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PNNL)內有一個名為海森堡立方體(Heisenberg cube)的古董,沒人知道它的確切來歷。
美國化學學會(ASC)8 月底舉行的秋季會議上展示的一份研究稱,終於證實它是來自納粹時期德國一個沒有成功的核試驗項目。
海森堡立方體邊長約5 釐米,重約2.5 公斤。科學家知道在歐洲和美國一共有大約十幾個這樣的立方體,估計它們是來自德國在二戰時期秘密進行的核試驗項目,但是這並沒有得到確切的考證。
上個世紀40 年代初, 兩位德國科學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 和迪布納(Kurt Diebner)分別帶領兩個研究組在不同的地點、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核裂變研究。
據信他們製造了很多個這樣的立方體,作為核反應的燃料。這些立方體被掛在線纜上,浸在重水裏。重水是水的一種,其摩爾質量比普通的水要重一些。可是他們的試驗沒能觸發級聯的核反應。
聯盟軍估計德國造了1,000 ~1,200 個這樣的立方體,但是大多數都不知道散落到何處。當時,聯盟軍從海森堡進行試驗的地點海格洛夫(Haigerlof)找到600 個立方體,運去了美國。可能美國後來把它們用在了其它的核試驗項目上。到現在,人們只知道其中12 個立方體的下落,所以這些立方體已經成了寶貴的歷史古物。
這份研究採用放射性測時法(Radiochronometry)檢測了其中幾個立方體,證實裏面所含的天然未濃縮的鈾所來自的年代和德國納粹時期生產鈾材料的時間點一致。研究人員又用其它技術,分析了其中一個立方體表面塗層的材料,發現了苯乙烯的成份。據信當時海森堡研究組在立方體的表面加上了含氰化物的塗層,以抑制立方體表面被氧化;而迪布納帶領的研究組用的則是苯乙烯塗層。
研究員之一羅伯遜(Brittany Robertson) 說,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對這些立方體表面的塗層進行分析。「沒想到經過這麼長的時間,還能分析出表面塗層所用的材料。」
研究人員現在繼續分析其它幾個立方體表面的塗層,就能知道這些立方體分別來自當時哪個研究組的試驗。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的發現說明這種偵測技術很有效。這種技術還可以用於其它與核材料相關的追蹤調查,比如追蹤非法核材料交易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