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統計局2022年1月17日公布去年宏觀經濟數據稱,四季度GDP為324,23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速4.0%,全年GDP為1,143,670億元,增速8.1%。

中共官媒鼓吹2021年經濟增長速度

中共人民網發布評論稱:「面對複雜嚴峻的發展環境,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人民網1月18日援引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的話稱,「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展望2022年全年走勢,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經濟網1月18日撰文,發布國家統計局10位司長對2021年經濟「年報」做出報喜不報憂的解讀。

中共去年四個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18.3%、7.9%、4.9%、4.0%。增速下滑趨勢非常明顯,下行壓力非常之大。中共在2021年3月稱全年增速保6。鑒於前三個季度中共經濟下滑趨勢和疫情等各種交織的經濟增長負面因素,法新社報道,分析師們估計中國2021年第四季度經濟同比增長3.5%。

1月14日,路透社綜合42家機構預估中值顯示,受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及地產、基建投資放緩的拖累,預計中國2021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將「破4」至3.6%,為2020年二季度以來最低。

然而,在1月17日,中共統計局初步測算2021年4季度增速4%,全年8.1%,出爐的「成績單」不僅超出外界預估,連中共自己也「沒想到」。

中共經濟數據的制度性造假

中共經濟統計數據造假,歷來被外界詬病,甚至其造假的程度也引發體制內高階人士的反感。

去年年末,據彭博社報道,前財政部長樓繼偉2021年12月11日在一次經濟工作線上活動時表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目前的數據中根本看不到。樓繼偉抨擊,通過中共官方單方面的數據統計方式,很難評估經濟負面問題。

樓繼偉舉例,疫情之下,許多民企註銷,處於非活躍狀態,也被算作政府宣稱的企業實體增量中,再比如新增就業人口,初始會被計入就業增量,但這些就業人口之後是否又丟了工作,就沒有人跟進了。

2021年10月14日,電荒期間,李克強到廣東順德巡視一家火電廠時表示,電價上漲不會引起通貨膨脹,因為中國反映通脹狀況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是以食品價格佔主體比例而定的,電費上浮不會影響通脹。正如彭博經濟學家曲天石指出,中國的CPI有點像「黑匣子」,撬開這個匣子,才能進一步揭示通脹趨勢。

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副研究員、旅美經濟學家程曉農博士2021年4月28日在大紀元發表的題為「中國經濟增長數據的奧秘」中表示,「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數據······基本上永遠是『增長』的。其原因在於,那不是經濟現實的準確反映,而是政治需要。」「統計局用經濟增長率為這個政治指標背書。」

「如果經濟現實狀況背離了高層確定的經濟增長方向和範圍,統計局就必須設法在統計技術上玩出『花』樣,加以補救,直到產生出符合高層政治宣傳需要的經濟增長數據。」

中共2021年GDP經濟數據之所以超出外界和自己的預判,主要拜賜於中共政權20大前時局動盪和政治維穩的結果。

GDP數據維穩,政治站隊遠大於經濟增長

中共2021年一、二季度的高增速18.3%、7.9%,是虛位增長數據,因同比的2020年一二季度基數過低導致。也就是說,2020的基數越低,越能凸顯2021年的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於2021年12月17日宣布,經最終核實,2020年GDP現價總量為1,013,567億元人民幣,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2,41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將2020年的實際GDP增長率從2.3%下調至2.2%。

降低了的2020年基準數字,為2021年經濟增長「成績單」打開了便利上升通道。

中共修改2020年GDP的一周前,在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在一連喊出25個穩字,中共也同時明確經濟存在三重壓力,鑒於2022年的中共政治局換屆年,中共為了政治穩定,習近平為了保20大連任,為己加分的政治意義將遠超經濟意義,權力保衛戰的指揮棒,讓統計局的官員們必須「靠前發力」,降低2020年GDP基數,讓2021年GDP「健康成長」。

此外,中共的疫情清零、全面封控政策不僅飽受外界詬病,還對中共經濟造成巨大衝擊,疫情導致產業鏈條斷裂,供給短缺、消費低迷,也使投資增速明顯減緩。華爾街日報曾報道出高階官員欲建議調整疫情防控政策,遭到習近平的批評。官員們為了保烏紗帽,用修飾經濟數據解圍清零政策負面效應,包裝強權制度優越性,是一種大概率可能性選擇。

