹肌,但是無法大量消耗內臟脂肪。
王思恒強調,重量訓練無法針對腹部脂肪去消除,腹部脂肪完全是熱量攝取太多而累積的,因此運動很重要,但整體來說效果不是很好,重點還是在於飲食控制。
試想看看,60公斤的人進行中等強度有氧運動1小時,可以消耗300〜400大卡,與1包薯條的熱量差不多,而1公斤脂肪約7,700大卡,需要做多久的運動呢? 所以不要把運動當成減脂工具而忽略飲食,因為結果一定會讓人很失望。
有一項小型的研究也發現,只採用低熱量飲食對於消除內臟脂肪的影響程度,竟然比運動的效果好。
享新代診所營養師呂孟凡指出,減脂飲食目前最有實證的還是熱量赤字,也就是吃進去的熱量少於所消耗的熱量,而且飲食和運動都沒有辦法局部減脂,只能全面性地減少體脂肪,但是會先減到哪個部位並不一定。
執行熱量赤字的飲食時,要儘量減少攝取精製糖,增加攝取膳食纖維和優質蛋白質的份量。
現代人普遍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所以建議每天攝取2碗以上的蔬菜和1~2碗水果,主食儘量以「全穀雜糧」取代「精製澱粉」,全穀雜糧包括:糙米、燕麥、薏仁、紅豆、綠豆、地瓜、玉米等;優質蛋白質以豆類和魚類為優先,再來是雞蛋,最後才是紅肉類。
呂孟凡提出,曾經遇過一些人為了減肥而害怕攝取油脂,但油脂也是必要的營養素,只要熱量控制得當,選擇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比例較高的油脂,就能吃得很健康;而且即使是好油或健康的雜糧,吃太多也會胖,所以重點還是回到熱量控制。
不過,熱量低容易肚子餓,要兼顧低熱量和飽足感,最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纖維,以及加工程度低的食物,如此一來,其它高熱量垃圾食物的攝取量就會減少,整體攝取熱量自然會降低。
內臟脂肪過多會引發多種病症
Visceral Fat / 現今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內臟脂肪與許多慢性病、死亡風險有關聯,除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之外,還有下列病症。
1肝病
內臟脂肪過多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如果沒有改善,可能會慢慢進展到肝硬化、肝癌。
2癌症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內臟脂肪過多是引發食道癌、胰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和前列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3失智症
一項長達36年的研究發現,那些中年時腹部肥胖程度最高者,30年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腹部肥胖最低者的近3倍。
4氣喘
美國北加州癌症中心針對88,304位女性的研究發現,體重超重者和BMI正常的女性,腰圍大於88公分會增加罹患氣喘的風險。
5早逝風險
《英國醫學雜誌》曾經發表一項研究顯示,無論全身脂肪如何,內臟脂肪多與早逝風險較高有關,而且腰圍每增加10公分,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1%。
6憂鬱症
美國進行的一項研究,針對2,000多位20歲以上成人的調查發現,腹部肥胖者與重度憂鬱症、中度至重度憂鬱症的發生有明顯相關性。◇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