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橫掃全球。疫情中,台海局勢危急,世界格局激烈變化,連帶牽動了世界經濟及尖端科技。由疫情引發的全球晶片短缺的長期趨勢,凸顯出台灣在晶片製造方面的經濟和戰略重要性。被稱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成為世人矚目的中心。
台灣因防疫經驗成功,讓世界看見台灣,而疫情造成的全球晶片荒,也凸顯台灣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
近兩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放言要統一台灣,以「維護其主權」。台海形勢空前緊張,台灣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心臟地帶,北京一直覬覦台灣製造世界頂級晶片的能力。
台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素有台灣「護國神山」的美譽。在去年4月美國《時代》雜誌公布的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企業名單中,台積電是唯一上榜的台灣企業。
影響力大 台積電是台灣「護國神山」
IC產業公司董事長塗兆均表示,台積電2020年獲利逾新台幣5000億,超過台灣整體上市公司獲利的20%。其次台積電的上下游相關產業,連帶半導體產業的產值,在2019年佔台灣GDP約15%,更在2020年佔台灣GDP達16%,是台灣不可或缺的經濟增長關鍵。
「也就是說,台積電也好,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台灣從很多方面都看到它的絕對、很大的影響力。」塗兆均說。
立足台灣半導體界二十幾年經驗的塗兆均還說,過去幾十年來,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部份,在海峽兩岸已取得了絕對的領先,「甚至台積電在全世界已經超越Intel(Intel),不管在技術、在市值跟獲利能力,都已經將Intel拋在後面了。」
晶片用途五花八門,已滲入到社會生產與生活的所有領域,醫療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交通運輸、通信……以及涉及國家安全戰略的軍工製造等。而專研在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技術研發的台積電,在高階晶片(10納米以下的先進製程)保持絕對領先,並穩坐超過全球50%的高市佔率,其規模大於南韓的三星及美國的Intel。
塗兆均說,美國、日本、德國等國接連邀請台積電前去設廠,並且以國家政府的補助,在資金上及政府的強力的背書,支持台積電設廠。甚至在全球車用晶片面臨缺貨潮情況下,去年1月德國經濟部長來函予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請求幫忙德國獲取台積電晶片。
「台積電的影響力不僅於台灣,在海峽兩岸,甚至在全世界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塗兆均說。
日前,日經新聞報道,日本政府將自財政補充預算中,撥款4000億日圓輔助台積電前往日本熊本縣建造新工廠;而台積電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日前也證實,正與德國政府就可能在歐洲興建一座晶圓廠展開初階談判,包括政府補貼、客戶需求以及人才庫都將影響台積電的最終決定。
而2020年5月,台積電宣布赴美設廠,將投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置五納米晶圓廠。當時,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還高調感謝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並強調「這項歷史性的協議也將強化美台關係。」
「所以說,台積電是台灣『護國神山』,從很多層面上來看,它確實是如此。」塗兆均說。
全球晶片荒 台積電生產版圖延伸海外
台積電在全球晶片荒的情況下,全球影響力大增。不僅如此,也在中美貿易戰中,以及台海軍事緊張的情況下,取得了將生產版圖延伸至海外的經營契機。
對此,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台積電至美國、日本、歐洲設的廠,是連帶上游的材料、原材料跟設備,下游的封裝測試,整個產業外移,「不是只有台積電的晶圓代工過去而已,同時整個產業要聚落,整個產業鏈要搬過去。是整個產業鏈開始分散風險地,這叫『分散地理風險』。」
他強調,這並非「分散企業的風險」,因為台積電仍然接單賺錢,只不過是生產線不主要落在台灣,「地點上分散一下,就做戰爭的預防,當台海發生戰爭的話,那麼台積電一樣可以從美國、從日本、從德國出貨。所以這個地理風險的分散是必要的。」
