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的劉先生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5、6年前深受坐骨神經痛所苦,但是通過復健和核心肌群訓練,近年已經很少復發,偶而發作就去復健診所做復健。
他這幾個月因為工作的應酬增加,比較少運動,除了出現腰椎疼痛之外,右側髖關節附近也有痠痛感,但是復健之後又有所改善,就不太在意。直到2個月前,自覺好像髖關節扭傷一下,至此之後疼痛加劇,寸步難行。
於是他前往骨科就診,醫師聽完他對病情的敘述之後,立刻進行理學檢查。當X光結果一出來,醫師發現他除了有腰椎退化的問題之外,還合併右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在經過1個月的保守治療之後,他的疼痛問題沒有明顯改善,幾經考慮決定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不但恢復良好,而且很幸運的是,對側的髖關節並未受到影響,而且第2個月的門診追蹤已經看不出來曾經換過關節。
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原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張彧銓說,現今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一項成熟的手術,但是患者進行手術的原因,台灣與其它國家有很大的不同。
研究統計顯示,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原因,在台灣超過40%是因為飲酒,大約20%是因為使用全身性類固醇,其餘約40%則是原因不明。
如果以性別區分,男性患者最大的致病原因是飲酒,而女性患者最大的致病原因是使用類固醇,使用類固醇的原因,排名前3名依序為紅斑性狼瘡、血液腫瘤疾病、氣喘。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治療方法
張彧銓提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早期診斷困難,在股骨頭壞死塌陷之前,會有一段時間不容易單靠X光診斷,通常需要搭配問診和理學檢查,再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才能早期診斷並介入治療。
其實在股骨頭塌陷之前,可以進行核心減壓手術,如果把治病因子一併解除,大約有30%的患者可以免於置換人工髖關節,但是在股骨頭塌陷之後,就只能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才能真正解決患者的問題。
臨床統計顯示,平均置換人工髖關節的年齡約50歲,而且使用類固醇的患者會有比較高的雙側致病率。
治療完成之後的叮嚀事項
張彧銓提醒,無論是進行哪一種治療,在治療完成之後,需要配合醫師囑咐做復健,做好傷口的護理和清潔,症狀較嚴重的患者有可能需要拐杖支撐行走,並且定期回診觀察骨骼和關節的恢復狀況。◇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