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即位後不久,就開始了北伐戰爭。公元九七九年六月,北漢投降。隨後太宗進攻幽州,但在高梁河與遼國援軍相遇,宋軍大敗逃回。公元九八二年,年僅十二歲的遼聖宗耶律隆緒即位,蕭太后掌權。太宗認為這又是一次收復燕雲的機會,於是在公元九八六年,兵分三路,大舉北伐。
上一章我們講到宋遼之間有三次比較大的戰爭,第一次是在白馬嶺,這實際上是一次伏擊戰;第二次是在高梁河,北宋兵敗;第三次戰爭是岐溝關之戰,這次戰爭發生在公元986年,是北宋太宗雍熙三年,所以歷史上也稱之為「雍熙北伐」。
◎宋太宗運籌帷幄 三路軍節節勝利
「雍熙北伐」時,太宗是居中的坐鎮指揮者,從整個戰略的制定到執行,都是太宗在指揮。當然他並不是在第一線而是在開封指揮。此次戰略制定得相當周密,兵分三路:第一路是西路,由潘美領兵;第二路是中路,由田重進領兵,從飛狐口(今河北淶源)越過太行山,進攻現在河北的靈丘和蔚縣;東路軍隊是由老將曹彬領兵,進攻幽州。三路軍隊並不是同時發動進攻,而是有輕有重。他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收回幽州,因此東路這一支軍隊是最重要的。東路軍隊並不是前鋒突擊部隊,而是做出一個要全力進攻幽州的樣子,把遼國的主力部隊從西面和中間向東面牽引,等到西部薄弱的時候,潘美出兵,西部取得勝利之後,西路和中路的部隊匯合,同時再向東路進攻。當時中路軍隊是為了切斷遼國東西之間的聯繫。這個作戰策略是相當聰明的,但是在執行的時候出現了問題,主要就是東路的冒進和後勤補給沒有跟上。
起初,西路軍打得非常順利,連續打下了雲州、寰州、朔州(今山西朔州市)和應州(今山西應縣),連下四州;中路田重進打得也很痛快,從飛狐口出發,打下了現在河北的靈丘和蔚縣;東路本來是讓它駐軍在雄州(今河北雄縣)和霸州(今河北霸州市)這個地方,只是做出一副進攻的樣子,但是曹彬還是領兵往北打,最開始打得很順利,攻下了新城(今涿州附近的一個地方)、固縣,然後也打下了涿州,所以三路同時取得勝利,都在往北推。
◎糧草不足被迫撤軍 遇敵援軍連連敗退
打下涿州之後,由於東路軍隊的後勤補給 沒有跟上,所以曹彬在涿州待了十幾天之後,糧食就吃光了,只好放棄涿州又往回退。這時候中路軍和西路軍打得很順利,捷報頻傳,東邊這些將軍就坐不住了,決定再次向北打,再打涿州。《續資治通鑑》的說法是,「自以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謀畫蜂起,更相矛盾,彬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糧,再往攻涿州。」他第一次去打涿州的時候,因為補給沒跟上,所以這一次就帶了五十天的糧食,又打涿州。這次打的時候就已經很困難了,因為遼國的援軍到了。連續打了四天才打到涿州城下。在攻城的時候,遼國的皇帝耶律隆緒和太后蕭燕燕派大軍來援救涿州城。當時遼國的軍隊要繞到宋軍的後面去,切斷它的補給。宋軍意識到了遼軍的企圖,前面涿州打不進去,後面如果再被包圍的話,那就很危險了,所以東路軍曹彬下令撤軍。史書中還有一種說法,說撤軍的命令是太宗皇帝下的。
宋軍撤退時,遼國的大軍在後面追擊。第一仗發生在岐溝關,當時宋軍打得很不好,敗了之後繼續後撤;撤到拒馬河的時候,宋軍再一次打敗,死了幾萬人;然後又往南撤,夜晚要渡過沙河,遼國仍然在後面追擊,宋軍在沙河又被打死幾萬人,當時整個沙河的水都被堵住流不過去。宋軍連連敗退,於是太宗皇帝下令,讓中路軍和西路軍也撤回來。
◎楊業多謀出奇招 監軍無智害忠良
太宗下令讓中路和西路撤軍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最開始潘美在西路打下了雲州、應州、寰州、朔州四州,太宗皇帝說這四州的百姓可以和軍隊一起撤退,就是把漢人撤到漢人的地方來。當時負責接應百姓撤退的是潘美和楊業。他們的軍隊開到狼牙村(此地位於朔州南面一點)時,聽說遼國的軍隊在東路取得勝利之後,已經開始往西面打,這是報復性的反擊。