2021年,中共三駕馬車,外貿「一枝獨秀」。2021年中國進出口39.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21.4%,其中出口21.7萬億,增21.2%,實現貿易順差4.37萬億元。出口連續六個季度正增長,已經到了天花板,隨著2022年疫情緩解,各國復工,訂單回流,中共「疫情出口紅利」將會遭到嚴重制約。

路透社指出,2022年,中國人因收入下降,內需不足將成經濟增長「攔路虎」。

儘管中國2022年經濟部署提出基建投資項目靠前發力,但中共的疫情封閉政策卻是經濟發展的死結。2022年,投資和需求料難有新的起色,而高新技術引導的新業態新模式經濟,並非一蹴而就。

保持出口景氣與持續吸引外資,將仍然是中共經濟的救命稻草,為此,中共將2021年的經濟數據表現做的好看一點,軟性欺騙,將有利於保持第三架馬車的動力,以期順利度過換屆年。

民退國衰,經濟下行仍未觸底

中共改開放前30年,平均年增長率在10%左右,高位運行,2010年出現下滑拐點,2012年進入「7時代」,持續了四年。2016進一步減速,進入「6時代」,2020年和2021年兩年平均增長5.1%,進入「5通道」,各類經濟機構預測2022年,中共經濟仍將在5%-5.3%的低位徘徊。

依靠基建投資拉動經濟高位運行,給中國經濟留下了不斷加槓桿、貨幣膨脹、債務攀升的虛高局面。

2021年,不斷下滑的中共經濟更遭遇了政策性左轉衝擊,房企的三道紅線與恒大、花樣年等地產巨頭債務違約,讓大而不倒的神話破滅,中共經濟的神話隨之破滅。房產稅的試點開徵,更是給房產的供求兩端投下低迷的陰影。2021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僅為4.4%,市場需求嚴重不足。

中共對互聯網頭部企業、網遊、教培業與文藝產業的打壓,不僅使萬億美元的市值蒸發,還讓數千萬人失業。此外,運動式能耗雙控,導致煤荒電荒和能源短缺,讓中國的中小型企業雪上加霜。

政策性黑天鵝疊加疫情灰犀牛,橫掃中國經濟,在供給端,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在消費端,年輕人開始失業、躺平,公務員大幅減薪,消費者消費意願減弱,2020年、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長率僅有3.9%,2021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1.7%,創2020年8月以來最低。

中共地方政府負債率驚人,中國《證券時報》旗下的新媒體「數據寶」2021年10月前發布的《城市負債率排行榜》指出,一線、新一線、二線、省會等86座城市,從去年的財政債務率來看,除了深圳不到20%以外,其它城市的債務率都超過了100%的警戒線。其中,貴陽的債務率超過900%、哈爾濱超過750%、昆明、西安超過650%。

但中共的各級政府是沒有破產這一說的,負債率高企後,進行債務重整,中共想辦法分解債務,通過資產債務的重組、合併、收購、轉移,最終的債務會由財政買單,即全體納稅人買單。

中國的居民槓桿率2016-2021的五年增幅高達22.2%,遠超美國的0.9%、日本的7.2%、德國的4%等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增幅。2021年,貸款購房者因收入下降,全國出現大規模斷供潮,個人在資產嚴重縮水的同時,債務卻沒有減少。

此外,中共2021年人口淨增僅為48萬,人口急速的老年化與少子化給經濟帶來巨大副效應,在三孩等各類政策遠水不解近渴失靈的情況下,網絡經濟學家任澤平乾脆斗膽提出每年加印2萬億刺激生孩。

2021年12月,中共御用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一次公開演講時提到,中國經濟由於債務,產業鏈移轉,和減碳要求,面臨衰退,中國經濟在未來五年將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時期」。香港《信報》專欄作家高天祐認為,這意味著「中國準備過苦日子!」

中共在2021年8月祭起共同富裕大旗,只畫大餅不做蛋糕,經濟學家張維迎稱,共同富裕的結果就是共同貧窮。

2022年,中共將更加內外交困,四面楚歌、危機重重。

大紀元首發#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