吳嘉隆說,這對企業經營而言,將促使台積電降低人工成本,因美國、日本、歐洲的人工成本遠高於台灣,所以台積電將稍微修改在台灣原有的操作方法,「所以它必須在控制成本方面有其他的做法,據說會大量使用機械人。」
而台積電帶動台灣半導體產業、晶片產業從上游到中游到下游整個供應鏈,對此吳嘉隆認為,這與美國主導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息息相關。
他以80年代日本汽車輸出全球致使美國的汽車業遭受打擊為例。當時美國就要求日本貨幣升值。而當日幣貨幣升值後,日本汽車生產線只好外移至東南亞:一部份的零件在菲律賓生產,一部份在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生產,最後再全部運到泰國組裝完成。
「所以東南亞各國都有分到一杯羹,但是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跟日本競爭,沒有辦法來威脅、取代日本。因為他們只有抓到一小塊。」吳嘉隆說,這個商業模式,現在套用到半導體產業上。
「美國把整個產業鏈切成一塊一塊,把它做成國際產業供應鏈。從上游到設備、到軟件,到硬體,製造到封裝測試。荷蘭抓一塊,南韓抓一塊,再給日本抓一塊,再給台灣抓一塊。然後整個組合起來。」
他舉例說,荷蘭的阿斯麥公司(ASML)專門做光刻機;日本專門做光阻劑化學材料;南韓三星主要掌握記憶體。而關鍵技術則是控制在美國手裏,美國自身擁有一些設備廠商,以及軟件設計廠商。「其實現在整個半導體產業是控制在美國手裏」。
「我告訴你,中共都以為它把台灣打下來,台資企業就變成『國營企業』。不是的呀,中共根本不懂、不了解,以為它可以把台灣打下來,就可以拿下台積電,不行的!」吳嘉隆說,假如台海發生戰爭,萬一中共拿下台灣,美國即切斷對台積電的設備、技術供應跟授權。
對此,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看法類似。他說,若沒有美國的機台、日本的材料等,台積電也無法生產晶片。他以F1賽車來比喻,「台積電有很好Know How,就像是一個driver(司機),荷蘭阿斯麥提供的EUV它是一個vehicle(車輛)。日本提供的就是oil。三缺一,都不能讓Racing car(賽車)跑起來。」
彎道超車 中共盜竊技術 挖角人才
而近年來,由於中共強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卻屢屢受挫,因此盜竊台灣高科技術及挖角台灣人才,成為其所謂「彎道超車」的手段。
擁有二十幾年半導體界經驗的塗兆均表示,特別在中美貿易戰之後,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中國更極力關注重點發展半導體產業。「在我來看,中國官方他們嘗試用,不管是民間也好,學術學術界也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補償其產業重點的一些行業技術跟行業的人才。」
塗兆均表示,在民間方面,就是藉以在台灣高科技重鎮──新竹地區設立「外資公司」作為掩護。「所謂外資公司,實際上它背後可能都是中資,不是台資,是其他的國外地區在台灣設立的公司。就是借這些公司的名義在台灣,特別科技界、在電子業挖角一些人才,特別是在半導體業人才的挖角,甚至是一些機密、一些技術的取得。」
塗兆均說,台灣政府近這一兩年來已特別關注此現象,並在2020年開始採取行動。「一方面可能有一些產業公司這幾年來一直向台灣政府檢舉、告知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台灣政府2020年開始有很大的動作,包含台灣媒體上面看到很多的媒體也好,或者是國安單位,包含是國安局、調查局,針對這個部份做特別的調查。」
「我也接到一些調查局的電話,詢問我們所在的這個半導體產業、或者是身邊的朋友是否有耳聞,或者是他們去詢問特定的公司的情況。」塗兆均說。
去年3月,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證實,因以中資化身成台灣企業,惡意挖角台灣人才,已有20家左右的公司被移送調查;8月,經檢方調查宣布,中國比特大陸(Bitmain)及其子公司北京及香港晶視智能,透過智鈊科技及芯道互聯公司,在私設研發、業務中心,挖角台灣研發人才共122人。智鈊科技及芯道互聯公司負責人也都遭依違反兩岸關係條例等予以起訴。
依台灣經濟部公告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中國營業事業、半導體業者等不得來台投資、設立半導體產業公司或分公司,違者可處一年以下徒刑。
此外,中共還利用以學術自由為掩護在台進行滲透。塗兆均以此前台灣新竹清華大學校內的「清華海峽研究院」為例,「我們知道了解的情況,它(清華海峽研究院)就是一個大陸官方的機構,嘗試用學術自由的名義,在台灣的清華大學進行一個平台。」
「用學術自由的方式去做掩護,更具有隱蔽性跟方便性,對台灣人才跟技術的挖掘,在某些方面、某些角度上,它讓人防備性會比較低,有機會更容易取得一些技術跟人才。」塗兆均說。
