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欣賞音樂的美,這個美是什麼樣的?不僅僅是技巧,這技巧是必然的,你一定要的;還要加上你本身的心性,你是否真是很純?是否真的很善?這個東西是非常之重要,使得你音樂出來是否真是很純淨、純粹,這樣的音樂就容易去感動人了。」音樂教育家劉超祺博士接受大紀元《珍言真語》節目採訪時說。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的劉超祺,從1981年即是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開辦音樂教養家庭培育兒童近30年,創作過200多首樂曲。他直言,音樂是所有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東西,而彈奏樂曲不僅僅是一種享受,還包含了技巧和個人的性格閱歷等多方面內涵。
「一個作曲家,如果當你作曲的時候,你自己七情六慾每樣都很差的話,即使你樂曲怎麼優美,你本身的那些情愫,其實都跟著音符去了。」因此他感到,一場高超的彈奏不只要技巧好,更需要內心的純和善。「當你的修養好的時候,你的音樂出來自然是美很多的了。」
將於2021年10月28日~31日在美國紐約舉辦的第六屆新唐人國際鋼琴大賽,有著獨一無二的對藝術的至誠追求。除了特別指定曲目外,參賽曲目僅限於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主辦方相信,這些時期的作品無論從形式到內涵,都代表了最純正的西方古典音樂。劉超祺因此開始留意到這次大賽。
設在複賽的特別指定曲目,由享譽全球的神韻藝術團藝術總監D.F.先生所創作的歌曲改編而來。據評委會主席介紹,該曲目的獨特之處與魅力在於,「將傳統的西方古典音樂元素與古老中國音樂的旋律韻味完美融合。」
「D.F.先生,以我的認識,他本身是心性非常之高的人,他心性高的話,他寫出來的作品一定是唯善唯美的。」他覺得,參賽者有幸能夠演奏他的作品,應當是令人欣喜的。
此外,特別曲目用西方樂器鋼琴的技巧與和聲,演繹出絕美的東方音樂旋律和內涵,充分體現東西方正統音樂的精髓。「是兩個非常極致的文化融合在一起。」
「兩個很巔峰的元素加在一起,而由一個心性非常高的人去創作,我相信那個音樂應該是非常好的。」而大賽並非每年都有,因此「是很難得的機會,大家可以一展所長。」「如果你覺得你的鋼琴造詣是很好的,都建議你們去參加。」
國際大賽曲目豐富 是競爭更是切磋
新唐人國際鋼琴大賽是由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國際文化藝術比賽系列賽事之一。比賽宗旨是為了弘揚純真、純善、純美的正統藝術,重現巴洛克、古典直至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的華彩樂章。大賽傳承擁有250年歷史的鋼琴文獻遺產,並將這些文化瑰寶發揚光大。
劉超祺看到,本屆大賽曲目比往屆豐富很多,以前都是比較集中在幾個作曲家,而本次除了那幾個作曲家,「有巴赫,以前有Mozart(莫扎特),今年沒有Mozart了,有貝多芬,有蕭邦。」還多了很多「譬如Rachmaninoff,Mendelssohn,Liszt Franck,Saint-Saen」等這一類比較後期浪漫派的作曲家。
「這些作曲家有一個特色,就是本土意識比較強,我們叫Nationalism,就是民族主義,都是比較多成份的,譬如Saint-Saen、Franck,Liszt等等,Rachmaninoff也是,他們那些人都是比較傾向於將自己民族的音樂帶出來,在國際的舞台上。當然了,是配西方的和聲進去。」
大賽金獎為一萬美元,2019年的第五屆比賽,吸引了上百位世界級鋼琴家雲集紐約,今年希望更多。「既然是Top的鋼琴家,這個比賽當然是非常有意義了。大家切磋一下,雖然說比賽都是一種競爭,但是切磋的成份都很大的。在一個國際的舞台上,讓不同地方的人聚集在一起,這個意義就非常大了。」
許多西方古典音樂 創作源於神的啟示
新唐人電視台重視弘揚傳統文化,對於參賽曲目設定為純正古典音樂,劉超祺表示,他都研究過巴赫、貝多芬、肖邦等作曲家,那些時期作曲家的音樂作品,跟其它作品有著很大的不同,他們的作品謂之「神傳音樂」。
「什麼叫神傳音樂?就是神藉著這些作曲家,把音樂傳給他們。」
