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月份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創新高,它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之間的「剪刀差」也創新高。專家認為,其暗含著中國的結構性危機。
中共國家統計局11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7%,同比上漲1.5%。而10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上漲2.8%,同比上漲13.5%,創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新高。同時,PPI與CPI之間的同比漲幅「剪刀差」擴大至12個百分點,也創下新高。
在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講解了該剪刀差大增的原因。他表示,主要還是由於PPI漲幅擴大,帶來PPI與CPI的差距在擴大。
付凌暉說,從總體情況看,PPI上漲主要是由於生產資料價格,特別是上遊行業價格上漲所帶來的。10月份,PPI中的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17.9%,佔整個PPI漲幅的99%。其中,採掘業、原材料工業價格分別上漲了66.5%和25.7%,漲幅明顯高於中下游的加工工業和生活資料價格的漲幅。
他還說,從影響因素上看,PPI漲幅擴大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輸入性影響。國際能源供求近期比較緊張,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國內相關的石化行業價格上漲。二是國內煤炭、金屬部份行業供給偏緊所帶來的影響,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同比上漲103.7%,鋼鐵價格上漲39.9%。
PPI與CPI之間的高剪刀差意味著甚麼?中國經濟與金融研究機構「西澤研究院」院長趙建在今年9月份曾發表署名文章《PPI-CPI剪刀差暗含的結構性危機》。
該文說,長期的高剪刀差暗含著潛在的結構性危機,是過度依賴投資和債務刺激生產資料需求,但無法形成有效供給的表現,如大量的形象工程、鬼城(城市新區因空置率過高,夜晚漆黑一片,因此被稱為「鬼城」)等。這反映了最近幾年佔據上游影響PPI的國企與佔據下游、受制於CPI的民企之間的矛盾。
該文還說,PPI-CPI剪刀差在更深層次的意義上代表著政策與市場的博弈:CPI代表著市場經濟的真實需求,背後是「無形之手」的力量;而PPI代表著政府投資所需的資本品與生產資料的需求,背後是「有形之手」的力量。兩者的剪刀差代表著中國的逆周期調節與深層次的宏觀不穩定性。
令該作者「更令人吃驚的是」,中國的貧富差距與PPI-CPI剪刀差在統計上具有高度的相關性。說明上游生產資料通脹,下游生活資料通縮,這擴大了貧富差距,不利於共同富裕。
旅居美國的中國經濟學家黃峻此前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居民消費能力疲弱,加上物價局人為設限,導致工廠通脹不能傳導到消費者,這將令民營企業步履維艱。他說,「生產成本的增加,並不能夠體現在商家賣給老百姓的價格上面。那導致甚麼後果?就是一般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更少,國進民退的現象加劇。」@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