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正承受著40年來的高通脹,全社會議論紛紛。這是美國人在進入中期選舉前的頭號問題,每天在電視和報紙上,專家們都在爭論它將持續多長時間,並裁定誰應該為此負責。

在紛至沓來的新聞中,最令人吃驚的是評論的誤導。雖然人們普遍認為美國正在經歷危險的高通貨膨脹,但黨派和意識形態已經污染了基本的經濟學。

參議員伊利沙伯‧沃倫(Elizabeth Warren)等進步政客在推特上不停地說「企業的貪婪」是罪魁禍首,連民主黨的經濟學家都對這種觀點嗤之以鼻。與此同時,總統拜登則指責普京。另一方面,共和黨人一直認為祖拜登是通貨膨脹的元兇。

所有這些解釋都是完全或大部份錯誤的。

雖然普京和拜登確實應該負一些責任,特別是在能源價格等方面,但兩黨似乎不約而同地忽視了房間裏的大象:美聯儲前所未有的印鈔。

一個不玩這種文字遊戲的人是凱文‧奧利里(Kevin O’Leary),這位加拿大企業家和投資者經常出現在美國廣播公司的《創智贏家》(Shark Tank)節目上。在接受記者丹尼爾·康伯恩(Daniela Cambone)採訪時,奧利里直截了當地解釋了為甚麼美國人正在經歷幾代人以來最高的通貨膨脹。

奧利里說:「印鈔機已經瘋了。這就是通貨膨脹的首要原因。」

奧利里所說的印鈔機,是指美聯儲。幾十年來,這家央行一直在擴大貨幣供應量,而且近年來速度加快了。然而,沒有甚麼能與大流行期間發生的貨幣擴張相比,這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去年在接受斯科特‧佩利(Scott Pelley)的《六十分鐘時事雜誌》採訪時承認的。

「你們用錢淹沒了整個系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記者說。

「是的,我們做到了。」鮑威爾回答。

這就是奧利里所要表達的意思。「用錢淹沒整個系統」是推動通貨膨脹達到歷史高點的原因,其結果總是顯而易見的。

「不管你如何辯解,在30個月內印刷6.72萬億美元,你認為……會發生甚麼?」奧利里說,「當然會有通貨膨脹。」

奧利里的數據並沒有錯。美聯儲數據顯示,2019年8月,流通中的貨幣總量為14.9萬億美元。到2022年1月,有21.6萬億美元。

換句話說,2022年1月流通的美元有30%以上是在前30個月創造的。

甚麼是通貨膨脹?

很明確,造幣是通貨膨脹的驅動力,大多數美國人對這個概念至少有一個模糊的認識,因為今天它就在我們身邊。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而且漲得很厲害。

但是,僅僅是價格上漲就能證明通貨膨脹嗎?畢竟,價格總是在變化。有時上升,有時下降。很多時候,它與印鈔無關,而只是反映了供給和需求的變化。

這就是通貨膨脹難以定義的原因,事實上,這個概念本身就有兩個定義。

幾個世紀以來,通貨膨脹基本上被定義為貨幣供應的增加。經濟學的基本觀點是,如果你擴大貨幣供應而不擴大商品和服務,價格將上升。所以通貨膨脹的定義就是: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然而,20世紀的經濟學家增加了第二個定義,稱通貨膨脹為「價格的普遍和持續上漲」。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通貨膨脹與簡單的價格上漲的區別在於它們是廣泛和持續的。

一些經濟學家更喜歡通貨膨脹的舊定義,《一課經濟學》(Economics in One Lesson)的作者亨利‧哈茲利特(Henry Hazlitt)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原因。

「通貨膨脹是貨幣和信貸數量的增加。它的主要後果是價格飆升」,哈茲利特解釋說,「因此,通貨膨脹——經常被誤用來指價格上漲本身——完全是由印刷更多的貨幣造成的。對此,政府的貨幣政策應負全部責任。」

哈茲利特認為,價格上漲是通貨膨脹的後果,而通貨膨脹就是貨幣供應的增加。這就是為甚麼一些經濟學家不喜歡通貨膨脹新定義的原因。

「我更喜歡舊的定義」,佩斯大學(Pace University)經濟學家約瑟夫‧薩勒諾(Joseph Salerno)在一次關於惡性通貨膨脹的講座中解釋道,「我認為它更有用。」

不難看出為甚麼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傳統的通貨膨脹定義更優越。它直指價格上漲的原因(貨幣供應量的擴大),而新的定義側重於通貨膨脹的症狀(價格的普遍和持續上漲)。

第二個定義遠沒有那麼明確,這可能正是一些人喜歡它的原因。

畢竟,沒有人願意因通貨膨脹而受到指責,而根據第一個定義,指責總是會落到一個地方:首先是控制貨幣供應量的人,隨後就是支持美聯儲並直接從其慷慨解囊中獲益的政客、大銀行和官僚。

這對中央銀行家和政治家來說是很大的壓力。說普京、或「貪婪的公司」、或拜登的「重建美好未來方案」(Build Back Better Plan)對高價格負有主要責任,會讓這些人更舒服一些。

但不要被愚弄: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是印鈔機,就像奧利里說的那樣。

作者簡介:喬納森‧米爾蒂摩(Jonathan Miltimore)是FEE.org的執行編輯。他的文章/報道時常出現在《時代》雜誌、《華爾街日報》、CNN、《福布斯》、「霍士新聞」、《明星論壇報》(Star Tribune)。他還是:《新聞周刊》、《華盛頓時報》、MSN.com、《華盛頓檢查者報》(Washington Examiner)、「每日傳訊」(The Daily Caller)、「聯邦黨人」(The Federalist)、《大紀元時報》的署名作者。

原文:Shark Tank Host on Inflation: You Printed $7 Trillion in 30 Months. What Did You Think Would Happen?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