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名為「藍龍」(blue dragon)的小型海洋浮游生物,其外觀看起來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令人印象深刻。它們是海蛞蝓(sea slug,『蛞蝓』發音Kuoyu)的一種,分類學上屬於裸鰓目軟件動物,然而與同屬其它形形色色的軟件動物不同,「藍龍」具有強大的防禦器官,可以刺傷人類。

藍龍(學名: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 atlanticus)已經被生物學家發現三百多年了。它們往往出現在漲潮後的淺水海面,美麗的外表下,殊不知隱藏著厲害的武器。

為了避免被掠食,藍龍會吞噬一種名為葡萄牙戰艦(Portuguese man o’war,又名bluebottle)的管水母身上的刺細胞,巧妙地將這種刺細胞轉移到它自己身體兩側的翼狀附屬器官的尖端。

於是,被藍龍吞噬了的刺細胞,成為了藍龍自身強大的防禦武器。

很漂亮的海洋生物「藍龍」。(Shutterstock)
很漂亮的海洋生物「藍龍」。(Shutterstock)

「從我有記憶,就看到它們在當地的海灘上被衝上岸。」澳洲立斯摩爾市(Lismore, Australia)南十字星大學(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國家海洋科學中心(National Marine Science Centre)主任、海蛞蝓專家史蒂夫·史密斯(Steve Smith)表示,據澳洲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無法確切預測何時出現。這取決於多種因素,比如離岸多遠,風吹多久。」

很多種類的海蛞蝓都是附著在海底生存,然而藍龍會吞噬氣泡,從而使其扁平的身體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身體呈上下顛倒,它們可以像鯊魚一樣用身體上的顏色「反影偽裝」來隱蔽身體——從而形成第二道防禦。

它們身體深色的一面向天,從上方看,與海洋融為一色;身體向海底的一面則是銀色,從下方看時,又與海面上折射天空的顏色融為一體。

很漂亮的海洋生物「藍龍」。(Shutterstock)
很漂亮的海洋生物「藍龍」。(Shutterstock)

藍龍漂浮於溫帶和熱帶水域,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都有發現。它們雌雄同體,一次產卵約二十顆。雖然身長只有1.2英吋(3厘米),但鋸齒狀的牙齒卻能夠吞噬數倍於其體形的生物,難怪得名藍「龍」。

在海灘上遊玩的人,視力好的很容易發現藍龍,因為它們漂浮於海面,容易被海風吹到岸邊。而且往往一出現就是一群,在海面上形成一片「藍色船隊」,從而更引人注目。

不過呢,看到藍龍最好不要撿起來。因為藍龍刺傷人的能力就如同刺胞動物葡萄牙戰艦(bluebottle)一樣,被刺中會感到很疼痛,據說與蜜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死的藍龍依然刺人。

很漂亮的海洋生物「藍龍」。(Shutterstock)
很漂亮的海洋生物「藍龍」。(Shutterstock)

史密斯先生分享說,他從來沒有被刺過,「它們有刺人的能力,但不意味著它們每次都會去刺人。」

得益於攝影愛好者們對藍龍奇特外觀的傳播,近年不時有目擊報道。2017年,報道出現在台灣海域;2020年,又二次報道出現在美國德州和南非的開普敦(Cape Town)。

史密斯的公眾科學項目——海蛞蝓普查(Sea Slug Census)很大一部份受益於這些數據。他稱讚:「藍龍確實是有代表性的裸鰓目軟件動物,展示了這一物種的美感、圖案和適應性。」#

(英文大紀元記者Louise Bevan對本文有貢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