他進一步解釋,音樂的來源可分為三類,分別來自神、人和魔。「很多巴赫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以及浪漫派時期的音樂家在他們的描述裏面,即自己是怎麼創作裡面,我就可以分析到,他們的音樂應該是來自神的。」他相信,這些時期的曲目之所以不朽,是神揀選了特別好的人創作出神來之筆,讓他們奠定西方的音樂文化,從而澤被後世。
他說,來自人的音樂創作也很多,即是自己思考然後創作出來,沒有背後的因素加持。
而上世紀40年代起源於美國的的搖滾樂(rock and roll),讓人進入一種不理性的狀態,他覺得其實是來自於魔。「這類音樂,使得你可以反社會,對自己很反叛,或者有一些很激烈的行為,等等,都是比較負面的。」「不過,現在都是很盛行。」
為甚麼純正古典樂曲來源於神呢?他舉例說,被稱為「音樂之父」的巴赫,自己說得很清楚,「他說他自己的音樂是頌揚神的,他的音樂是來自神的。」「所以他的樂曲,他最後都寫S.D.G.(Soli Deo Glovia),是一個德文來的,就是說願這些榮耀歸於神。」
當然,一般人可能以為,因為他有宗教信仰,加上當時宗教的影響很大,所以就甚麼都說是神給的了。「但是我在他的描述裏面,我就覺得不是的,在他的音樂裏面,其實他是在說他自己內心所看到的東西,所聽到的東西。」
「他是自學的,有多少人自學能學得這麼出色啊?其實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都無法解釋這些現象。」
他表示,在當時知識落後的時代,為甚麼這些人創作出了那麼多不朽的經典?現代人知識十分豐富,反而創造不出來呢?「我覺得是神給予他們的成份很大。」
而貝多芬的例子「就更加清楚了」,「他甚至提到甚麼呢?他說我看到樂譜在我面前,我直接抄而已;我聽到音樂,我就照著寫。我的音樂在我腦子裏停留了許多年。」貝多芬以為自己的記憶很好,劉超祺則心想,「是因為神給你的,不想你忘記,我們這樣去演繹它。」
其實貝多芬有很多這類自述,「一般人就認為他是作曲家,他當然寫得很快,就用人的一面來理解他的這番話。而我就覺得不是,他真的看到,真的有神告訴他這個信息。」
蕭邦的例子也是如此。蕭邦的女朋友Georges Sand是一位小說家,她曾看到蕭邦在郊野時,突然間就有音樂來了,他就馬上趕回Studio,借一個鋼琴馬上不停的寫了出來,「寫不出來的時候他就很激憤,怎麼試來試去在鋼琴裏,要把那些東西寫出來。」
「因為她本身是小說家,她描述得很生動的。他好像聽到突然間有些東西進到腦子裏,他就開始寫東西了。因為她是一個旁觀者,她只是感覺到在她身邊的這個男性,原來有很多這些神奇的經歷,她就把它記錄下來。」
這種現代人以為的「靈感」,卻往往是人在放鬆時冒出來的,而且是前人知識中沒有的,「怎麼會這樣呢?以我的看法,就是他當時聽到音樂,看到一些景象,看到一些東西,然後他就真的不停地把它寫下來。」
當然,「一般的歷史學家、音樂家、評論家都不是這樣(沒有神的信息傳遞)。」他補充說。
彈奏好音樂 需技巧和純善兼備
如何才能演奏好古典音樂?在他看來,除了技巧之外,學者的性格和內心其實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他指,對於作曲家而言,如果作曲的時候帶著七情六慾,那些情愫「其實都跟著音符去了」。而對於鋼琴家來說,如果七情六慾很強,他拿著不管甚麼樂譜彈出來的場,其實也都帶有鋼琴家本人的情愫在場裏面,「所以,就不單是一個音樂本身好不好聽的問題了。」
他以舞蹈類比,同樣的動作由不同人做出來,韻味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那個心性高一些的,他出來的優雅程度就漂亮很多。」音樂也是如此,「當你修養好的時候,你的音樂出來自然是美很多的了。」
他強調,人們在現場欣賞音樂的美,不僅僅是必須的技巧,彈奏者的心性也會從中體現出來,「你是否真的很純?是否真的很善?這個東西是非常之重要,使得你音樂出來,是否真是很純淨、純粹,這樣的音樂就容易去感動人了。」
完整訪問請觀看《珍言真語》節目。@
------------------
【 坦白如初 公義永存 】
📍報紙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網頁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