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祝願大家事事順利。想事事順境,人緣必不可少。因此筆者特別留意誰說了甚麼、做了甚麼,使他人緣良好或是欠佳。好讓自己警覺一番。面對朋友或是案主,我能猜想他的人緣是怎樣,準確率達九成。多有賴一位教授敍事治療法(Narrative Therapy)的導師。他曾在論文中研究案主每說一個字的意思。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假設每次面談是60分鐘,每名案主面談10次。質性研究起碼收集20名案主的說話內容。因此他訓練我們社工的聆聽能力也非常嚴謹。

我常把敍事治療某部份的技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聆聽對方的詞彙,以及細心觀察對方的身體語言。行動當然不可太顯著,這會把對方嚇怕。誰喜歡受人偵測呢。最近,我便與朋友們分享兒時苦苦向同學求教的經歷。一位中學輔導老師聽罷隨即說在她學校兩女生也出現類似情況。成績優異的經常大發脾氣責罵對方不專心聽講。方發現成績優異那位經常鬧情緒是因為媽媽吸毒,被送入醫院。而她被送入兒童院,所以藉著好友洩憤。我立即反駁說不願意教導我的同學家境良好,父母非常疼愛她。這位老師已接受了學生輔導的基礎訓練,她的回應竟令我氣餒。我不覺得她理解我兒時的困境。更何況她犯下輔導技巧的大忌:講述另一些人的情況。每名案主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感受也是獨特的。硬要說其他人的狀況,便忽略了當下案主的感受,也不能再深入了解其鬱結。

另一位朋友從事食物研究的,則回應到我的期望太高,人家有她自身的情緒如:煩厭,不可能無止境地教導我。聽完朋友的回應,相信讀者的你會更氣憤。若是自尊感不高者會更自慚形穢。首先她責備我對別人要求過高;第二我不體諒人家情緒。原來尋找完美的傾訴對象真的太難了。只好體諒她們不是輔導專業人士。我期望對方說:「你一次又一次忍受她的黑面去求教,有甚麼令你這般堅毅?」「你當時渴望父母怎樣回應你的困境?他們做了甚麼協助你?那怕只是微不足道,但你心情會否稍有改善?」一位具同理心的朋友,他的人緣一定不差,至少贏得我的信任。◇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