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香港』為甚麼叫『香港』?其實『香港』跟香文化有很深的淵源!」有一位年青人鄧皓荃(Aaron),從15歲起開始「尋香」,十來年過去,仍然孜孜不倦,投入專研香文化,自學製香,特別是當發現他土生土長的地方——香港其實與「沉香」有淵源,讓他更為珍惜並想推廣香文化,尋覓「香」帶給人的意義。

每次受訪,Aaron都會講述一段經歷:「中四那年,我經過一間佛寺,突然聞到一股從未聞過的香味,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從那時候起我就開始走訪各種香舖,找尋這究竟是甚麼香。」憑著靈敏的嗅覺和心中的那份堅持,他終於找到記憶中難忘的味道——沉香。同時,他覓香的精神也感動了父母,送給了他一個香爐和一款越南沉香。劣質香和天然優質香有天壤之別,要找到優質的香不易,Aaron便萌生了自製香的願望,透過自己不斷學習,研究古籍、參考日本、韓國成熟的製香模式,日復一日練習,致力成為一名香藝師。

鄧皓荃(Aaron)從15歲起開始「尋香」至今,如今致力推廣香文化,尋覓「香」帶給人的意義。(陳仲明/大紀元)
鄧皓荃(Aaron)從15歲起開始「尋香」至今,如今致力推廣香文化,尋覓「香」帶給人的意義。(陳仲明/大紀元)

劣質香和天然優質香有天壤之別,要找到優質的香不易,Aaron便萌生了自製香的願望。(陳仲明/大紀元)
劣質香和天然優質香有天壤之別,要找到優質的香不易,Aaron便萌生了自製香的願望。(陳仲明/大紀元)

尋香過程了解香港歷史

被身邊的朋友視為「古人」的Aaron,從小就不愛打機、體育運動,而鍾情於古琴、琵琶、二胡等中樂,愛上「聞香」後,他在空餘時間就走訪各類香莊,尋找自己心目中的味道。覓得「沉香」後,喜愛刨根問底的他又開始探究沉香的起源和歷史意義,在網上看到有的團體提出「土沉香保育計劃」,引起了他的興趣:「原來香港有沉香啊,為甚麼要保育呢?」

Aaron從各類史書中了解到,香港的土沉香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他引述近代史學家羅香林教授《一八四二年以前之香港及其對外交通》的記載,當時香港隸屬廣州府東莞縣,環境非常適合土沉香的生長,在新界、離島一帶有大量的土沉香,其價值連城,於是人們開始做相關的買賣。土沉香由陸路運到尖沙頭(現尖沙咀),再用舢舨運往石排灣(現香港仔),這個港口就被稱為「香港」,運香之港,從這裏起步,土沉香被運送到世界各地。「香港」的說法傳開,慢慢變成整個香港島的名稱,後來英國管制,就把整個九龍新界都歸入叫做「香港」了。「過去香港是運香的港口,在近代五、六十年代時,製香業也在香港盛行,有很多香舖,香港亦是東南亞主要造香之地。」

Aaron喜歡刨根問底,認真專研本港的香文化。(陳仲明/大紀元)
Aaron喜歡刨根問底,認真專研本港的香文化。(陳仲明/大紀元)

天人合一的香文化

細數「四大名香」,Aaron介紹,這四款天然的香料包括「沉香」、「檀香」、「龍涎香」和「麝香」。目前東亞地區製香最主要用到的天然植物香料是沉香和檀香,為祭祀所用,龍涎香和麝香屬於動物的天然香,動物瀕臨絕種,目前十分罕有。

一縷縷清香之煙,成為人與天相連之物。古人祭天地,拜祖先,總少不了焚香,虔誠向上天禱告,尊敬神靈,不忘先祖。焚香、靜心、敬天地,傳統香文化的意義,在現代浮躁的社會慢慢不為人知。

古人祭天地,拜祖先,總少不了焚香。(陳仲明/大紀元)
古人祭天地,拜祖先,總少不了焚香。(陳仲明/大紀元)

