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韋的一位年輕藝術家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按照真實比例建造了一座曼哈頓中城的微縮模型,看起來維妙維肖,但他所使用的材料竟然是報廢的電子元件。
21歲的扎伊德‧門克(Zayd Menk)來自津巴布韋,目前在英國著名的創意藝術大學(UCA)學習美術,他將在幾個月後畢業。這件曼哈頓中城複製品是他在2017年完成的一個藝術課程項目,當時他正在讀高中。
門克製作的這個模型長165厘米,寬80厘米,共使用了11個CPU、27塊主板、10個CRT顯示器的主機板,18條RAM、15個電池、4支手錶、3個硬碟、4個聲卡、7個電源供應器、13個軟盤讀卡器以及其它各種電子小零件,同時消耗了263支熱熔膠棒,最終製作出這個別具特色的曼哈頓天際線。
他一直覺得電路板上的紋路和小元件就像是從直升機或太空站俯瞰下的小城市,這個想法成為他製作這一模型的靈感來源。
為了嚴格遵守真實的建築比例,門克在製作過程中花了大量時間查詢Google地圖、維基百科,並且反覆計算這些建築的尺寸。除此之外,他還需要進行大量的重複勞動,比如切削和黏貼這些電子廢料等。
事實上,他最初打算建造自己的家鄉津巴布韋的一座建築模型,但因網上沒有足夠的數據和信息而被迫放棄,最終將目標轉向紐約市中心這片最繁華的建築群。
這件作品完成後連續展出了近兩年,有些人出價要購買該作品,但門克都拒絕了。這件作品目前正在貯藏中,但他確實計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將其拍賣。
從那時起,門克一直與各種電子垃圾打交道。2018年,跨國資訊科技公司慧與科技(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Company)委託他製作了倫敦威斯敏斯特城市的一件複製品。這件成品一直展示在該公司的一間辦公室裏,用以宣傳他們的各種回收中心。
《大紀元時報》詢問門克,他是否對城市和技術都很感興趣,因為這兩者是他藝術創作的突出特點,他說:「我對現代技術的進步及其飛速的發展非常著迷,但在欣賞這些文明紀錄的同時,我更關心這些技術背後經常被人們所忽視的地方,比如大量的電子廢物,以及由它們產生的垃圾填埋場的生態影響等。」
門克通過在各種藝術展覽和社交平台上分享的作品提醒人們「必須更仔細地考慮這些所謂的進步引發的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
(英文大紀元記者E. S. Armstrong對本文有貢獻。)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