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一算,陳業興(興姐)跟針線打交道竟有13年了,當年風馳電掣開紅色小巴揮灑青春的她,60歲退休後一度患上抑鬱症。直到她覓得新愛好,到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做義工,學習各種手工藝,發現手工布藝製作的樂趣,她才漸漸走出心理陰影。喜交朋友、閒不下來的興姐,花甲之年還拜師學藝,學習製作「百福被」,練就了好手藝。她在中心從學員到導師,參與各類布藝工作坊,也讓笑容再次回歸。

筆者初次認識「百福被」(百家被),緣於去年夏季橫洲最後一屆「大樹菠蘿節」,那條色彩繽紛的被單,代表著祝福和心願,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年筆者再次與「百福被」相遇,是在五月尖沙咀懷舊戲棚市集(廣東捌拾)上,年屆73歲的興姐在市集中展示自己的手藝,由一片片碎布拼接而成的被單,一針一線都是工夫。在市集展示她的作品,意不在賺錢,而是希望更多人認識百福被的寓意,傳達惜物的理念,珍惜傳統手工藝的價值。

退休後二次人生 學習紡織布藝工藝

踏入布藝領域,對興姐而言是一個人生新起點。開小巴、辛辛苦苦養家糊口的生活看似平凡,卻不失樂趣,待到兒孫長大,大孫女都已24歲了,她感到心中有些落差,似乎自己變成沒有用的人。退休後對她而言度日如年,甚至得了抑鬱症,她在心理上產生了很大的障礙。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青衣邨的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開始參加中心舉辦的一些活動、做義工等等,過程中結識了一班同齡長者,她形容他們是自己的「老年知己」,和他們相處漸入佳境,也漸漸舒緩了她的情緒,抑鬱症減輕了許多。對做義工熱忱的興姐說:「我寄情於義工工作,例如去維多利亞公園每年有一些展覽,中心會有攤位,我都會去做義工。有段時間我的膝蓋骨嚴重勞損,走路不方便,我都願意去維園輪班。」

興姐(右二)在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擔任義務布藝導師。(受訪者提供)
興姐(右二)在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擔任義務布藝導師。(受訪者提供)

社區中心有衣車,興姐在那裏學習車衣、做書套、布袋等等,大概做了五、六年,她喜歡這種工藝,但總覺得還有進步空間。一次在路上的善舉,讓她認識了一位紡織師傅:「我一次跟兒子出街,我們前面有一個長者,看起來比我大十歲,要過馬路,我兒子就扶了她一把,我順口跟她搭話,介紹我經常做義工的中心,就約她去中心玩。」一回生,二回熟,兩人很快成了朋友。興姐得知這位長者原來是她的鄰居,是潮州人,從小就學習刺繡,會很多種紡織的手工藝。她虛心向鄰居學習,拜她為師,學會了多種紡織工藝,「百福被」就是其中一種。

納百家之福的傳說

興姐介紹「百福被」的由來,寓意「納百家之福」,保佑孩子平安長大。(陳仲明/大紀元)
興姐介紹「百福被」的由來,寓意「納百家之福」,保佑孩子平安長大。(陳仲明/大紀元)

興姐介紹,這款由一片片碎布拼接而成的被子,叫做「百福被」,古時有一些傳說,其中一個是新生兒容易被鬼纏身,招來不幸,於是人們從家家戶戶收集碎布,縫製成一床被子給孩子,寓意「納百家之福」,保佑孩子平安長大。另一個「百福衣」的傳說,講的是有一個村莊出生的孩子經常不健康,父母求神拜佛詢問緣由,後來一位高人來到村裏告訴大家,如果能夠籌集到一百家人的布料,製作成衣服,給孩子穿上,就可以保佑他們健康成長。他們誠心徵集碎布,帶著來自百家的祝福製作了「百福衣」,果然孩子恢復了健康。

興姐記得自己家中也有「百福衣」,是家人做給女兒的,如今她也想把祝福一代代傳下去。那怕自己眼力、體力都不如前,她仍抱著一顆學習的心,跟著師傅學做,甚至改良拼布的方法,製作好每一塊六邊形的碎布,再將其拼合成大的被單。她展示手上的一張給兒童的被單,告知由300多片六邊形的碎布拼合而成,都是一針一針用雙手縫好,頗費心思。

在百福被的配色上,興姐也有講究:「男孩子用冷色系的藍色為主,女孩子用暖色,比如粉紅色啊,這些都很受歡迎。不少新生兒父母跟我訂做。」她最希望把這份祝福帶給每一個小朋友,盼望他們可以健康成長。

兒時艱苦經歷 養成「惜物」習慣

興姐設計的咕𠱸套。(陳仲明/大紀元)
興姐設計的咕𠱸套。(陳仲明/大紀元)

介紹自己時,興姐直言不諱自己成長的環境:「一家八口一張床你聽過未呀?這是60年代十分典型的家庭,我就在一家八口一張床的環境下成長⋯⋯我11、12歲就跟著媽媽外出打工了,在酒樓洗碗啊,很辛苦。不過我覺得自己都幸運,沒有捱過餓,我家好窮,但是爸爸媽媽都好愛我⋯⋯」興姐讀了幾年夜校,二十多歲就獨立賺錢養家了,做小巴司機等勤勤懇懇一輩子。她兒時艱苦的經歷,白手興家的辛勞,令她在飲食起居上都非常重視「惜物」,不會隨便浪費生活物品。

談到做「百福被」的布料來源,興姐笑道:「是上水做那些床單被套的廢布料的工場,店舖有一堆要丟掉,我覺得可惜,就全部拿回來了。」她把布料帶到中心與老友記分享,變廢為寶,做出色彩繽紛的被單。

面對當下疫情,每天都有大量的口罩被丟棄,興姐想到用自己的手藝做布口罩,送給身邊的人使用。她還參考立體口罩紙樣,製作出舒適的立體布口罩,迄今已經免費送出了2000個給街坊朋友:「可以幫到人就做,希望人人都可以健健康康。」

興姐想到用自己的手藝做布口罩,送給身邊的人使用。(陳仲明/大紀元)
興姐想到用自己的手藝做布口罩,送給身邊的人使用。(陳仲明/大紀元)

*********

興姐爽朗的笑聲迴盪耳畔,講起往事來滔滔不絕,回味過去的酸甜苦辣,還有說不完的故事。「花了三、四年才走出抑鬱,有幸認識到中心的這班『老年知己』,真的很知足。」做義工、擔任布藝導師成為她退休生活的樂趣,她還會去圖書館借書,看外國雜誌學習布藝的設計、配色,雖然看不懂英文,但她相信「活到老,學到老」,看圖都可以學到東西。她鼓勵年青人更要珍惜青春,不斷進步,自己現在都到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階段,仍然樂觀面對生活,積極學習,方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興姐(右)和「糖姨」鍾彩雲在尖沙咀懷舊戲棚市集上,興姐教糖姨做布藝。(陳仲明/大紀元)
興姐(右)和「糖姨」鍾彩雲在尖沙咀懷舊戲棚市集上,興姐教糖姨做布藝。(陳仲明/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