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新冠病毒)疫情嚴峻之時,民眾待在家中的時間增長,引發的骨質疏鬆、骨折問題也逐漸增多。《自然評論–分泌學》期刊指出,長時間待在家中,不但身體缺乏活動量,有骨質疏鬆問題者也可能因此中斷骨鬆治療,導致骨折機率提高,其中髖部骨折對於老年患者的影響最大。
勿輕忽骨鬆的風險和危害
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的慢性病,但是民眾卻容易忽略它所帶來的風險和危害。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統計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約有30%~50%曾經在一年內發生過跌倒事件,其中更有1/3的老年人曾於家中跌倒。
另外,再加上疫情期間門診數量減少,骨折患者未能得到妥善的治療,導致骨折復發率提高,不但造成患者沉重的醫療和經濟負擔,死亡率也相對增加。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黃兆山分享,曾收治一位確診骨鬆的70歲婦人,因為腰椎骨折就醫而確診,經穩定藥物治療後,骨質密度有明顯增加,但是由於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從去年開始中斷治療長達8~9個月;直到某次回診時,竟發現腰椎再度骨折,面臨嚴重失能的風險。
所以民眾一定要經常留意家中老年人的骨鬆症狀,切勿因疫情或其它問題而中斷治療,讓骨鬆性骨折警戒隨疫情升級。
骨鬆因疫情提升風險警戒
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新冠病毒)疫情為全球帶來劇烈影響,骨鬆的治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進行的調查研究指出,疫情降低民眾回診的意願,間接影響骨鬆的診斷和治療,造成骨鬆患者有更高的機率暴露於骨折風險中。
導致這樣的原因是民眾減少戶外活動和運動的機會,造成骨質密度和肌肉量下降,更因為擔心頻繁進出醫院,會增加染疫風險而延誤治療,也有患者自行中斷骨鬆的藥物治療。
此外,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疫情期間民眾因為彎腰、坐下等日常活動而跌倒受傷的機率為疫情爆發前的2倍,其中因骨折於30日內死亡的人數比例也翻倍成長,由4%上升至9%。
黃兆山強調,骨鬆不會增加感染中共肺炎或引發併發症的風險,而且醫院相關防疫規範非常嚴謹,千萬不要因為疫情而自行停藥或中斷回診,如果因為疫情中斷治療而導致疾病惡化,反而得不償失;建議患者有任何問題,應多詢問主治醫生並進行討論,持續進行治療,避免更多因骨鬆造成的風險出現。
中斷骨鬆治療面臨的問題
黃兆山補充說,骨鬆患者相較於一般民眾更容易發生骨折,比如上述案例70歲婦人的狀況,因為中斷治療後,骨質密度流失,曾經骨折的部位又再次骨折,導致面臨嚴重失能的風險,這並非是少數個案。
其實在疫情受限的情況下,患者可以與醫生商討回診時間,或是通過視訊門診持續治療,否則因疫情而中斷治療,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此外,骨鬆患者務必持續接受藥物治療,維持骨密度和不骨折更是重要。部份骨鬆治療藥物中斷或延遲服用,將會造成骨質流失,並增加骨折風險;如果使用適當的骨鬆藥物持續治療,死亡風險能降低30%,規律服用藥物者,甚至能降低70%以上。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研究指出,骨鬆藥物需要使用一年以上才會見到降低骨折的效果;如果中斷治療超過6個月,骨質密度會逐漸恢復到未治療前的時期,而且骨鬆導致骨折的機率與未用藥的患者無差別。
預防骨質疏鬆的最佳方法
黃兆山強調,骨鬆是常見卻鮮少人注意的隱形殺手,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症狀,除了要留意自身是否有駝背、變矮、下背疼痛等症狀之外,最佳的方法就是定期前往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年都要進行檢查,以評估骨質狀況和未來10年骨鬆性骨折的風險。
黃兆山提醒民眾,骨骼健康至關重要,骨鬆防治刻不容緩,如果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並配合醫囑使用適當藥物治療,延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預防骨折發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