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倫敦塔 終於尋獲福爾摩斯
倫敦塔的歷史幾乎與倫敦城的歷史一樣長。西元50年左右,羅馬人在泰晤士河旁建立的堡壘,就是最早的倫敦塔。當時的倫敦塔是用木頭建造的,在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倫敦塔及整個城市就遭到廢棄。直到9、10世紀,在今日倫敦的土地上,才慢慢又興建起城市。
再過百年的時光,法國諾曼地的征服者威廉一世(William I The Conquerer,1027~1087年)入侵英格蘭,他成為這個小島的統治者後,下令用法國運來的大石塊興建白塔,以防衛諾曼人不受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攻擊。自此以後,倫敦才有了石造的建築。
在漫長的歷史中,倫敦塔不斷增建,隨著時代的轉變,也做為不同的用途使用:皇宮、堡壘、動物園、兵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刑場、公共檔案辦公室、天文台、避難所和監獄(特別關押上層階級的囚犯)。這裏曾是英國歷史的重要舞台,許多失寵的名人或國王的政敵被拘禁在此,甚至死去,部份死因不明,因此倫敦塔也以頻繁的靈異事件聞名。
在馬車上,阿力左思右想,找不出一個可以通過守門衛兵盤問的好辦法,進入門禁森嚴的倫敦塔。情急之下,他又開始拼湊對坎卦的記憶,希望能從零星片斷中獲得啟發:
「嗯——好像還有酒瓶、竹籃、瓦器之類的,但是做甚麼用的?影射甚麼?卻是一點都記不得了。」
阿力喃喃自語:「酒瓶是裝酒的、竹籃是放食物的、瓦器是盛水的……」
「有了!」阿力興奮的大叫。
馬車忽然轉了個方向,朝市場走去。不一會,又繼續前往倫敦塔。
阿力跳下馬車時,手裏還提著個大籃子。他走向衛兵,又禮貌、又恭謹的打著招呼:「軍官先生,您好!」
「您好,先生!請問有甚麼事嗎?」
「我聽說我的好朋友——一位高貴的紳士——被拘禁在這裏,便帶了一些食物和酒來探望他。」
阿力一面說,一面將籃子指給衛兵看。
衛兵看了一眼籃子後,說:「好,您可以進去了!」
倫敦塔是個龐大的建築群,由於歷代不斷增建,使其結構錯綜複雜,阿力在裏面繞來繞去,幾乎迷路。在尋找福爾摩斯的過程當中,阿力看到了有些當代的名人被關在這裏。例如在其中一座塔的大門口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狂想症患者區」,阿力頗好奇裏面關的都是些甚麼人,便進去瞧瞧。
只見廣大的塔內空間被隔成一間間房間,只有少數房間裏有人。他們看見阿力來了也不搭理,忙著作自己的事。
阿力在其中一間房裏,看到一個斑白大鬍子不停的抱怨這裏沒有女傭伺候,生活如何不便等等的話。隔壁間他的夥伴生氣的叫他住嘴,因為他打斷了自己寫作的思路:「流氓無產階級革命不會成功,都是你的緣故!」(註:1848年法國拒絕馬克思入境,在多國驅逐下,馬克思流亡倫敦,並在1870年和恩格斯在倫敦重逢。)
阿力沒興趣看人彼此互揭瘡疤,便走到另一個房門口。他看見裏面有個大大的腦袋,油光溜溜的正對著門口,看來這個大頭的主人正蹲在地上忙著排列組合呢。阿力仔細看他排的東西,居然是骨頭。人的、動物的,大的、小的,各式各樣的骨頭散落一地,而這位仁兄將這塊骨頭拼在那塊上,瞧瞧不滿意,又換上另一塊,忙得不亦樂乎。泛著油光的腦袋在一堆白骨中間搖來晃去,這種景象讓阿力感到有點毛骨悚然,他只看了一眼就趕快離去。
倫敦塔裏實在太大、太複雜了,阿力想這麼漫無目的的找下去,恐怕真的得花3年時間。既然坎卦給他這麼多明示暗示了,肯定還會繼續指引他直到找到人為止。於是阿力再度努力搜尋腦中印象:
「嗯——坎有陷入、陷阱的意思,坎卦裏又不只一次提到洞穴,莫非福爾摩斯不在塔裏,而是在洞穴裏?」