具中共官方背景的「清華海峽研究院」,去年11月初被爆出未經台灣官方許可下,於新竹清大校內設立「清華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為其總部在台從事技術研發、攬才、投資等業務,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而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則表示,依去年6月分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強化美國供應鏈安全與韌性的報告》顯示,「中國過去幾年總共挖了三千個台灣的工程師,用三倍的年薪挖過去。」
蘇紫雲表示,台灣政府目前正以強化敏感科技的保護問題,與台灣業主溝通,「業界目前比較傾向做的是營業秘密法」,並依此與國家安全找出一個平衡點。
「陸委會目前也在檢視相關的法規,避免這些敏感科技的人員,可以很輕易的往來於兩岸之間。這些都是以後要補上去的一些防偽的漏洞。」
挖角徒勞 中芯國際技術難突破
如此惡意挖角人才,台灣台積電首當其衝。「我想中芯一定有(挖角)台灣的TSMC(台積電)的工程師應該是沒錯的。」蘇紫雲說。
中芯國際(SMIC)是中國最大晶元代工廠,也是中共極力扶持的企業。
不過,蘇紫雲認為即使挖角台積電人才,但若以中芯而言,仍難以有技術的突破。「第一個,就是法律問題,台積電對於這種禁止競業競爭的條款,防線做得不錯。第二個是硬體的防線,也就是中芯大概只能仿12納米製程的晶片,再往下就沒有機台可以支援了。」
也就是說,招攬台灣人才,對中芯當然有所助益,通常前往大陸的工程師,已經不是擁有最新「know how」,「可以提高它所謂的良率,但要再做進一步的晶片,那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樣,有很好的手藝,可是沒有EUV的機台,也就做不出10納米以下的晶片。」蘇紫雲說。
再則蘇紫雲認為,台積電也理解美國跟西方民主國家的關切,會更謙虛地看待自己的責任,因此在數位安全部份會著重於人員安全的管理,「對於那些在台積電任職的核心員工,他們的Know how,以後避免去進入其他的國家或是其他的敵對公司,這一點不只是國家安全,也是台積電自己的商業利益所就必須要顧及的。」
共黨制度不改 企業創新無望
而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也對中共在台灣進行人才的挖角,提出他的觀察。
他說,中共挖角台灣人才,不僅限於半導體產業,而是遍布各個行業,包括機能布料,化學的藥品等等很多行業。「其實挖了角,最後沒有用。可能少部份用啦,但是基本上大部份都沒有用。」
為甚麼呢?吳嘉隆質疑,當中國企業挖角台灣人才之後,該企業的制度、文化還有組織內的創新,是否能有所改變呢?「然後能不要接受、不要被黨的領導走深進來。方方面面的。」
吳嘉隆說,當中國越融入國際社會,就發現「必須改變它的制度,而它又不願意改變它的制度。甚麼東西都要黨的領導,甚麼東西黨都要它走進來,收割韭菜。那最後就做不下去,原因在此。」
吳嘉隆說,習近平要「國進民退」,但國營企業是不可能推動中國經濟永續發展。
「具有自由市場的競爭,才能夠真正培養創新跟承擔風險的能力。國營企業沒辦法承擔風險,國營企業是聽命辦事的,它不承擔風險的,它是執行單位。」吳嘉隆說,國營企業的經營者其實就是公務員,就是官僚體系。「民間企業家才是承擔風險,推動創新,組織資源,面對競爭。」
而吳嘉隆也強調,由美國掌握的國際半導體供應鏈,「整個(供應鏈)環節被切開,每一個環節都有專門的技術,並且由不同國家掌握。如果中國要自己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話,所有關節都要打通,那不可能!」
因此,即使「中共曾成功挖角台積電很多高階幹部,甚至挖走整個團隊。可是它做不起來。中共給的補貼要扶持半導體產業,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紛紛成立,可是都是為了騙政府的補助金嘛,根本沒有生根。」
而受中國企業挖角的台灣人才,最後也發現,即使到大陸領了高薪,但「可是這個沒有用,因為現在已經被看透了,拿了人民幣換不了美元,匯出來也沒甚麼用。」
美對中「圍而不攻」 中共內部開始分裂
此外,吳嘉隆還談到,當前美國對中共的戰略原則,就如同三國時期曹操攻打袁紹的「圍而不攻」策略。
他說,「包圍而不進攻」,在經濟方面,美國斷絕中國的技術來源,因而導致「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與經濟增長的動能,開始下跌,經濟開始走弱。」
如此讓中共內部開始分裂,「有人主戰,有人主和,有人覺得應該還是接受西方的要求,加入國際社會,有人就民族主義情緒上心,要獨立自主啊,怎麼的。那是不可能的。反正中共可能會掉入這個陷阱,民族主義情緒的陷阱。」
「中共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來面對國際競爭,那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吳嘉隆說。
——轉載自《新紀元》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