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緊張局面持續 美稱俄羅斯15萬軍包抄烏克蘭
雖然俄羅斯總統普京及克里姆林宮在15號聲稱,已經撤回部分在烏克蘭附近演習的軍隊,大家當時都覺得先聽聽吧,而西方社會普遍對這個說法「相當質疑」。
首先就有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指出,暫時見不到烏克蘭的局勢有緩和的跡象,加上美國還是連續警告說,俄羅斯仍然可能隨時入侵烏克蘭,而國務卿布林肯在星期三亦發表講話指,美國沒有看到俄羅斯軍隊有撤退的跡象。
為何沒有人相信俄羅斯會撒兵呢?所謂有圖有真相。首先,根據英國天空新聞台(Sky news)的報道,美國太空科技公司Maxar最新發表的三張衛星圖,就足以反駁「俄羅斯撒兵」這個單方面的說法。因為其實在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邊境,還看到有大量的陸軍和空軍集結。Maxar的分析師亦指出,由第一張衛星圖片可以見到,俄軍在白俄羅斯阿西波維奇訓練基地建造的一間野戰醫院。這個基地最近也有訓練活動。
而另一張衛星圖片就顯示了,白俄羅斯在境內的Zyabrovka空軍基地部署了接近20架攻擊直升機。不過呢,消息稱之前被調派去這個機場的其它部隊似乎已經撤離了。
而第三張圖就見到俄軍在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邊境不到6.5公里的地方——普里皮亞季河,搭了一座新的軍用浮橋。不過,單從15號所拍攝到的衛星圖,暫時判斷不出這座橋是否只是像俄羅斯之前所說的一樣,只是作為訓練活動的設施。
大家看到這些證據,第一個感覺就是「嘩! 俄羅斯好蠱惑」,又說撤兵,現在又反口。當然有人說「預料到啦!」
其實,除了衛星圖片之外,網上最近亦在流傳「烏克蘭東部出現炮火」。那麼究竟是哪一方先發動的襲擊呢?到現在仍然是「眾說紛紜」。而烏克蘭和親俄武裝分子,最近也都在互相指摘對方,向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地區發動攻擊。
而根據網上流傳的,據悉是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地區民眾拍到的影片,可以聽到屋外連續傳出像是炮火聲的巨響。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盧甘斯克的親俄分離分子指,是烏克蘭政府軍向盧甘斯克五個地方的民居開火,還用了《明斯克協議》當中所禁用的 迫擊炮。
讓我再講一下什麼是《明斯克協議》,因為盧甘斯克與頓涅茨克均位於烏克蘭東部,屬於接壤俄羅斯邊境的州份。而在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盧甘斯克及頓涅茨克部分區域,就自行宣布獨立,之後就引發了戰爭。烏克蘭政府之後與兩地簽署了「明斯克停火協議」。
我們回過頭來講,現階段烏克蘭當局亦否認曾經展開過攻擊,還反咬說,是當地的親俄武裝分子襲擊他們的村莊,以及擊中一間幼稚園。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方承認發動襲擊。
現在不知道在事件當中,有無人命傷亡。不過,攻擊幼稚園這個行為,相信大家心目中都吓了一跳,如果真是有小朋友受傷,真是要了家長的命。
而且在現在這樣敏感的時刻,發動炮火攻擊不是「打機」、「攻擊我的村莊」這麼簡單,有人真是以為要開戰啦。有網友懷疑,會不會是俄羅斯想冤枉烏克蘭先開火,那樣就可以還手啦。歷史上有幾次戰爭,都是這個起因。
另外,網上也有照片流傳,指頓涅茨克機場附近,在同一日亦受到攻擊。所以,就近日的緊張局勢,美國白宮有官員繼續向外界警告,俄軍似乎在向接壤烏克蘭邊境地區增兵,今次還要多了大約七千人,連同之前在白俄境內進行的軍演,加上一直在烏克蘭南面克里米亞集結的俄軍,華府相信當前俄軍的總數,已經超過15萬人,並且形成「三面包抄」烏克蘭的局面。
美國總統拜登在星期三,與德國總理朔爾茨通過電話,兩個人都認同目前的局勢非常嚴峻。美國廣播公司ABC News更「收到風」,普京已經跟他的軍隊說,要準備在星期三之前入侵。在這個嚴峻局勢之下,相信未來幾日的發展相當關鍵。
而英國有國防官員形容,無論俄羅斯是否會入侵烏克蘭,西方國家都已經進入了與俄羅斯「激烈競爭」的「新時代」。
曾多次反對全民強檢 林鄭日前突然改口
消息指政府打算推出全民強制檢測,要求市民按照身分證號碼分期檢測。有傳媒總結林鄭月娥至少六次公開表示全民檢測不適合香港,不認為「全民檢測」有助清零,但是近日突然改口。
在2020年11月25日,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曾說,如果要全民檢測,就要封鎖整個城市,否則難以達到「清零」目標。
在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親共派議員屢次建議港府推行全民檢測,都被林鄭斷然拒絕。在1月12日,林鄭說,香港目前的封區強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我們放棄這個這麼有成效,這麼聚焦的檢測工作,貿然聽取些意見,做些與別人地方做的所謂小區檢測,我不會承擔這後果。」
