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是夏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港人習俗在重陽節拜祭祖先。在八號風球之後天氣不穩,也無阻孝子賢孫上山拜祭先人。本報採訪兩位本地歷史文化學者周樹佳與薛浩然,介紹重陽節祭祖的風俗。

昨日重陽節,在荃灣華人永遠墳場,不少孝子賢孫帶同鮮花及祭品拜祭先人。在八號風球之後,天氣不穩定,昨日下午來掃墓的人不算太擠迫。與往年一樣,墳場實施特別交通管制,車輛不准進入,市民要徒步上山掃墓,前往墳場的道路,沿途有民安隊隊員維持秩序。由於4人「限聚令」生效,市民須分批到墓前拜祭。

大家族整個九月都拜山

香港不同族群的拜山風俗也有不同。香港史地掌故研究者周樹佳介紹,圍頭人和客家人的祖先大多安葬在香港,清明節拜祭近幾代親人,重陽節則拜祭遠租;也有的家族春祭祭祠、秋季拜墓。香港的閩南人、潮州、海陸豐人由於歷史短,在港的祖先不多,會集中在重陽正日拜山。

新界一些家族已經傳到三十一、二代,起碼要拜二十幾代太公、太婆。「若幸運地他們都是葬在一起,那可容易處理,但若各人都有獨自的風水地,咁非有番咁多人去不可,就算分頭並進,或專揀星期日才出發,成個農曆九月的星期日都可能要拜山的。」周樹佳說。

香港史地掌故研究者周樹佳。資料圖片。(余鋼/大紀元)
香港史地掌故研究者周樹佳。資料圖片。(余鋼/大紀元)

重九陽之極 應趨吉避凶

重陽節是黃曆九月初九,因為二九重疊,稱為「重九」,傳統認為九為陽數,所以又稱重陽。中國哲學認為物極必反,陽極則衰,因而重九之節也提醒人禍福相倚的道理。

周樹佳介紹說:,「九九之數含災厄降臨之劫,所以在重陽日,便要設法避禍,其中一種方法就是登高郊遊。」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汝南人桓景按照費長房道人的指引,在九月九日攜帶家人佩帶茱萸囊,登上高山,一家共飲菊花酒。晚上回家,桓景見到家中雞犬牛羊全部暴死,原來是家畜替代他們遭了災禍。於是重陽節登高、佩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流行開來。

最遲在魏晉時期,重陽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節日。魏文帝曹丕曾向曹魏重臣、書法家鍾繇贈送菊花,並在書信中寫道,九月初九有「長久」之意,最宜「享宴高會」,而服食菊花有助延年益壽。

食山頭傳統式微 乳豬大盛

重陽節傳承二千年來,古書中記載不少重陽節的應節食品,如重陽糕、菊花酒等,不過在香港並不普遍。周樹佳說,香港最常見的重陽節食品就是拜山的燒豬,「近兩年因疫症,不少祭禮都從簡,拜山的人少了,就改訂乳豬,所以這兩三年乳豬大盛」。

周樹佳又介紹說,過去圍村人會在重陽拜山時食「山頭」,即在墓地附近野餐煮大鑊飯。現在食「山頭」有名無實,多數是晚上去酒樓宴會,只有少數仍然會在村裏吃廚房煮的盆菜。據周樹佳了解,目前香港有真正「食山頭」的只剩四個地方。

新界歷史學者薛浩然說,過去客家人習慣炆豬肉,村內同姓子孫共同養一隻豬,等到祭祖時大家劏豬分食。他也說,過去他與家人拜祭祖父後闔家一起吃飯,感到很開心,現在物質雖然豐富,但是人情卻比以往淡薄。

新界歷史學者薛浩然。資料圖片。(王偉明 / 大紀元)
新界歷史學者薛浩然。資料圖片。(王偉明 / 大紀元)

慎終追遠 飲水思源

對於現代人來說,掃墓有怎樣的意義?周樹佳認為,重陽祭祖傳揚了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美德。他說,廣東人常說「有事留番拜山先講」,在拜山時長輩可以向後輩述說先人的往事,拉近後人對前人的關係。

薛浩然認為,掃墓不只是感激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最主要是一種「承傳」,將祖先的模範一代一代傳下去。他也說,拜祖先有「收族」的意義,即令家族不離散。家族中成員眾多,平日較少往來,通過祭拜共同的祖先,讓家族形成凝聚力。

薛浩然的曾祖父從福建汀州(今長泰縣)來到香港,從祖父開始定居並安葬在香港。他表示,薛家由唐朝起就在汀州定居,但是上世紀隨著西方思潮衝擊中國的家族傳統,以及中共的政治運動對文物的破壞,祠堂、族譜一度被毀。近年他回到福建老家,發現祠堂又被重新建設起來,並被列入國家保護文物。

薛浩然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家之不存,何來有國?」他感慨,中華民族歷經磨難長存幾千年,有賴於這種「慎終追遠」的精神,「中國傳統的生命力好強大,不是兩下就可以將它取消」。◇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