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至今,新增個案終於回落至三位數字,對本港醫護人員而言,可算渡過了繼2003年沙士後又一次可怕的夢魘。由爆發至回落,持續3個月的第五波疫情,他們疲於奔命,面對接踵而來的確診病人,飽受壓力,更有醫護情緒崩潰起來。今波疫情嚴厲挑戰港府的「清零」政策,更再次暴露本港公營醫療人手長期短缺的問題。本報分別與兩位前線醫護交談,他們面對醫管局的支援與對策,均有說不盡的憤懣以及心酸。
Dirty Team護士:高層求前線「賣血」 住宿安排來得太遲
屯門醫院護士陳姑娘(化名)早已加入dirty team照顧染疫病人,她向記者透露,今波疫情高峰時有大批前線員工染疫,導致人手短缺,工作量加大,有同事整更「去唔到廁所,又食唔到飯」,有午更同事加班到深夜12時,卻要翌日早上7時上班。她說,近日確診數字回落,「人手好返少少」,工作壓力才得以舒緩。
談到醫管局的支援,她指局方2月中將「特定工作津貼」適用對像擴大至聯網特定部門、地點或團隊,但除此之外,醫院支援卻無太大改善。陳姑娘提到,院方高層早前著員工透過「特別酬金計劃」(SHS)「賣血」(即額外加班)以舒緩人手緊拙,她聞說有同事下班後收到上司來電「轟炸」,遊說返回醫院幫手。至於早前初沙田凱悅酒店撥出近100個房間,供前線醫護免費入住,她坦言「唔係個個有得住」,早前有同事一直沒獲局方安排專用酒店住宿,要冒著感染家人的風險回家,她批評措施來得太遲。
陳姑娘續稱,自2019年反送中運動至今,很多同事在高壓工作環境中「賣命」,卻得不到足夠支援,「我哋工作本身唔應該出錯,(前線同事)要喺咁高壓嘅環境下唔做錯嘢,(院方)對你嘅要求冇變,但環境超差」她指很多同事因而對醫管局「好心淡」,加劇人手流失。
劉凱文:工作量大卻庹縮津貼 ICC工作量曾超負荷
公立醫院前線護士劉凱文表示,目前確診數字回落讓前線醫護「好似鬆一口氣」,但他們仍要每日面對大量確診個案,工作壓力並無太大減少,對留院病人的護理也變得好有限。他質疑,醫管局為了接收更多病人,多番修改感染控制指引,由最初要求病房有兩門負壓(double door negative pressure,即是病房裝上兩扇門,且不能同時開啟,以確保空氣不會在人員出入時外泄),到後來容許病房加裝抽氣扇後便可以接收染疫病人,負責照顧的醫護卻沒有專用儲物櫃和茶水間,感染控制形同虛設,反問「(感染)風險係咪重喺度?」
對於津貼安排,他批評醫管局去年以「特定工作津貼」取代緊急應變特別津貼後,但至今未肯擴展至三、四線病房,局方發放指引又不清晰,例如有放射科及物理治療同事工作多半日卻被指不符合工時資格,取不得多半天津貼。至於特別租賃津貼(SRA)去年取消後,不少長途跋涉往大嶼山亞博館等工作的同事,為免傳染親屬,均選擇自費入住酒店,不過局方續稱發現有同事濫用,至今未考慮重設該津貼,很多同事對此感到憤怒。
劉凱文續指,醫管局大幅削減非緊急服務,以調配不同專科範疇的同事,如門診、手術室、護理行政、精神科等,到「高危區」照顧染疫病人,惟不少同事本來接受任務導向(task-oriented)的臨床訓練,未必有充足病房經驗,臨床護理未必能得心應手,恐伯他們會「做唔慣」。
現在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ICC)工作的劉凱文透露,在第五波爆發之初,中心內有病房一度住了72名病人,卻只得2至3名護士及1名支援人員當值,護士分身不暇,光是派藥最少花兩小時,更遑論為病人洗澡或抹身。
合作無間也要看能力?職責不均有原因
早前網傳來港大陸護士的分工表,顯示本港護士負責注射、派藥,其餘負責更換尿片、量度血糖等工作,引起大陸網民不滿。醫管局指,該分工表只是最初演練時的分工,現時大陸護士已熟悉工作流程,強調其日常工作與本港護士並沒分別,更謂港中兩地同事「合作無間」。
