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很強大毋庸置疑,海軍也擁有同樣強大的艦載機隊。但在美國海軍歷史上,有五款你可能從未想像過的飛機曾從美國航母甲板上降落和起飛,包括傳說中的U-2間諜機,甚至是絕對巨大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令人難以置信。
航母作為現代海上霸主,之所以稱霸海洋,其核心戰鬥力的來源是其搭載的艦載機。尼米茲級航母一波攻擊就可以出動最多45架各型艦載機執行作戰任務。在戰時可以以平均四小時一波的出動效率,一晝夜最多可以出動230架次艦載機對目標進行打擊。
但本文談到的五款曾經在航母起降的飛機,並不是一般的艦載機。
1)C-130大力神
現代尼米茲級和福特級航母幾十年都不需要加油,但仍然需要來自陸基設施的各種補給:從支持3,000多名船上士兵所需的常用物品,到從航母飛行甲板上運行的飛機的更換部件。
美國海軍開始尋找一種方法,將更大型的貨物運送到海上的航母,而無需為此設計昂貴飛機。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將洛克希德的四引擎C-130大力神(C-130 Hercules)運輸機降落在航母甲板上。
因此,在1963年10月3日,James H.Flatley上尉駕駛一架C-130,以專家級的精確度降落在「福李斯特號」航空母艦(USS Forestal)甲板上,飛機機翼邊緣距離航母控制塔僅15呎。
大力神運輸機的起飛重量為54噸,是迄今為止在美軍航母上起降過的最大、最重的軍機。起飛時甚至無需彈射器,起飛滑行距離約為240米。降落時,大力神在高度降到4米時啟動螺旋槳反轉,僅用80米就在甲板上停穩,起降均符合核動力航母的甲板長度要求。美國海軍認為,C-130大力神運輸機完全可以運載11噸貨物或人員在航母上起降,航程可達4000公里。
2)CIA和海軍多次試驗 讓U-2間諜機從航母起飛
U-2「蛟龍夫人」高空偵察機是冷戰時期最著名的間諜飛機,作為老牌的間諜飛機,U-2經過改進後,至今仍然在美國軍方服役。
U-2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秘聞,即美國中情局曾計劃將這款飛機配置到航母上,以拓展U-2的偵察範圍。這個計劃代號為「鯨魚歷險」。
就在C-130降落在「福李斯特號」航母上創造歷史的兩個月前,洛克希德的試飛員Bob Schumacher駕駛U-2A從「小鷹號」航空母艦(USS Kitty Hawk)甲板上起飛。當時這是一次秘密行動。
隨後Schumacher駕駛翻新的U-2從陸上簡易機場出發,受命降落在「突擊者號」航空母艦(USS Ranger)上,「突擊者號」航母當時是一艘福李斯特級超級航母。
Schumacher在「突擊者號」上進行了一系列「觸地重飛」動作,即飛機降落到即將觸地著陸前,將機首拉起重新起飛的動作。最後,他覺得條件合適,飛機可以著陸,所以他做了最後的降落。
Schumacher駕駛U-2降落到航母時,飛機有些許損壞,在短短幾天內獲得修復。Schumacher又進行了幾次試飛,最終證明U-2偵察機只要駕駛得當,是能夠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
在60年代,有超過17名駕駛員操縱U-2在航母上起降。當第一架U-2在作戰環境中從航母起飛時,這項努力達到了高潮。這架U-2的任務是在法屬波利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試驗場穆魯羅阿環礁( Mururoa atoll)監測法國的核試驗。
1967年,洛克希德公司推出了新型U-2R高空偵察機,並對其進行艦載版改裝,配備一個整體式尾鉤,還有機翼摺疊機構,從而大大減少了飛機在航母上的佔用面積。
3)F-16「戰隼」戰機的艦載機版本
F-16「戰隼」戰機作為美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服役已經超過40年了,在歷史上某一時刻,美國海軍也曾試圖讓「戰隼」成為艦載機。
1975年F-16贏得空軍新的空中優勢戰鬥機(ACF)合同後不久,時任國防部長James Schlesinger敦促美國海軍也採用F-16。
於是,通用動力公司向海軍提出了沃特1600型(Vought 1600)或者艦載F-16的概念。通用動力公司選擇與沃特航空工業公司合作(F-8「十字軍戰士」戰鬥機的製造商),將他們的F-16「戰隼」改裝成沃特1600型。
為了滿足海軍的需要,沃特1600比F-16A更大。它的長度大約延長了三呎,翼展為33呎3英吋,比空軍版本的戰鬥機寬了整整2呎,使飛機在低速時穩定性更好。機身則壓扁了一點,變得更寬,它的機蓋被設計成可以向前轉動。現在可以在最新F-35戰機上看到這種設計。