阿力將尋找範圍縮小到地洞、水井,或地下牢房。逐一找去,果然於夜幕低垂時,在一口乾枯的井裏找到福爾摩斯,還有那淘氣的愛麗絲!阿力發現他們的時候,福爾摩斯坐在井底猛抽雪茄,愛麗絲坐在他的旁邊,嘰嘰咕咕的說個不停。
追尋解方途中 穿行倫敦市區
在河邊,阿力將籃子裏的食物分成兩半,倒進兩個變大的人的口裏,福爾摩斯和愛麗絲一下子又變小了。但由於食物的份量太多,他們變成小人兒。這下阿力著急了,因為他帶來的東西都用完了。
福爾摩斯倒是老神在在,他認為,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裏,一定有方法可以使他們恢復正常。阿力對福爾摩斯深信不疑,一聽到在大英博物館裏有解方,便即刻動身。
由於河邊偏僻,攔不到馬車,阿力決定步行前往。他將福爾摩斯和愛麗絲一邊一個的放在耳朵裏面,這樣他們可以在行進當中交談,而阿力還可以聽到他們的聲音。
阿力照著福爾摩斯的指示,在倫敦的大街小巷裏穿行。
有些街道他在拜訪客戶時曾經走過,發現百年前與百年後的街道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在1666年時,倫敦曾經發生大火災。由於當時倫敦的房子大都是木造建築,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大火延燒了4天,將1/6的房舍悉數焚毀。但幸運的是,沒有太多人傷亡,而且一直威脅倫敦的鼠疫也從此剷除了。
浴火後的倫敦得以重生,中世紀狹窄彎曲的街道、老舊簡陋的矮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筆直寬廣的大道和堅固的石造建築。殖民地的擴增、工業革命的領導地位,使英國開始累積大量的財富。作為帝國首都的倫敦,成為世界金融和政治中心,可以以幾乎不設限的資源進行建設。
英國的國力在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執政時達到巔峰,號稱「日不落國」,而倫敦也在此時進入最蓬勃發展的建設期。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在這個時代開通;許多有名的大型建築物,例如國會大廈、倫敦塔橋、大英博物館等等,都是在此時被興建而成。維多利亞華麗堂皇的風格,自此成為倫敦獨有的特色。
在二次大戰期間,倫敦受到納粹德國的猛烈攻擊,城市再度被嚴重破壞。戰後的重建工作由於沒有事先進行整體規劃,造成今日建築形式多樣、風格不一的現象,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格不再全然保持。這看在英國人眼裏,心中無限唏噓,不勝緬懷那逝去的黃金歲月。維多利亞時代,成為大英帝國輝煌的象徵。
只是帝國榮光的背後,也隱藏著黑暗殘酷的一面:無數的異族人(其中又以非洲人居多)被迫為奴,在艱苦的工作與不人道的對待下,在人間消失(雖然英國在19世紀宣布廢除奴隸制,卻無法約束殖民地裏的英國人繼續蓄奴);許多物種和自然資源因為無限度的掠奪而滅絕;工業化的結果,造成人口過度集中於城市,衍生各類的都市問題,如貧民窟的產生、公共設施的缺乏、衛生與居住品質的下降、犯罪率上升等等。
這種鮮明的對比,在今晚的夜行中,阿力的感受分外深刻。他經過宏偉氣派的大廈,也穿過污穢擁擠的貧民窟;看見街上有穿著光鮮筆挺的紳士優雅的散步,也看到骯髒的小孩伸手乞討時的眼神……這一切對阿力來說,卻是不陌生的,他所居住的城市、他生長的地方,和這裏何其的相似。雖然服飾不同、街景不同,但實質的狀況是一樣的。所不同的,只是百年的差距而已。◇(待續)
——節錄自《新紀元周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