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辭世後,很多香港人到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面獻花,還有各種獻祭的小物品表達心意,有市民更到領事館外面吹奏蘇格蘭風笛,以寄託哀思。
香港市民自動獻花悼念英女王,看在特區政府眼裏,一定如芒刺在背。因為對英女王的不捨,就是對殖民地的懷念,對殖民地的懷念,即是對回歸的不滿,對回歸的不滿,即是對習近平為首的中共的厭惡。如此一路推論下去,李家超將如何向習近平交代?
但是,英女王去世,習近平與李克強又都發了唁電,證明不論真假,他們對英女王的辭世也不得不表示哀悼。習近平、李克強能哀悼英女王,莫非香港人不可以?香港人可以哀悼,那李家超又如何禁止?所以在女王的喪禮舉行前後,如果有市民想表達哀思,那是沒有問題的,不用擔心被清算,領事館前面的花海,也不用擔心會被清除。
如此曲折地流露香港人的心聲,雖然很無奈,但在眼前的處境下,這卻是表達香港人內心實感的最好的方式。趁這個時間,想要一吐冤氣的市民,都可以捧一束花,斯斯文文地去借題發揮一番。
香港人百年多以來的好日子,不是英女王給的,是英國殖民政策造就的,英國政府的殖民政策,卻來自英國的君主立憲體制,而英女王便是這個體制的一個支柱。女王一生,為王國子民服務,有她在,英國的國體安然無恙,英國的民主制度得以延續,而香港人也因此得益。
香港人的自由,來自人權的保障,香港人的人權,來自香港法治的保障,香港的法治,本來應該由香港民主來保障,但香港未有民主,香港的法治缺乏有效保障。幸而「回歸前」,香港的法律有終審制度,終審權在倫敦的英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也就是說,香港的法治得到英國法治的保障,而英國法治又得到英國民主制度的保障。
如此說來,香港人之所以有一百多年的好日子,其根源,便是英國君主立憲的制度,而英女王便是這個有恩於香港人的體制的精神象徵,所以女王有恩於香港人,我們要感恩她一生的辛勞。
英女王一生兩次訪港,在香港時還去探訪公屋市民,還到菜市場巡視。以女王之尊貴,走到香港小市民中間(絕不是大陸那些奉命鼓掌歡呼的群眾演員,是如假包換的牛頭角順嫂),親炙民間煙火,體驗民間疾苦,她那種民胞物與的平等心態,來自她的修養和英國文化的精神內涵。只是她親切的笑容,已足以撫慰百萬勤勞謀生的香港人。
誰是真心實意,誰是虛情假意,普通人是分得清楚的。誰善待我們,誰壓迫我們,香港人也是心中有數的。問題不是你說了多少大話,你扮了甚麼樣的面孔,問題是你對普通人民的態度,是一種平等的、關愛的、體貼的態度,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暴戾的、陰險的態度,對此我們也是分得清楚的。因此,不管你喜不喜歡,香港人仍用自己的方式,向英女王表示依依難捨的心情,並以此流露對那些傷害我們切身利益的專制統治者的惡感。
以人情冷暖的角度衡量,特區政府本應設立一個公祭處,讓普通香港人去鞠一個躬,寫下自己的感言,送上自製的紀念品,以此悼念以往的「事頭婆」。特區政府當然冇膽做這種事,二十大召開在即,全世界民心所向悼念女王之際,相信李家超也冇膽引用國安法,以危害國家安全之名,將那些到英國領事館門外獻花的香港市民「繩之以法」。
香港曾經在英國君主立憲體制的庇護之下,女王頭頂的王冠,曾是香港人尊崇的權力象徵,女王手上的權杖,也曾經是香港人心目中的江山重器,這一切都過去了,隨著英女王的辭世,香港人的心更無處安放。如果因為如此親疏有別的表達,我們會被中共目為漢奸,那我們就做漢奸好了。
英女王並沒有實際為我們做過甚麼,但她的存在是一種力量,是世界民主發源地煥發出來的光芒。她的高貴、從容、仁愛與大度,是滔滔人世的中流砥柱。她沒有改變世界,但世界因她而改變,她好像甚麼都沒有做,但又好像甚麼都做過了。
從今以後,我們萬事都要靠自己了。今日去英國領事館門外獻一束花,聊表對香港往日榮光的懷念,是借女王之杯酒,澆香港人抑鬱之塊壘。我們瞻仰女王,懷念舊日的種種好處,排遣郁悶之心,靜待世變之到來。◇(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