為了在航母上起降,沃特1600的機腹安裝了加固型起落架,當然,著艦尾鉤也成了標配。機身也變得更為堅固。為了提供海軍所需的遠程攻擊能力,還增加了一部用於超視距作戰的脈衝多普勒雷達。
但最終通用動力和沃特公司輸給了諾斯羅普和麥道公司(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YF-17,即後來的F/A-18「大黃蜂」。
4)F-15差點取代F-1四成為艦載機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F-15和F-14象徵空軍軍事力量。空軍擁有強大的F-15「鷹式」戰鬥機。而海軍擁有複雜的可變後掠翼的F-14「雄貓式」戰鬥機,在1986年《壯志凌雲》電影中可以看到F-14雄貓的影子。
在1970年代短時間內,美國海軍曾考慮放棄雄貓,謀求F-15艦載機,即F-15N海鷹(F-15N Sea Eagle)。
麥道公司對F-15平台進行了修改。F-15A已經有一個尾鉤,用於短跑道或緊急情況,但航母戰鬥機每次著陸都需要依靠尾鉤,因此在修改設計中為F-15增加了一個更大的加固鉤。為了便於在航母甲板下方停靠,機翼將以90度角摺疊起來。
起落架也必須換成更堅固的裝置,以承受在搖擺航母狀態下起降。麥道表示,如果海軍想要推進這架飛機,他們將著手設計新裝備。
結合這些變化,F-15N只增加了微不足道的3,000磅。再加上更好的機動性、更高的最高速度和更低的價格,所有這些都讓這款新海鷹聽起來很划算。但這款戰機有一個明顯缺點:無法攜帶美國最新、最強大的超遠程空對空導彈AIM-54鳳凰(AIM-54 Pheonix),當時,海軍依賴這種導彈阻止蘇聯轟炸機攻擊艦隊。
5)NATF-22海猛禽(NATF-22 Sea Raptor)
美國空軍久負盛名的F-22猛禽戰鬥機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空中優勢戰鬥機,但在歷史上一個短時間內,這款戰機差點擁有一款艦載版本NATF-22。
F-22被證明如此強大,以至於美國國會敦促海軍考慮在1988年開始的 NATF(海軍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下採用新戰鬥機的掃翼版本。
為航母設計的飛機必須應對與陸基飛機截然不同的起飛和降落挑戰。機身需要更加堅固,以承受彈射和飛機尾部尾鉤支持的短距離著陸時施加的難以置信的力量;NATF-22還必須利用與F-14相同的可變後掠翼方法,以使飛機能夠以足夠慢的速度飛行,以安全降落在航母上。
更關鍵的是,可變後掠翼設計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飛機隱身性能。如果可移動機翼的連接面在雷達上產生足夠高的回波,將導致飛機被鎖定,這樣一架隱形戰機的價值將從根本上受到損害。
最終,海軍在1991年初放棄了NATF-22概念。
結語:最新F-35戰機擁有艦載版本F-35C
F-35「閃電II」戰鬥機又被稱為聯合攻擊戰鬥機(JSF),由始於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項目合併而成。當時,有大量項目旨在為美國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和英國空軍研發新型戰術戰鬥機。
F-35的設計初衷是一款成本可控的五代機,分為適用空軍、海軍陸戰隊和海軍的三種不同版本,這三種版本不僅可以滿足各軍種獨特的作戰需求,而且在機身、武器系統、航電設備、動力裝置和軟件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通用性(70%—90%),從而在理論上有效避免了因研發、採購、操作、維護三款不同戰機所產生的額外費用。
F-22的設計、研發、生產和採購環節表明它是一款單一軍種的單用途戰鬥機。而F-35在上述環節中則體現了其作為聯合(多軍種)、多用途、多國戰鬥機的特徵。
F-35C是為美國海軍設計的版本,屬於艦載型。為確保低速時的安全性,主翼及垂直尾翼的面積加大。兩翼可摺疊。用於在傳統起降型航空母艦起降的尾鉤被強化了。
F-35C是「遊戲規則改變者」,且F-35C使美國航母更具殺傷力。
F-35C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好的遠征攻擊機,增強縱深打擊作用。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支F-35C中隊第314戰鬥機攻擊中隊(VMFA-314)計劃明年首次部署到太平洋,將與「林肯號」航空母艦上的第9艦載機聯隊一起部署。
F-35C將成為「林肯號」航母的遠征打擊戰機。在空中加油支持下,F-35C戰機可以在距航母數千哩範圍內,擊穿敵方防空系統並打擊地面補給和指揮設施。#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