直到2月15日,林鄭月娥改口說,原則上不反對全民檢測,如果檢測能力有所提升,則會認真考慮進一步大規模的檢測。
簽證到期外傭初步陽性 無家可歸露宿街頭
政府有北京支持,打算大規模提高檢測量,不過對醫院爆滿的問題至今仍未有明確解決方案。據《獨立媒體》報道,有菲傭在工作簽證到期準備返鄉時,不幸驗出初步陽性,但是因為無病徵,醫院不收留,她只能露宿街頭。
外傭Angeline受訪時談到她露宿經歷時不禁哽咽,指晚上十分寒冷、難以入睡,在半夜三更有兩個外籍男子接近她,在褲袋內掏出紙幣,意圖不軌,「我真係好驚(I am really scared)」。不久後更開始下雨,她搬到有瓦遮頭的長椅上,但仍徹夜無眠。
Angeline表示,因為受前僱主苛待,令她睡在洗衣房地下,還對她呼喝、威脅,於是在11月辭職,及後亦覓得新僱主,但是她向入境處申請簽證時被拒。
專屬的士今起提供服務 接載患者往返指定診所
除了患者入院困難之外,救護員人手也相當短缺。患者來往指定診所的專屬的士車隊今日(18日)起開始提供服務,費用由政府承擔,包括二百多輛的士。有參與司機表示,希望幫助確診者儘快得到治療;也有人說專屬的士司機獲發防疫裝備,較載街客更加安全,並說每日約三千元全包價很合理。
有需要前往專屬診所的患者可以透過熱線或者網上平台登記預約專屬的士,車隊會聯絡他們確認接送安排。
醫學界也自發幫助在家的患者。醫學會推出WhatsApp諮詢服務,供確診者諮詢處理病徵的方法。醫學會也將在本周六舉行線上講座,解答市民對防疫的疑問。
博愛醫院非染疫患者苦等30小時
除了感染Covid的患者,突發急病的老人家也十分辛苦。博愛醫院外有病人家屬向大紀元記者表示,她70幾歲的父親,因腹部劇痛入院,無法進食及排便,醫生說可能需要做手術,但是等了30個小時都未能安排病房,中間做測試還搞錯檢測樽。
她曾向醫護人員表示,可否先開藥讓他們回家等候,等疫情緩解後再來醫院看診,但是也不被理會。
她說:「完全因為covid,我明白,真是明白。當初我們要求醫生,可不可以開藥給他潤腸,他之後再來,沒有人理你答你。」她又說:「有幾個阿伯,被老人院送來做檢測或是不舒服,真是非常老。不是醫護,應該不是清潔姐姐,可能是助理不斷罵他們。 」
中共自食惡果危及與歐盟關係 美國印太經濟框架不邀請北京
立陶宛因為挺台遭到中共的貿易制裁,中共以為自己實力強大,可以碾壓立陶宛這個小國出口氣,不過卻沒有想到它這樣做,反倒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把立陶宛所背靠的整個歐盟都給得罪了。
德國經濟研究所(Ins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發表的一篇題為「中國制裁立陶宛對歐盟的影響」的報告中提到,中共非正式的貿易制裁手段,波及到在立陶宛設廠和採用立陶宛零件的歐洲各國企業,使他們對中國的進出口都受到連累,這已經不僅僅是中共與立陶宛的雙邊問題了。
丹麥、德國和法國企業對中國出口的產品,使用立陶宛生產的零件的金額最高,當中德國的汽車、化工和機械業受到的影響最大,而拉脫維亞對中國出口的物品中,採用立陶宛零件的比例是最高的。
由於歐盟是單一市場,各國供應鏈緊緊相連,而北京對立陶宛的制裁,恰恰破壞了這種單一市場的正常運作,報告指出,這正是歐盟絕對不能接受的,所以歐盟一定會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訴,將問題公開化。
報告分析說,本來從官方立場上來看,歐盟把中共視為夥伴、競爭者和體制對手,但經過這次北京對立陶宛的制裁,讓歐盟已經無法把中共再當成夥伴,對中共的態度也將向競爭和對手的方向移動。
為了阻止德國新政府對中共強硬,北京在過去一段時間,一直努力扮演可靠的夥伴,而北京對立陶宛的脅迫,則給了柏林對中國的鷹派藉口,讓鴿派無話可說。
另外,歐洲企業警覺到自己原來受地緣政治左右,供應鏈隨時可能出問題,預計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檢討自己對中共的依賴。
報告最後總結說,這次事件將中共的恣意妄為、不遵守貿易規範、試圖隱瞞,以及對待相對弱小的國家毫不妥協,都凸顯了出來,從長遠來看,必將衝擊到歐洲與中共的互動,最後中共可能是自食惡果。
中共為了報復立陶宛引發的蝴蝶效應,令整個歐盟都反思起自己和中共的關係,都不想再和它走得太近。而另一邊,中共在印太地區,則受到美國毫不留情地孤立。
美國政府早前發布的印太戰略報告,計劃在今年初推出印太經濟框架。美國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透露,正跟區內理念相同的夥伴商討,目標是在自由開放、沒有脅迫的地區追求經濟和安全利益。康達更直接講明,美國目前無意邀請同樣身處該地區的中共,加入印太經濟框架,美國也不會對中俄帶來的挑戰漠視不理。@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