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r New Year期間,香港網絡最火熱的話題居然是追債:有人高調追編劇費,有人踢爆前政界人物到處借錢,弄得滿地花生。以上兩事,我所知有限,不評論了。
但想起中國從前有些「討債文學」,頗為有趣,學校中文課是不教的,今天不妨跟大家談談,讓你學習如何文采飛揚地討債,或有萬分一機會提高成功率——假設對方看得懂,又欣賞你的才華。
所謂「債務文學」作品,多見尺牘,這類實用文一般味同嚼蠟,沒甚麼看頭,但《唐伯虎尺牘》所載的幾封借款或追債信是例外。以追債為例,才高八斗的唐伯虎有一封是這樣寫的:
「『白璧贈君還贈我,青蚨飛去復飛來』,此銀錢局中,遍貼聯句也。僕常謂此乃挪移者格言,想足下諒亦見及久矣。僕於近日囊若罄空,希將前貸銀項,照數給還,如汲西江,以濡涸鮒。謾云待我彈鋏夫來,便當焚券以市義。竚候𨀉候。」
我嘗試譯成白話:「『白璧贈君還贈我,青蚨飛去復飛來』,是每間銀行都會張貼的對聯。我常說這是借錢者的格言,我想你應該早已見過吧。近日我的荷包已經枯乾,希望你將之前借款,全數歸還,潤澤一下我這條失水的魚。千萬不要以為我是孟嘗君,會燒掉借據來收買人心啊。候覆。」
「白璧贈君還贈我,青蚨飛去復飛來」一聯,的確很適合掛在銀行或財務公司,但今天已沒有這種古風了。古人做對聯很有心思,往往無字無來歷,如「白璧」是暗用「完璧歸趙」的典,「青蚨」則比喻錢。
據《搜神記》卷十三,青蚨是蟲,傳說母子相隨不分,你取走一隻子青蚨,母青蚨必飛來,於是有人想到把母血塗到八十一文錢上,又把子血塗到另八十一文錢,那麼不管用子錢或母錢購物,那些錢都會自動飛回來。
「如汲西江,以濡涸鮒」出自《莊子》寓言,「涸鮒」指一條躺在路上的失水鮒魚,莊子見到,說要跑到老遠去汲西江水來救牠。所以,從前借錢借糧的人,通常都會自比「涸鮒」。
「焚券市義」,從前幾乎是人人皆知的故事:戰國時,孟嘗君派那個喜歡彈劍把(彈鋏)發牢騷的食客馮諼到薛地收債,馮諼臨行問:「收了債,買甚麼回來?」孟嘗君答:「我家缺甚麼,你就買甚麼吧。」結果馮諼到了薛,找到所有欠債人後,當面把借據燒了,一文錢也不收。
馮回覆孟嘗君:「君家甚麼都有,只缺『義』,所以為君買『義』。」孟嘗君不高興,卻無可奈何。一年後孟嘗君到薛地,百里之外,民眾扶老攜幼歡迎,孟嘗君此時才明白馮諼苦心,對他說:「先生為我買的義,今天見到了。」
這個家傳戶曉的典故,到了唐伯虎筆下,變成「謾云(即「休說」)待我彈鋏夫來,便當焚券以市義」,一個反轉,竟成了幽默的追債妙語,令人會心微笑。
如果欠債者不是無賴,你又想照顧對方感受,就得留心追債的語言,唐伯虎示範了,應該委婉而不失風趣。當然,人不要臉天下無敵,若債仔覺得自己是憑實力借錢(或騙財),根本沒必要還,那麼你識吟詩都無用。
你可能說,時代不同了,除非欠你債的是中國古典文學教授,否則像唐伯虎那樣寫追債信,誰看得懂?其實追債除了靠惡,也可靠製造話題,引人注意,向欠債者施壓。正因為時代變了,如果你還寫得出唐伯虎那種追債文,說不定能博得公眾的讚賞,大家笑着幫你討債呢。◇(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馮睎乾,作家,在多家媒體任專欄作家。www.patreon.com/sefirot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