劉凱文指,按照本港做法,醫護需登入局方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CMS,Clinical Management System)記錄餵藥和注射等病歷,本地醫護不能隨便借出帳戶給大陸護士使用,認為醫管局為保障職員和病人權益,而制定相關分工表是合理的,形容是「冇辦法中嘅辦法」。
劉又提到,本港護士通常包辦病人所有護理工作,不像中國國內有「護工」(即病人助理)的職責之分,基於兩地醫療制度差異,才會引發廣泛網民關注。劉凱文又認為,兩地醫護能否「合作無間」也需「睇能力」,他指當局早前引用《緊急法》豁免大陸醫護註冊,一度讓本地同事擔憂醫療事故的責任誰屬,受影響病人難以透過適當途徑追究。
亞博現「鴨仔團式」護理 地面電線釀工傷陷阱
有自稱在亞博館工作的本地醫護早前在社交平台發文,比較港中護士的工作時間與流程,批評待遇不公。據劉凱文了解,亞博館內的大陸醫護習慣以「鴨仔團」形式,即一班人看顧一名病人,相比本地護士同時看顧至少50名病人,上司卻要求本地同事不能指點大陸護士工作,質疑這種分工是人力資源錯配,未能充份發揮大陸護士的功能,「(咁樣分工)係咪有意義?」劉又稱,管理層早前在大陸醫護到達亞博館後,將原館內本地同事調回所屬聯網,但後來發現大陸醫護需要額外時間追上進度,需要再召喚本地同事返館幫忙。
工作態度方面,劉凱文指大陸護士時常用「老師」稱呼本地同事,有的甚至稱會在工餘時間學好英文,方便工作溝通。但有在亞博館工作的同事透露,曾遇過有大陸護士問他病人完成靜脈注射(俗稱吊鹽水)後應怎麼辦,劉認為他們不了解工作程序,為原本工作負荷極大的本地同事百上加斤。
另外,亞博館懷疑出現工傷個案。劉凱文稱,由於場內部份電線橫跨地面,聽聞有同事曾被電線絆倒受傷,亦有同事移動X光機時,因機器輾過電線時猛晃,導致手腕受傷,不過未知發生日期,以及有否向管方呈報。
高層懶理內部怨氣 政策舊調重彈
前線員工怨氣「爆煲」,醫管局高層有否作實質回應?劉凱文指,很多前線員工都曾在醫管局內部通訊程式「HA Chat」內反映,還「鬧得好勁」,直言管理層「得閒睇先算」。
劉本身擔任局方中央協商委員會成員,負責代表同事與總辦事處溝通,他上月中曾就前線支援等事宜反映意見,會上更有同事和應,目前未獲答覆。對於早前醫管局早前指會設法挽留人手,劉形容,局方應對人手不足的措施舊調重彈,離職率一直嚴重。他呼籲局方清楚交代人手分配,否則前線同事面對龐大工作壓力,將會很難服氣。
避談工傷個案 醫管局:亞博同事合作無間
本報早前向醫管局查詢亞博館內使用情況、職員工傷個案呈報等細節。局方透過電郵回覆,指大陸與本地醫護的工作性質相同,包括接收病人、治療、護理、處方藥物及在有需要時為病人急救等,雙方團隊均按既定臨床運作安排,編配人手24小時輪班當值。局方相信,即使兩地醫護來自不同的醫療系統,但雙方本著救人天職,又具有豐富經驗,仍可以合作無間,協同治療病人。
醫管局無回應亞博館內有否錄得工傷個案,但指亞博館原非作醫療用途,場館經臨時改裝後,仍有其場地限制,局方在啟用場館前已作環境風險評估,於相關地點加裝電線覆蓋,又放置膠馬及圍欄等設施,防止員工穿越較不平的路段;此外,亦會張貼告示及在地面鋪設反光標籤作警示。亞博館治療中心會就員工工傷個案,按程序呈報予人力資源部門,亦會再於相關地點作安全風險評估,並會教育及提醒同事工作需特別注意的事項。
醫管局又指,「特定工作津貼」金額為有關員工每日底薪20%或500元,以較高者為準,計算單位最少為半日,又說因應疫情期間的額外人手需求,已重啟「應付危機特別酬金計劃」,自願參與該計劃的員工,可獲發較一般「特別酬金計劃」額外多10%酬金;至於局方會否重設「特別租賃津貼」並加入防止濫用條款、是否正與港府商討借用更多被徵用的隔離酒店,供有需要的前線醫護入住,局方一概沒回應。@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