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碼頭在遙遠的海邊,石壆上潮打拍浪,鹹濕的味道,時見三、五街坊聚眾釣泥鯭。油麻地小輪有分別駛往上環和中環的客運服務航線。
1965那年頭荃灣還是新興工業城市,每天從市區趕到紗廠、工廠上班的人數不少,繁忙時段如果不在總站排隊候車,想要在南昌街、元州街分站上車恐怕難乎其難,巴士一定飛站。
沿途經長沙灣、美乎、葵芳、葵興、葵涌、大窩口,轉入楊屋道到達荃灣碼頭總站,再步行回到鹹田街聖芳濟中學。車程全長約7.26公哩,車時68分鐘,每天上學就像去旅行一樣。每日每年走同一條路上學,沿途風景也在變變變;1969年見到葵青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成立,1970年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成立;城市人口激增學童求學殷切,也見證了教會辦學孜孜不倦。
中一好像有6班,我念1F班,班主任姓李,暱名原子粒;教英文的是簡先生(Mr KHAN),教的英文帶有濃厚口音,當然我們那時絕對沒有期望教英文的會是牛劍的英國文學系畢業生;印象永不能忘的是教科學的一位高個子老師,忘其姓氏,一踏入課堂便滿口英語,聽得我們像愛麗絲夢遊仙境,他說要來一個QUIZ,聽不明白就寫在黑板上,甚麼叫測驗我們全部都一頭霧水,全班四十多人有幾位特別優秀的只拿了10分8分,我得到0分。這樣的震撼式教育方法終生難忘。
學校由聖母小崑仲會的修士主持,修士大都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的畢業生,教會1949年因中國時局改變,由上海遷移到香港;1955年在大角咀楓樹街建立聖芳濟書院,姊妹校荃灣聖芳濟中學成立於1963年,由魏岫山修士(1928-2015)擔任校長。
修士們夏天穿白色聖袍,冬天灰色,頸帶白色聖環,胸懸十架,素淨簡樸,生活在校舍頂層簡陋的宿舍;謙遜自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在學生前慈藹肅穆,不言而嚴。校長親身教聖經義理課,他的金句是教育讓人向善。以人為本,學問次之。
大抵是中一下學期,我最要好的同學,我不知道因為甚麼不太重要的事情頂撞老師,老師向校長投訴,校長要同學道歉,甚至可能要見家長;我要好的同學負氣離校,轉到私校就讀,中學畢業後入了政府做二級文員直至退休;人事遷移,近十年摯友音訊斷絕,死生契闊,豈能無憾?
另一位肥仔同學是數學奇才,鬼主意多多,多次記大過後被逐離校,每次出動寡母求情;結果留校中學畢業後,進入政府工作連升三、四級退休。
另一位同學幼年喪父,家境清貧兄弟姊妹眾多,校長讓他做實驗室義務管理員,晚上留宿;多年以後校長要求他讓位給另一位有需要同學,結果不為理解所以產生負面情緒,幸好又過了幾年後,覺今是而昨非,全身投入濟記校友會,秉持校訓:忠誠博愛。
中五年級時,母親患癌多年歷盡苦楚離世,我在作文中寫了恐怕自己也有癌癥;校長上課時不點名請求那位同學私下找他。下課後和校長竟半夕談,癌患煙消雲散,神職人員,也懂救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年幼稚子,誰不仰望師長?一日,見神清氣朗,聲如洪鐘的老師著涼鞋,唔著物襪,腳趾好痛快,暱稱大聲葉的訓導老師是也。見賢思齊,花了一些日子湊錢買一對國產棕式大瓣涼鞋唔著襪,第一日返學天下太平;第二日早上便給校長遞個正著,斥令立即離校,補穿上襪才可以回校。
小子當場抗議,據理力爭,大聲葉老師如此,為何小子不能?抗議無效。幸好袋裏還剩有一圓八角,即刻走到對街寶石樓的衣物雜貨店,除了向街坊店主投訴遭遇不公平對待,買了一對最平宜的白襪當場穿上,頭耷耷回校繼續上課。從此對涼鞋棄如敝屣。
我輩竟然是對白襪仔情有獨鍾。◇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