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結束一周年。記協主席陳朗昇表示對《蘋果》記者未能繼續在新聞行業發揮感到很可惜,慨嘆多間傳媒消失,出色記者失去平台發揮。
陳朗昇在本報節目《珍言真語》被問到過去一年來,香港的新聞自由消失了什麼時表示,《蘋果日報》之後,《立場新聞》、《眾新聞》、《加山傳媒》等網媒亦陸續消失,與這些傳媒機構的價值觀接近的朋友會失去新聞資訊的來源。他形容這些新聞資訊的來源,以往是比較大量、正規,雖然以往在這些新聞機構工作的記者之後有成立新媒體,但資訊會比較分散,例如部分是分別專注於副刊、娛樂、體育的內容,不過也能維持一些價值觀相近朋友的資訊來源。
陳朗昇表示在警方的執法行動後,傳媒高層、編採人員被拘押,亦引來其它傳媒、記者擔心:「對政府一方或親北京一方,就會覺得是『你們犯法』,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但公道點講,言論自由不是絕對的,在《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如此說,但『以言入罪』我們不是很接受」。
在保釋問題上,陳朗昇認為當局的態度「過分嚴苛」,覺得北京方面亦應考慮,當不喜歡別人批評《港區國安法》時,最大的困難是出現未審先判,相關人士未開始審訊已經要被關押,「不准保釋變相是羈押,變相是提早坐牢」,對新聞自由而言是一個擔心。
不接受以言入罪 未審先判造成新聞自由憂慮
《蘋果日報》結業後,有《蘋果》記者透露以往身邊三分之二的同事都已經轉行。陳朗昇表示,壹傳媒的規模大,單是記者已有約600人;但現時多間傳媒消失,傳媒行業未必能吸納他們,即使有職位,亦「未必啱佢哋style(未必適合他們的風格)與做新聞的方向」,故「好多《蘋果》行家搵唔返呢一行都可以理解」(很多《蘋果》行家找不回這一行的工作都可以理解),形容這很可惜。
被問到堅持做傳媒,是否比轉行更難,陳朗昇表示對於他和其他行家而言,是「一樣咁難」,因為他們從事傳媒行業已久,思維、生活模式,例如習慣經常「篤手機」、留意新消息、聽到新消息就很緊張,並與舊的資料一起分析,「這是媒體人很習慣的做事方法,如果你要轉行改變這種模式,過另一種生活,是很艱難」。
陳朗昇回顧以往在《信報》工作時,曾與後來在《蘋果日報》工作的陳珏明共事,並奪得多個新聞獎項,包括人權新聞獎,慨嘆現時連人權新聞獎亦沒有了,即使有心有力的新聞工作者,他們二人今天都要面對一起失去工作。
他回顧在信報工作時,已很欣賞陳的辦事能力,曾經與陳就2010年馬尼拉人質事件作系列報道,探討為何事件會發生、菲律賓警察系統、危機處理的失敗等,在全行跟進相關新聞時,這輯系列報道曾奪得中大新聞獎,證明他們有能力辦事,但10多年後的今日,大家都「很艱難地生存」,亦沒有什麼平台可以做到這些事。
陳朗昇說,雖然現時都繼續可以做報道的工作,但主要從事直播等工作,但不同於以往提供直接、嚴肅、正經的分析報道,慨嘆自己與陳現時「比較慘」。
出色記者失去平台發揮
陳形容《蘋果日報》在香港存在的20多年間,為新聞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但「突然全都沒有了,落差好大」。陳朗昇回顧,《蘋果日報》在幾天間消失,《立場新聞》在一天間失去,《眾新聞》則慢慢淡出,是相對較好的;但突然失去這些傳媒,令大家都很失落。對《蘋果日報》的記者而言,陳表示他們普遍有8至10年的經驗,失去以往長時間以來的工作,「每天的聚焦都在新聞上,突然間沒有了,會很失望」,亦難以接受。直至今天,曾任《立場新聞》副採訪主任的自己,仍然會在特定時間想起以往在公司,在同樣的時間自己在做什麼。
歎憑弔《蘋果》亦遭警方留難
陳朗昇續指,《蘋果日報》起碼還有一座建築物憑弔,其大樓的《蘋果日報》標誌仍然未被拆去,但是《立場新聞》「真是什麼都沒有,想找半點來憑弔都沒有」,因辦公室已交回給業主。但他說,現時不是「鬥慘」的時候,《蘋果日報》的行家亦很「陰功」,在《蘋果日報》結束一周年之際在大樓外憑弔,亦引來警方的介入和驅趕,「你說要執法,沒有辦法,但公司被你解散了,公司亦沒有了,散落四周,給一點時間來憑弔一下,亦要用防疫各樣東西來留難,無話可說」。@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