遼軍和宋軍在五台山發生遭遇戰,打死了宋軍幾萬人,然後進一步向西打,繞過應州,攻克了寰州,此時離朔州已經很近了。當時北宋西路軍的主力就在朔州附近,楊業一看這個情況說,我們現在如果去迎接百姓的話,會出問題的,因為軍隊帶著百姓根本跑不快,這很危險。咱們現在應該用一計。寰州在朔州、應州和雲州中間,現在趁著雲州沒有丟,朔州也沒有丟,我們派人去聯絡這兩個州,做出一副要決戰的樣子,同時我自己帶兵到應州去,這樣等於是寰州附近三個點,把寰州包圍了。當我們做出一副決戰的樣子的時候,敵人就不敢輕舉妄動,他們會觀察一段時間。我們趁著他們觀察的時候,趕快帶著朔州的百姓撤到石碣谷去。這個地方地勢險要,有一條很窄的山谷,我們派一千弓弩手,把山谷兩邊守住,讓軍隊從這個山谷中過,敵人根本沒有辦法衝過這個山谷來追我們。
這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戰略部署,但是東路軍的監軍王侁不同意,他說,我們帶了幾萬兵,還怕遼國人嗎?我們帶著大軍在大路上大張旗鼓地從雁門關走到朔州就行了,我們這麼多人就把他們嚇住了。結果當時西路軍的主將潘美也同意這個看法。楊業說,咱們要這麼做的話,肯定會失敗的。王侁嘲笑他說,將軍不是號稱楊無敵嗎,怎麼還會害怕敵人呢?你不聽將令到底是怎麼想的?楊業說,我不怕死,我可以去執行這個將令。
楊業在王侁的逼迫下,不得不帶兵前往朔州。臨行前,楊業流著淚對潘美說,此行肯定要失敗,我本是北漢降將,皇上沒有殺我,我也想報效國家,但大家責備我避敵,我不得不先死。他又對潘美說,如果你們聽我的建議,還有一個辦法可以轉敗為勝。我去迎接百姓的時候,希望你能夠率領一支軍隊守在陳家谷,陳家谷離狼牙村(他們當時駐軍的地方)很近,我敗退的時候,想辦法把遼國的士兵引入陳家谷,之後,你把這谷口封上,然後我再往回殺,這樣裏外夾擊,我們才有可能反敗為勝。潘美答應了,楊業出發後,他馬上去布置。
楊業從朔州南部狼牙村出發,直奔朔州。結果遼國有一個很勇敢的名將,也是一個主戰派,叫蕭撻凜,這個人當時在朔州城外埋伏。楊業過去之後,遇到遼軍的主力。前面是遼軍的主力,後面是蕭撻凜的部隊,將楊業包圍。楊業苦戰,衝破包圍圈,退到陳家谷,結果發現陳家谷一個人都沒有。本來已跟潘美商量好,為甚麼沒人呢?因為監軍王侁在陳家谷埋伏的時候等了半天的時間,沒有聽到楊業的消息,他就覺得遼國的軍隊根本就沒來。他說,咱們別在這兒等著了,跟著他後面一塊兒去接百姓吧,別讓楊業一個人搶了功勞,說百姓都是他一個人救過來的。結果宋軍走到一半的時候,聽說楊業打敗了。王侁下令撤退,到了陳家谷的時候,根本沒有排兵布陣,就直接走了。所以等到楊業敗到陳家谷的時候,發現一個人都沒有。當時楊業頓足捶胸,痛哭道,這回完了。沒有辦法,只好再翻身死戰。遼軍像潮水一樣湧上來,楊業一個人就殺死了幾十到上百人,但是他自己也身受重傷,他的馬也受了重傷。再看自己身邊的士兵,只剩下一百多個人了。他就跟士兵們講,你們都有妻子兒女,跟我在這兒一起戰死,我也對不起你們,你們乾脆趕快逃生吧,回去把現在的情況跟皇帝報告一下。結果一百多個人沒有一個人走,全部戰死。當時還有一個叫王貴的淄州刺史,也是一個人殺了幾十個人後,重傷而死。楊業的兒子楊延玉也在這場戰爭中戰死。最後只剩下楊業一個人,他就藏了起來,結果被遼國人發現後抓了起來。楊業說,我本來是北漢的降將,皇帝沒有殺我,我也希望能夠殺敵報答皇帝。但是現在到了這個地步了,我還能做甚麼呢?他從此不吃不喝,絕食三天最後餓死。
楊業戰死的消息傳到京城,宋太宗非常惋惜、哀痛,畢竟是喪失了一員勇將。王侁的責任最大,被革職查辦;潘美被降職處分。(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隋唐盛世》視頻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和《兩宋繁華》四部,第五部《大明王朝》也已於2019年底面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