Aaron談到,目前他最欣賞的高品質的香來自日本,選用的原材料和製作的工藝都屬上乘,日本的製香方法保留了唐、宋時期的精髓。唐朝文化傳入日本後,保存得很好。到了宋朝出版的《陳氏香譜》,也在日本流傳了下來。將唐宋香文化帶入日本的多為僧人,香文化的首要意義便是修行人用以敬佛,製香更要一絲不苟,非常嚴謹。在日本流傳至今的香文化,他相信可以還原中華傳統。

明末周嘉胄二十年蒐集整理的香學著作《香乘》。(陳仲明/大紀元)
明末周嘉胄二十年蒐集整理的香學著作《香乘》。(陳仲明/大紀元)

來到近代,Aaron表示香港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製香地,特別是50到70年代期間,移居海外的華人主要到訪香港買香,因為中國大陸受無神論影響,燒香拜佛都被視為禁區,信神的華僑主要到訪港澳地區買香。他有些無奈地說:「過去古代中國的香文化很發達,近百年間質素下降了很多,反而要到外國學習傳統手藝。」

隨著了解更多的香文化歷史,Aaron感到肩上有沉甸甸的責任,有志開公司、設社交媒體推廣香文化的保育:「近二、三十年來,劣質香充斥市場,大家對香的印象是『攻鼻揦眼』,燃起有毒啊,造成人們對香有誤解。」2011年,他首次製作了第一粒塔香。他希望可以讓人真正體驗到純正上乘的香的益處,並了解其文化內涵。二十來歲的他創辦「港香堂」公司,開設製香工作坊,教授學員竹簽香、綫香、盤香、塔香、倒流香五種製香方法,又有練香、隔火熏香、聞香、香席體驗,旨在鼓勵更多人重新認識「香文化」。

天然塔香。(陳仲明/大紀元)
天然塔香。(陳仲明/大紀元)

Aaron舉例:「過去的文人雅士流傳『文人四事』,即焚香、插花、點茶、掛畫,『焚香』在過往的文人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那麼到了今日我們一樣可以體驗一下究竟古人的香文化有多麼優秀,值得我們繼續傳承。」

文化保育不應商業化

許多人問Aaron,香藝師有沒有「證書」?在他看來,香文化的傳承不應該被「證書」框死:「其實做香是經驗來的,在香莊工作多年的師傅跟你聊多幾句,就知道你有沒有『料』。何必用一個『證書文化』去框住你呢,一張證書代表多少呢?」他觀察到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手藝證書層出不窮,其實不過是商業手段,參加了培訓課程取得了證書並不等於學會了這門手藝。

篆香印。(陳仲明/大紀元)
篆香印。(陳仲明/大紀元)

「有人把一門手藝變得商業化,課程收好多錢,就變成有些學員來學習就是為了這張證書,而不是真的對香有興趣或者想傳承這門文化。」Aaron續言,「我都覺得學海無涯,這是一輩子都學不完的東西,我跟學生講,我自己都在不停地學習中,有人說我專業,我仍然覺得自己有很多要進步的空間。」

今年七月中旬,Aaron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傳統香藝體驗工作坊。(受訪者提供)
今年七月中旬,Aaron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傳統香藝體驗工作坊。(受訪者提供)

*********

見證著本地香舖結業,知曉當下製香業質量良莠不齊,Aaron更覺得自己要繼續努力,為保留「香港」一名而傳承香藝:「我們香港跟『香』都好有因緣,我自己又那麼喜歡香,我就好害怕香在香港消失。我就想做一些香港製造的香,普及這個文化給大家知道,所以就一路堅持!」◇

今年七月下旬,Aaron在港香堂工作室舉辦工作坊。(受訪者提供)
今年七月下旬,Aaron在港香堂工作室舉辦工作坊。(受訪者提供)

盛有香粉的香粉罐,左起:崖柏粉、檀柏粉、老山檀粉、印度貢檀香粉。(陳仲明/大紀元)
盛有香粉的香粉罐,左起:崖柏粉、檀柏粉、老山檀粉、印度貢檀香粉。(陳仲明/大紀元)

各種製香原材料。(陳仲明/大紀元)
各種製香原材料。(陳仲明/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