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最新數字,香港男性及女性在2020年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是82.9年及88年,在已發展的經濟體而言是最長之一。另外,香港各個年齡組別的年齡性別死亡率均持續下降,反映香港居民趨於更長壽,但由於人口高齡化,整體死亡率及死亡人數呈現上升的趨勢。在2020年,腫瘤是香港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統計處的《香港統計月刊》刊登一篇專題文章「1986年至2020年香港死亡趨勢」,簡述1986年至2020年期間香港的死亡趨勢,並討論主要死亡原因、平均預期壽命和死亡的季節性模式。

在1986年,男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4.1年,女性則為79.4年,2020年男性及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增至82.9年及88.0年,顯示在這期間的死亡率大幅改善。

統計數字顯示,香港死亡數目從1986年的25,912人增至2020年的50,666人。在同期內,粗死亡率,從1986年的每千人有4.7人死亡,增加至2020年的每千人有6.8人死亡。

統計處指,粗死亡率受到人口的年齡、性別等變化影響,在扣除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的影響後,香港的標準化死亡率從1986年的每千人有10.5人死亡,下跌43%至2020年的每千人有6.0人死亡。

數字顯示,在1986年至2020年期間,初生嬰兒的死亡率的改善最為顯著,男性死亡率下跌71%,女性死亡率下跌81%。老年人的死亡率亦有一定程度的下跌幅度。

專題文章又指,在2006年至2020年期間,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及循環系統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在2020年,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及循環系統疾病分別佔男性死亡數目的32%、23%及20%,以及女性死亡數目的28%、21%及21%。

統計處發現,死亡的發生有強烈的季節性。一般而言,在冬季月份的死亡數字較高,這明顯與天氣冷而導致較多死亡有關。在12月至4月的死亡數字,會比在較暖的月份、即5月至11月的數字為高。

統計處在網頁「統計與你」指出,香港男性及女性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較30年前分別增加了約8年,港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在已發展的經濟體而言是最長之一。@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