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今日(8日)發表一項調查報告,發現領取綜援的婦女,情緒焦慮指數遠超普通市民,當中更有超過三成受訪婦女確診患有抑鬱症。社協促請政府儘快改革綜援制度,提升綜援援助金及設有時限性的特別津貼等紓緩市民壓力。

中大:領取綜援婦女焦慮指數遠超普通市民

社協和中大社會工作學系,訪問290名領取綜援的婦女。受訪者中,單親家庭佔66.2%。在疫情影響下失業,及因照顧學校停課而留在家中子女而被迫停工的婦女,人數大幅增至85.57%。調查又發現,在疫情下綜援家庭支出大增,平均每個綜援家庭每月支出增加1,500多元,舉例如:子女補習費、外出用膳費用、居家抗疫而增加的水電費、購買防疫物資和網上上課需要的電子設備等。

調查顯示,受訪者自評的抑鬱及壓力程度與一般市民相若,但焦慮程度達56.3%,遠超普通市民的28.1%。當中更有33.4%受訪者確診患有抑鬱症,代表她們可能在缺乏支援及應對措施的情況下,因經濟壓力和困擾造成焦慮情緒。

社協促政府改革綜援制度

社協副主席施麗珊指,自1996年起,綜援標準金的計算方法至今仍未有更新。她冀望政府能儘快改革綜援制度,為有需要家庭的子女提供學業及照顧支援,如功課輔導班與補習班等。同時促請,政府將綜援豁免金額提高至3,500元,將領取綜援家庭的兒童補習及課外活動等列為生活需要,為他們開始特別津貼。

施麗珊認為,疫情影響下有不少婦女為照顧子女而被迫停工或轉做散工,同時學校又因疫情而停課,家長須花更多心力及時間管教和輔導子女功課,唯很多學校提供的網上補習成效不彰,最終因子女成績一落千丈而要尋找補習班,導致日常開支大增。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崔佳良表示,發現大部份領取綜援的婦女最擔心日常支出、子女管教和子女學業。調查中有41.7%受訪者指社區支援較疫情前差,相信因限聚及防疫措施,導致過去提供免費物資及食物的教會及社福機構,現已停止服務,令領取綜援的婦女孤立無援。@

------------------

【 堅守真相重傳統 】

📍收睇全新直播節目《紀元新聞7點鐘》:
https://bit.ly/2GoCw6Y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