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北京當局正加快發債進度,專家表示,儘管中國已經是基建過剩、產能過剩,但為了挽救GDP下滑的速度,正在加速專項債券的發行進度,但仍可能導致經濟畸形發展。
中共國務院日前下發通知,加快今年已下達的3.45萬億元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根據最新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累計約2.03萬億元,這意味著剩餘約1.4萬億元專項債將在6月份發行完畢,將創下近年來單月發債規模新高。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22年專項債券除了繼續用於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個領域,還將新型基礎設施(新基建)、新能源項目納入範圍。
當局發債欲延緩GDP下滑
根據官方數據,1至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5萬億,同比增長6.8%,比1-3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低於預期的7.2%。相關數據顯示,外商投資明顯放緩,房地產開發投資由正轉負,基建在總投資中佔比仍高。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6月3日告訴本報,中共也看到了各項經濟數據、發展的規模,恐怕不足以挽回中國經濟下滑的趨勢,更難實現其GDP增速5.5%的目標。
謝田說,透過發債,搞基建、投入新能源,也難帶動其他行業、促進消費等投資邊際效益(Marginal Return)的作用,但是如果能夠維持中共搖搖欲墜的經濟,至少在數字上、表面上延緩GDP下滑的速度,它也認為值得去做。
巨量資金投資新能源
在今年設定的專項債重點包括新能源項目,旅美經濟學家Davy Jun Huang表示,在2021年《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中,定義新能源為國家戰略需求,投入大量的政策補貼、稅賦措施,促使新能源行業造成爆發增長與需求,但其結果可能和晶片製造一樣,獲得千億補助的企業未必具有生產能力,只是造成一窩蜂的企業為拿補助與貸款而投入。
Huang說,大舉發債投入於新能源,對於革命性技術投入產生排擠,養成行業急功近利的習慣,對能源結構改善效果不是太大,「我們可以從目前中國能源現狀看出:儘管天量的投入,仍是以火力發電為主,上次澳洲煤問題就導致中國大限電,說明新能源投入與產出不匹配,而且這些太陽能、風能後期還必須面臨大量的維護、維修與更換。」
舉債恐致經濟畸形發展
除了新能源,北京當局強調以「新基建」作為專項債投入的另一個重點項目。
Huang認為,新基建投資規模目前在總投資中佔比還比較小,恐怕還不足以挑大樑;傳統基建目前仍佔大頭,在應對疫情衝擊、托底經濟穩增長上仍將發揮主要作用。
謝田則認為,中共當局這次發行專項債,或想避免過去發債造成分散、浪費、低回報等弊端,而它從投資的效率角度考慮,選擇比較可以突破,效率稍微好一些,能帶動就業的項目。但無論如何,中共為了挽回中國經濟下滑態勢,甚至是未雨綢繆地繼續發債,增加泡沫和債務負擔。◇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