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始於夢想中」是愛爾蘭詩人葉芝(W. B. Yeats)的詩集《責任》的序言,後來成為德爾莫施瓦茨(Delmore Schwartz,美國詩人和短篇小說家)最著名短篇小說的標題。 

這句名言也可以作為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加拿大心理學教授、臨床心理師、YouTube名人、作家)的兩本暢銷書《人生的12條規則:混亂的解藥》(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ote to Chaos,以下簡稱《12條規則》)和《超越秩序:12條更多的人生規則》(Beyond Order: 12 More Rules For Life)的主題思想。

彼得森的兩本書都是融合了哲學、文學和個人軼事的自助指南,為他贏得了大量的讀者。彼得森曾由於服用大量的處方藥而幾乎死於非命。但在此前,他是一位頗受歡迎的演說家,他在美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演講廳和禮堂裏發言時座無虛席,他的YouTube影片也吸引了數百萬的粉絲。

那麼,我們不僅要問,究竟是甚麼原因讓彼得森這麼受歡迎?是甚麼吸引了這麼多粉絲?他和他的觀點為甚麼這麼受歡迎,尤其是在年輕的男性中?

關鍵詞就是責任

在給《12條規則》所寫的前言中,諾曼道奇博士(Dr. Norman Doidge,精神病學家和精神分析師)一針見血地寫道:「為甚麼不稱這本書為『指南』,一個比『規則』更輕鬆、更友好且不那麼死板的詞彙呢?

因為這些確確實實是規則。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你必須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毋庸置疑。」完全正確。  

傳統時代和方式

在葛底斯堡(Gettysburg)的皮克特大衝鋒(Pickett's Charge)失敗之後,羅伯特李(Robert E. Lee,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方聯盟軍將領)騎馬到戰場去迎接撤退的聯盟軍,並對他們說,「這都是我的錯。」

儘管這種說法不一定完全正確,因為許多人批評李的下屬朗斯特里特將軍(Gen. Longstreet)當天的作戰不利,但李仍然承擔了戰敗的全部責任。敢於擔當重大責任是偉大領袖的標誌。

半個世紀前,或許更早些時候,絕大多數美國人能夠履行個人責任。他們精心照顧家人,對工作盡職盡責。大多數人讓孩子在家裏分擔些家務,鼓勵年長點的孩子找暑期工作,並要求孩子在學校好好讀書。當成年人辦砸了事情,品行端正的那些人會主動承擔錯誤。

當今時代和方式

自那之後,這種個人責任的概念似乎慢慢消失了。在每天的頭條新聞中,在身邊的人群中,我們能感覺到這種變化。我們創造了一種受害者文化,例如,輟學或無法勝任工作的人不會責怪自己,而是把矛頭指向別人:例如不稱職的老師,或者嚴厲的主管等。有的時候他們也會怪罪於家庭教養、缺乏資源,甚至是種族問題。(待續)

原文:Rules for Life: The Key Is Personal Responsibilit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傑夫米尼克(Jeff Minick)有四個子女,孫輩也越來越多。20年來,他在北卡羅來納州阿甚維爾(Asheville)的家庭教育學生研習班教授歷史、文學和拉丁語。

他出版了兩部小說《阿曼達貝爾》(Amanda Bell」)和《他們翼上的塵埃》(Dust on Their Wings),以及兩部紀實文學作品《邊走邊學》(Learning as I Go)和《電影成就人》(Movies Make the Man)。如今,他在維吉尼亞州的Front Royal小鎮生活和寫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